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热点话题

立法勒住“脱缰的野马”

作者:王阳林 2018年11月21日 热点话题

  北京出台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增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同时修订完善交通平安相关《方法》

  立法勒住“脱缰的野马”

点击进入下一页

  北京市海淀区西冉村驻区民警韩宇(左)为电动自行车装置暂时标识。依照《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要求,电动自行车需注销挂牌才可上路。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中心提示

  超标电动自行车如脱缰野马,成为危害路途交通平安的隐患。从立法动议到调研论证,再到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经过,《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最大限制地凝聚了各方共识,完成了“表现中央特征、处理详细成绩”的初衷。

  11月1日,《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端施行,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电动自行车需注销挂牌才可上路,关于超标电动自行车将发放暂时标识,给予3年过渡期。据北京市交管局统计,11月1日当天从8时30分到9时,仅仅半小时,全市各超标电动车暂时标识发放站就收回约1900个暂时标识。

  呼声激烈,从政府规章上升为人大主导的中央性法规

  近年来,北京非机动车特别是电动自行车数量呈疾速增长态势。有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各类非机动车数量曾经远远超越机动车保有量,其中仅电动自行车总保有量就达近400万辆,而且还在以每年50万至80万辆的速度迅猛增长。

  但是,由于法律法规对电动自行车性质不明白、非机动车注销制度名存实亡、监管不到位等缘由,电动自行车市场堕入“野蛮生长”。据有关行业协会统计,目前全市超标电动自行车数量达300多万辆,占电动自行车总数的80%。这些超标车辆速度快、分量大、制动功能不波动,与此同时,无牌无证、假牌假证、逆行、乱停乱放等守法景象多发高发。超标电动自行车如脱缰野马,成为危害路途交通平安的隐患。

  近年来,社会各界要求对电动自行车增强管理的呼声日益激烈。在北京市十四届人大时期,共有51位代表提出关于增强对非机动车管理的建议。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又有6位代表提出相关建议。

  正是思索到非机动车管理任务的紧迫性,北京市政府将非机动车管理立法列为2017年市政府立法任务方案中力争完成的规章项目。而在调研起草进程中,思索到非机动车管理立法所涉法律关系复杂、利益群体较多、各方诉求多元,又将这一方案上升为中央性法规项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随即展开论证调研,就法规的必要性、可行性等听取各方意见。

  2017年12月7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经过研讨讨论赞同立项,要求条例着眼于为管理大城市病,进步城市精密化管理程度,缓解交通拥堵提供法治保证,要增强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和机动车停车条例的立法任务,构成对机动车、非机动车两类重点交通工具和静态、静态两大交通体系立法的无效掩盖。

  充沛讨论、凝聚共识,深化民主立法进程

  为使《条例》最大限制凝聚共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实地调研、座谈会、专家论证等方式,针对非机动车管理中的突出成绩展开了一系列意见征集任务。

  立法部门屡次召开座谈会,辨别征求市人大代表,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消费、销售企业和行业专家的意见建议,并就政府部门详细职责等成绩,屡次与相关部门交流意见。往年4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托调查公司就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立法的相关成绩,发放了3000份调查询卷,搜集市民购置、运用非机动车的行为与需求,理解掌握市民对非机动车管理政策及法规的态度和评价,以及统一法中心制度设计的支持度。从调查后果来看,市民对电动自行车注销上牌、产品销售目录公示等中心制度的支持度十分高,这为制度设计奠定了民意根底。

  7月4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率领调研组离开东城区前门大街、王府井西街和东四北大街,详细理解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共享单车标准管理及公共自行车网点设置、电动自行车运营销售等状况。“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属于社会范畴立法,触及政府、企业和公民等多个主体,要聚焦处理实践成绩,仔细总结已有经历做法,充沛听取各方意见,普遍凝聚共识,使法规真正立得住、行得通、有实效。”李伟表示。

  北京市政协也积极展开协商,164名市政协委员提出了222条意见建议。此外,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还在门户网站上地下征求群众意见,并就实践管理中的车辆规范和属性、相关法律措施和责任设定等成绩,征求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的意见。这些意见和建议,在立法进程中都失掉了充沛的吸收和处置。

  从3月29日初次审议《北京市非机动车条例(草案)》,到5月30日停止二次审议,再到9月28日审议经过,在6个月的审议进程中,《条例》经过了充沛讨论、凝聚共识,深化了立法的民主进程。

