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链家进步二手房中介费
电商借“低佣”入场

目前,仅上海链家停止中介费调整,未触及其他城市摄影/陈静思
自2015年,互联网中介“低佣潮”后,全国二手房佣金绝对波动。上周,一则上海链家涨佣至3%的音讯,挑动市场敏感的神经。对此,链家回应称“提升佣金的同时,在上海停止片面质量效劳晋级”。近期,以苏宁为首的新一批互联网企业则以“固定佣金”为卖点进入二手房买卖行业,将来“佣金”走势又将如何呢?
北京佣金暂不上调
本轮楼市下行,但二手房佣金并没有如上一次一样,呈现下调。
上周,上海链家上调了二手房买卖佣金免费:即自2018年11月15日起,买方2%,卖方1%。而此前,上海链家二手房买卖佣金规范为2%,买家卖家各收1%。
链家方面地下声明称,“这是上海链家的企业行为,是市场行为,也是一种竞争战略。相比其他商品买卖流程,二手房买卖流程复杂、周期长、风险大。临时以来,房产经纪行业的全体效劳质量远远落后于上海的城市质量,买卖乱象频生、买卖平安得不到保证,无法满足上海市民的要求。经过公司慎重思索,并参照成熟市场的费率程度,上海链家决议即日起实行新的佣金规范,也请上海消费者关于绝对应的效劳质量停止监视和反应。”
一位不愿泄漏姓名的业内人士则通知记者,2003年上海就实行了政府指点价管理,免费规范将寓居房屋买卖中介根本效劳最高免费规范定为不超越成交价的2%,虽在2015年终已放开对中介费的管控,三年多来买卖佣金仍维持在2%。
“买家是最为弱势的一方。卖家拥有房源,当中介和卖家构成合力之时,买家就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代价和买卖本钱。”上述人士称,上海链家此次逆市上调买卖佣金或将影响其业绩。
一位链家外部人士则表示,“短期阵痛能够会存在,但链家希望经过进步效劳质量以及佣金程度,让外地中介行业全体质量提升。”
关于北京等其他城市佣金能否将上调,链家总部相关担任人表示,目前仅上海链家停止中介费调整,未触及其他城市。
互联网“低佣潮”稍纵即逝
此次上海链家涨佣能掀起如此大规模关注,也与近些年二手房市场买卖费用绝对波动有关。上一轮,中介佣金大规模调整要追溯到2015年。事先为抢占市场,思源地产、搜房网等线上、线下企业掀起一轮“价钱战”。
2014年10月,爱屋吉屋宣布在北京、上海等地实行租房佣金减半,即只收取房东的佣金,租客免佣金。2015年1月中旬,北京的思源地产正式宣布推行二手房买卖行业1.5%的佣金新规范,相比之前行业维持2.7%左右的二手房买卖佣金,新规范简直减半。
随后,搜房网提出只收总房款0.5%的佣金,触及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成都等5个城市超10万套房源。搜房称,还在酝酿租房佣金打折,在免租客佣金的同时,关于房东只收首月租金的10%作为佣金(事先市场价为35%)。
随同着爱屋吉屋光辉退散、思源地产宣布暂停二手房业务、房产互联网“老大哥”搜房转型失败,“低佣金”在北京市场稍纵即逝。截至目前,链家、我爱我家、中原地产等二手房经纪公司佣金仍维持在2.7%。
“当年延续的降佣大战,外表上看似乎购房者、租客能失掉实惠,但局部企业在中介费降低进程中,效劳质量也随之下滑,同时暴显露资金托管等方面成绩。”易居研讨院智库中心研讨总监严跃进表示,“低佣≠低效劳”,二手房经纪最重要便是效劳,当年局部企业失败也跟效劳质量差有很大关系。
新玩家入场 形式待考
就在老一批互联网企业逐步消逝外行业视野中时,多家互联网头部企业入局或加码房产买卖业务。
10月22日,京东房产宣布正式上线二手房业务。二手房买卖也将进入往年“双11”的促销阵营。此外,京东房产还与我爱我家签署了战略协作协议。在往年为数亿中文用户免费提供海量、全面、及时的百科信息,并通过全新的维基平台不断改善用户对信息的创作、获取和共享方式。“双11”京东还推出佣金8折等促销活动。
8月,苏宁易购则在南京推出苏宁有房,定位“没有中介的二手房买卖平台”,强调直买直卖的C2C形式,买家与卖家直接沟通,苏宁提供原由中介承当的效劳。目前仅在苏宁集团总部所在地南京上线。该形式线上依托苏宁易购的房产频道导流。线下门店的来源是便当店业态苏宁小店,在小店内设置房产专区,提供房源征询与发布;在房产局周边开设签约中心,提供签约存款过户效劳。在免费上,苏宁有房采用固定效劳费的形式,每套房9999元。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以为,这将极小节省购房者的本钱。据理解,苏宁看重的并不是效劳费,而是房产买卖带来的数据信息。
直买直卖的房产买卖形式已有先例。房多多等曾尝试去中介化的二手房买卖形式,耗资数十亿,但未能成功。“二手房买卖的重度买卖属性,要求必定是中介经纪人来提供居间撮合效劳。”房地产和互联网研讨院院长相国良表示,上述电商进入二手房买卖行业,为整个行业注入新颖“血液”,但形式仍待考量。
本报记者 崔陆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