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滴滴起诉是一次警示

作者:高俊远 2020年06月17日 国内新闻

作者:许晓芳

6月15日,滴滴出行发布官方声明,正式起诉“性侵视频”表演者及涉黄平台。滴滴表示,已向北京互联网法院递交起诉材料,追究涉黄直播平台和直播制作者、表演参与者的法律责任,坚决以法律手段维护滴滴和滴滴司机群体的名誉。滴滴还称,虽然是虚惊一场,但对滴滴是深刻的警示,提醒其牢记过往安全事故的教训,牢记滴滴作为公共出行服务方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此次“闹剧”中,除了“被利用”感情的网友,滴滴公司和其背后数以百万计的滴滴司机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对他们而言,这种事故可真称得上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了。

这起“闹剧”的威力不容小觑。近年来的数起顺风车事故,曾将滴滴推上风口浪尖。虽说滴滴在此后痛定思痛,屡次升级系统,从司机准入审查到车内录音录像再到全天候的安全响应客服,不断提升服务安全水平,但滴滴要重建起市场和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心和依赖,仍需时日。甚至可以说,就连滴滴自身的企业自信也需要一步步恢复。

就连滴滴出行总裁柳青都称,之前的安全事件带来的强烈的羞愧感和挫败感,依旧会让她在“听到各种真假新闻时心惊胆战”,让她“一度怀疑自己工作的价值”。试想一下,万千普通的滴滴司机在面对线上线下带有“有色滤镜”的言语攻击时,心中又该做何感想?这次如果不是一对夫妇的自导自演,如果其中的“演员”真是滴滴司机,如果警方没有及时破案,事态“闹剧”又该如何收场。于工作人员而言,蒙受这样的“不白之冤”会严重打击工作积极性;于企业而言,“惊弓之鸟”的状态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于社会而言,企业形象摇摆不定更不利于市场稳定和消费者的权利保障。

应该讲,此次滴滴出行起诉闹剧“主角”和相关平台,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亦给各方打了一针振奋人心的“强心剂”,更给那些为博眼球不择手段的不法分子敲响了警钟。这是企业的反击,也是企业主动“擦亮招牌”的一个表现。对于滴滴来说,“真相大白”并不是终点,还需要把握住此次契机,进一步优化升级,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保障能力。如此,才能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才能让企业品牌更可信。(许晓芳)

[ 责编:李海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