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贵阳市南明区这样干!

作者:马同 2020年04月28日 国内新闻

文明,城市进步的标志;文明,城市发展的灵魂。回眸过去数年,贵阳市南明区坚决扛起省会城市核心区的责任担当,始终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巩固提升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提高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孜孜以求、锐意进取。精神文明的种子,早已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璀璨绽放、结出硕果。

物质文明集聚一座城市的“形”,精神文明凝练一座城市的“神”。多年来,南明区始终把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强化统筹、对标落实,有力促进了全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力、同频共振。

该区把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专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挥全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各乡、街道办,现场指导、督察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

该区健全会议调度机制,召开全区动员大会和工作推进会,认真剖析创文迎检涉及区级的测评内容,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切实将任务和目标落实到部门和单位,落实到具体人。

该区完善“三位一体”督查指挥体系,即三个层面督查(包保督查、专业督查、媒体督查)和一个指挥调度中心,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责任制,将辖区319个实地考察点位精确分解到县级包保领导和包点单位,实现无遗漏、无盲点、无缝隙的责任全覆盖。

“我们小区属于老旧居民小区,人员结构复杂。以前,居民乱倒垃圾、乱排污水,商家占道经营等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小区环境。”家住青山小区的杨女士说,现在,街道办、城管、市场监管局等多个部门经常开展联合执法,治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市容乱象,小区整体面貌比以前好多了,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了,住在这里越来越顺心了。

南明区深入贯彻落实“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持续推进“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舒心”“六心”行动,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抓好整脏治乱工作,全力营造优良环境、优良秩序,提供优质服务。

同时,该区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文明向善的社会风尚,辖区市容环境不断改善、市民素质逐步提升、城市文明氛围日渐浓郁、百姓幸福感节节攀升。

在南明区中华南路,拿起手机扫描一下商户门前张贴的二维码,商户负责人、环境责任人等基本信息一览无余,还可以查阅巡逻信息、违规处理记录等内容。

南明区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加强协调联动、增强执法效能、提高管理精度、提升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整合资源,积极搭建平台,大力推进南明“大数据+城市管理”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向不文明行为“亮剑”。

目前,该区已完成中华南路、西湖路“门前三包”大数据管理示范街打造工作,两条路共有商户116户,在日常管理和监督中,通过扫描二维码上传巡查记录,即可对商铺“门前三包”责任制不规范行为进行取证和整改。

该区还在“百姓拍”APP中搭建区级指挥平台,通过“我要举报”(发现和举报城市管理问题)、“我来核实”(参与城市管理问题的核实和处置)两大功能板块,营造“我参与、我共享、我快乐”的良好氛围,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群众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一批又一批志愿者争当抗疫“急先锋”;市民文明养犬、礼让斑马线,随时随地当好文明践行者;春运期间,开展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在区级文明交通引导示范路段常态化开展“绿丝带”文明引导志愿服务……在南明区,践行文明行为已成为每个市民的习惯,这得益于南明区始终坚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

组织开展身边好人推选和道德模范巡讲进学校、进企业活动,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推荐优秀典型,传播正能量;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系列群众性主题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文明意识,2018年至今共开展区级活动14场,乡、街道级活动300余场;通过“学校放假、社区开学”“学习雷锋、做小小志愿者”“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南明区积极营造良好的文明氛围,充分发挥辖区党员干部、居民群众、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各类群体的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共建文明城市、共享文明成果的良好格局逐步形成。

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当前,南明区上下正凝聚新的信心与共识,汇聚开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新局面的磅礴力量,力求在巩固基础上突破提高,在规范管理上创新长效,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新局面。

编辑:杨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