1. 首页>科技 > 科技

5分钟前哪里地震了(火山爆发前的征兆有哪些呢)

作者:高俊远
2023年02月09日 16:00
科技

喷发的先兆有时会持续数星期,征兆如下:(1)地震活动增加。有些只是微震,有些则是强震。(2)火山或地面发出隆隆巨响。(3)附近河流散发出硫黄气味,河水变暖。(4)山顶笼罩一团水汽。(5)下酸雨,雨点会刺痛皮肤。(6)熔岩细灰在空中飞舞。(7)灼热的火山灰和气体间歇性地从火山口喷出。

阅读全文 >

你问过所有动物核实清楚了?地震发生前导演都会提前至少24小时发出通知给当地与地震事件不相干的生物的灵魂做避难准备。

我是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在地震将要发生的时候,处于地震区域或者边缘地带的人们,用肉眼能够发现天空会出现或带状、或柱状、或片状的闪光,颜色以白里发蓝居多。这在科学上称之为“地光”,一般这种现象发生在较大规模的地震前。为什么会出现地光呢?地光的产生原因,目前科学界说法不一,如今尚无定论,不过大多数人认为,这是由于地震前地磁异常,使大气粒子放电发光所致。具体来说,就是遭遇大地震时,地面出现裂缝,就会有一股巨大的剪切力,地层岩石被迅速切开,出现破裂、断裂情形,在这个过程中,岩石间会产生高度的摩擦滑动,温度迅速升高,产生了电磁效应作用,一些电荷沿着裂缝会被带到地层表面,电荷越聚越多,在低空中产生大气电离,引发发光现象。地光在空中的持续时间很短,一般为数秒,时间长的能持续几分钟。地光距离地表的距离也不大,一般为十米到几十米不等。由于小型地震发出地光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当看到有地光时,预示着大的地震很可能马上就要来临了,所以要充分利用这很短的时间,抓紧采取必要的防避措施,有条件的话有序组织相关人员撤离到安全避难处,努力把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感谢邀请!我是小书,一个励志想做点什么的小书!地震最大震级是8.9级。地震的强烈程度由震级和列度组成。具体区分咱们下面慢慢分解: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 震级的标度最初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C.F.Richter)于1935年研究加里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的,规定以震中距100km处"标准地震仪"(或称"安德生地震仪"、周期0.8s,放大倍数2800,阻尼系数0.8)所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单振幅,以μm计)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后来发展为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经过换算也可用来确定震级。震级分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等不同类别,彼此之间也可以换算。用里克特的测算办法计算,到2000年已知的最大地震没有超过8.9级的;最小的地震则已可用高倍率的微震仪测到-3级。按震级的大小又可划分为超微震、微震、弱震(或称小震)、强震(或称中震)和大地震等。 地震震级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里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 地震的列度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为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即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而且还跟震源深度、地表地质特征等有关。一般而言,震源浅、震级大的地震,破坏面积较小,但震中区破坏程度较重;震源较深、震级大的地震,影响面积较大,而震中区烈度则较轻。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评定烈度的高低,有必要制订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这个规定的标准称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I度到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本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I至Ⅶ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1980年重新编订了地震烈度表。列级图表那么,地震之前有什么前兆呢?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地下水异常①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②水质的变化。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③水温的变化。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④其他。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生物异常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地震先兆之动物行为异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惊恐反应: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电磁异常电磁异常是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失灵现象。最常见的是收音机的失灵、手机信号减弱或消失、电子闹钟失灵等现象。地声临近地震发生前,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这就是"地声"。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更早;以临震前几分钟出现得最多。地声的声响与平日人们熟悉的声音不同且多种多样。如:"犹如列车从地下奔驰而来""似采石放连珠炮般的声响""类似于机器轰鸣声""狂风呼啸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等。但是,有时地声也不易与远处传来的风声、雷声、机器轰鸣声等相鉴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