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厂的机器在自动焊接耳带。新华社记者 汪海月 摄
新华社合肥5月15日电(记者汪海月)尽管中国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47岁的口罩工林新红依然没有停止忙碌。在偌大洁净车间的一角,她熟练地将生产线上的口罩拿下,测量大小和耳带拉力,然后整理好放入一旁的箱子中。
未来几日,这一箱箱口罩将会被打包运往上海,接受海关检测后航运出口至世界各国。
从2月初开始,林新红就投入到了口罩生产一线。本为玩具工的她凭借着熟练的设备操作技能和针织工作经验在安徽省天长市一家镇上的口罩厂负责焊接口罩耳带。
“那时候国内口罩需求非常大,我们每台机器两个人,一个上白班,一个上夜班,不间断操纵机器为口罩焊接耳带。”林新红回忆道,工厂每日消毒,弥漫着浓重的消毒水味道。
随着中国口罩产量逐步上升,一些企业开始由内销转为外销,加大口罩出口。中国海关总署5月1日发布数据显示,从3月1日至4月30日,全国共验放出口口罩278亿只,防护服1.3亿件。
林新红目前工作的安徽天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在3月初开始加足马力转向出口。据公司总经理柏保东介绍,目前公司每日产出500万只口罩,其中80%会出口到其他国家。
口罩厂的工人穿着洁净服在工作。新华社记者 汪海月 摄
“口罩厂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我们只需要把口罩体放上生产线,机器会自动焊接耳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焊接的准确性。”在林新红的眼里,内销转外销的背后是设备更新后更为自动化的生产和更加严格的质量管控。
35岁的口罩工李文娟说,车间里会随时有人拿着机器过来检测刚生产出来的口罩外形、拉力、尺寸是否合格。“我没出过国,但想想自己生产的口罩出口到国外去了,很自豪,得确保每一片口罩的质量都能达标。”
机器轰鸣的车间里,每个工人都“全副武装”,洁净服、口罩、帽子一个都不能少。据柏保东介绍,车间每隔一小时就会消毒,口罩在出厂前必须要接受外观、结构与尺寸、细菌过滤效率、通气阻力、微生物指标等多项检测,确保口罩达到欧盟标准EN14683的要求。
“口罩质量尤为重要,它关乎民众健康甚至生命。作为防护品制造者,我们务必求细节、抓落实,生产出合格的防护产品,为全民抗击疫情努力,也为维护‘中国制造’的信誉而努力。”柏保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