  如何从销售端严厉控制不契合国度规范的电动自行车流入,完成电动自行车的全环节管理,是《条例》要处理的一个重要成绩。对此,《条例》在制止不契合国度规范的电动自行车在北京销售的同时,为了引导市民购置、运用合标的电动自行车,要求电动自行车销售者将现行无效的产品目录和注销上牌的法律法规规则等有关信息在销售场所明显地位公示。

  管住了超标电动自行车的增量,如何对存量局部做好管理?《条例》在普遍征求意见的根底上,明白了实行3年过渡期的管理措施。在审议的进程中,有意见以为3年工夫太长,应该让超标电动自行车减速淘汰。但有关部门经过仔细调研后以为,在立法中一方面要顺应民意增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但另一方面也要统筹公民的财富权益,因而坚持了过渡期为3年的意见。

  效果分明,引导社会大众树立法治认识

  《条例》一经施行,电动自行车车主们的热情就让人始料未及。申领暂时标识第一天,网上注销预定提交总量到达7.8万余笔。北京市交管部门在全市设置了223处发放站点,其中“线上申报、线下支付”地点202处,“预定操持、现场申领”地点21处。半个月来,多处非机动车注销点继续爆满。这面前,是北京市民对城市管理的热切支持,也是骑车人关于取得合法身份的盼望。

  位于海淀区西冉村的社区效劳站,是海淀区设立的暂时标识线下请求处之一,从受理请求以来,每天都挤满了前来申领标识的人。关于非机动车注销新政,市民刘浩“举双手支持”,在他看来,这是电动车摆脱“夹心”形态的标志,“只需守规矩,从今当前咱就理直气壮了。”

  海淀区西冉村驻区民警韩宇引见,装置暂时标识最重要的任务是检查车身上的编码,“这个编码是车辆出厂的证明,假如没有,就要思索是不是属于拼卸车了,拼卸车是一定不能发的,牌照、标识都不行。”发放一个标识大约需求15分钟,虽然任务量大大添加,但韩宇仍然为《条例》的出台感到快乐:“这不只让车主拥有了合法身份,也让交管部门摆脱了‘无法可依’的为难。”

  过来,由于少量超标电动自行车流入社会,交管部门时常要面对市民质疑:“政府让卖,为什么不让用?”“我们既要保证群众正常的代步需求,又要维护路途平安、增加交通事故的发作。《条例》明白规则,但凡不契合国度规范的电动自行车,今后都不能上路行驶。这将正常车辆和合法车辆区别开来,执法时就有章可循了。”韩宇说,有些超标电动自行车也想要上牌,但一测试,速度超越了60公里,“这种车太风险了,当然不能上牌。”

  25、55、48,这是多家电动自行车销售点讨论最频繁的数字。这3个数字正是出自《电动自行车平安技术标准》:新“国标”规则电动自行车最大限速为25公里/小时,限重55公斤,电池电压不得超越48伏。作为强迫性国度规范,将于明年4月15日起正式施行。

  “不契合这个规范的都不让卖了,我们也不会再进货。”玉渊潭南路的一家电动车店主并不担忧《条例》会影响生意,“相反,有了合法身份,反倒会促进合规电动自行车市场的安康开展。要管理的是超标车,并不是制止运用,老百姓可以担心购置。”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副研讨员董文勇以为,由于此前法律法规不完善,一些电动自行车车主心存幸运,执法者也颇多无法,“经过中央立法,完毕了随意买、任性开的形态,引导社会大众树立恪守交通规则的法治认识,我们的交通才会愈加平安、愈加快捷。”

  法规配套,管理快递、外卖等行业用车

  除了电动自行车外,动力驱动的三轮车、四轮车以及快递、外卖等行业用车管理也是大众关注度较高、反映激烈的突出成绩之一。在立法初期,北京市政府提交的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草案中,曾针对这些车辆也作了相应的规则。但是,有意见以为,这些车辆依照相关法律规则属于机动车,应依照机动车的法律规则停止管理,在立法上不应该归入到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的调整范围中。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经过严谨论证后,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案:在对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草案停止完善的同时,对《北京市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路途交通平安法〉方法》停止修订,从法律上明白这些车辆的机动车属性,将对这些车辆的管理移至《方法》停止标准。

  修订后的《方法》针对快递、外卖行业驾驶员违背路途交通次序比拟普遍的状况,将快递、外卖企业的管理行为归入单位路途交通平安防备责任制的范围,既思索交通次序和交通平安,又统筹市民需求和相关行业开展,并受权市政府依据行业开展特点和开展需求研讨制定快递、外卖等行业用车的管理方法。

  此外,还针对电动均衡车、滑板车等不属于交通工具的新型器械、工具,明白制止其上路行驶,并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贺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