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30天 战“悬湖”

航拍白玉县金沙乡被吞没场景。
金沙江弯曲千里,自西藏来,往云南去,途中流经四川甘孜州白玉县。
头天早晨下了一场雪,周围的山都白了头。11月18日一大早,看着太阳露了脸,白玉县的居民们人山人海聚集到县城的小广场上,像往常一样晒着太阳——细心看,他们宁静的脸上还带着一些倦意。就在几天前,一切人并肩战役,触目惊心地渡过了一场金沙江堰塞湖危机。
2018年10月10日晚22时6分,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甘孜州白玉县接壤处发作山体滑坡,梗塞金沙江支流河道,构成堰塞湖。侥幸的是,这次山体滑坡构成的堰塞湖随后自然泄流20天,风险根本解除。但是11月3日下午5点过,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原山体滑坡点再次发作滑坡,金沙江被再次阻断。这一次,自然泄流已不能够,9地利间,一条用有数人力和机具发掘出的泄流槽,成为金沙江堰塞湖之殇的救赎之渠。“炸弹”解除霎时只要一秒,但面前,是一场长达30余天的苦战。

白玉县电信公司在一线设立挪动电信信号基站。
这一战,我们胜。
第一战
工夫 10月10日晚22时6分
堰塞体:长约5600米高约70余米
水体:接近1亿立方米
金沙江水断了
11人突击队徒步7小时抵达堰塞体
10月11日上午7点左右,白玉县绒盖乡则巴村党支部书记多吉接到了一个电话,像一个惊雷,炸得他简直跳起来:金沙江水断了!
这个电话来自临近的生公村一位村民,作为绒盖乡间隔金沙江最近的村子,他们最早发现10月10日山体滑坡后金沙江水断了。简直就在多吉接到电话的同时,白玉县的告诉电话也打到了绒盖乡党委书记根忠翁姆那里。在11日上午频密的电话铃声中,整个绒盖乡乃至整个白玉县,都立即进入了紧急形态,一个音讯疾速地传达开来——山体滑坡,金沙江被阻断构成了堰塞湖!
当天上午8点,白玉县召开了第一次应急抢险会议。会后,两件事同时紧锣密鼓地展开:赶赴现场调查状况,核对伤亡疏散群众。
一支11人的突击队就地组成,白玉县县长阿央邓珠和县委副书记胥东带队,立即往现场动身。从白玉县城到堰塞体,直线间隔只要20公里,但地形相当复杂。突击队乘车抵达间隔江边7.5公里左右的则巴村后,又借了几辆外地村民的摩托车,持续往前走。上午10点,在生公村的一个山坡上,堰塞体终于进入众人视野。
“远远看过来,(滑坡)量大得很。”白玉县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局局长铁塔仍记妥当时看见的场景,但要对堰塞体做进一步评价,突击队仍得持续往前走。这一走就是7个小时。
当天下午5点过,铁塔等人终聚焦消费升级、多维视频、家庭场景、数字营销、新零售等创新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多元、更前沿、更贴心的产品,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于抵达金沙江边间隔坝体约200米处。第一次勘察就此展开。

被安顿的先生支付洗漱器具。
驻守4天4夜
堰塞湖自然泄流险情解除
在11日上午突击队前往堰塞体的时分,一系列的应急救灾以及疏散任务同时展开。
11日上午,白玉县和甘孜州先后成立了应急抢险指挥部。半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和省水利厅派出的任务组赶赴白玉县。
堰塞湖的蓄水量一路下跌,到当天下午3点,已接近1亿立方米,省防指和西藏防指正式命名该堰塞湖为白格堰塞湖。下午4点30分,省防指启动Ⅳ级防汛应急呼应。与此同时,金沙江沿线各县、水电站、水库,各级水务、疆土、气候、测绘、消防等部门第一工夫呼应,应急救援力气迅速集结起来。
10月12日,国务院任务组抵达白玉县指点抢险任务,并组成了后方结合指挥部。12日下午3点,国度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启动了国度Ⅳ级救灾应急呼应。
而包括11人突击队在内的第一批抢险人员不断驻守在江边,并随时到坝体上检查状况。12日下午5点15分,转机呈现了:坝体较低处一条小溪构成,江水开端渐渐溢出,水流速度约为30立方米/秒。随着水流逐步增大,10月13日上午8点30分,白格堰塞湖自然泄流流量超越5000立方米/秒,已大于金沙江下游来水量。当晚10点左右,白格堰塞湖完成“出入库均衡”。10月14日下午2点,防汛应急呼应宣布完毕。
据守4天4夜后,阿央邓珠、铁塔等人终于开端陆续撤离。为了保证平安,仍有一批人员持续据守,直到10月17日。

抢险人员徒步运送救灾物资。
第二战
工夫 11月3日下午5点40分
堰塞体 比第一次高出60-100米
水体 约2亿立方米
更大滑坡发作
泄流渠道被阻断 堰塞湖成为高悬的“炸弹”
不到一个月,更大的危机再次来临。11月3日下午6点08分,绒盖乡党委书记根忠翁姆接到村民其麦打来的电话,“山又垮了,这次垮得更凶。”金沙江再次被阻断。
疏散仍是第一要务。绒盖乡的干部们迅速举动起来,到当晚8点,处于风险区域的则巴、生公、协塘、优巴4个村的150余户村民全部疏散。20多天前的应急零碎再次运转,有了第一次的经历,这一次,整集体系愈加迅速而无效,但需求面对的困难也愈加详细。依据现场查勘和测算,这次滑坡预算新增滑坡体约200万立方米,完全吞没了此前自然构成的泄流渠道。
最恼火的是,堰塞体坝矮小大添加,较之前简直翻倍,高出了60-100米,这意味着自然泄流的工夫会被极大地拖后。假如要等候自然泄流,估计要到11月15日左右,但是12天的工夫,可以让新构成的堰塞湖蓄水量到达约7.7亿立方米,是第一次堰塞湖蓄水量的3倍,这无异于一颗高悬的“炸弹”。在这种状况下泄流,坝体能够疾速溃决,给下游形成宏大毁坏。
人工干涉势在必行,又一场大型战役就此拉开尾声。
24小时连轴转
提早18小时打通生命通道
人工干涉的路子定了,那么怎样干涉?在炸药炸、水炮冲、机器挖等多个方案里,11月6日上午,可行的最终方案被锁定——用机器发掘出一条泄洪槽。
挖槽,需求大型设备,但交通方便怎样办?经过屡次勘察研判,大型机具能抵达坝体的独一办法,是从白玉县境内往金沙江开出一条路来。11月5日下午3点左右,在下游叶巴滩水电站施工的水电五局的2台发掘机抵达白玉县城,随即向则巴村方向行进。下午3点半,运送发掘机的拖车抵达了绒盖乡俄巴村。
“从俄巴开端,路很窄,拖车走不了,只能发掘机本人走。”担任护送这2台机械的铁塔说,发掘机履带式的行进方式,决议了它的最高时速只要3公里,而且长工夫高速行驶,驱动轴承发烫极易损坏,“只要专门布置一辆车送水,每隔45分钟到1小时给发掘机淋水降温。”
冒着6日清晨则巴山上突降的暴雪,在13个小时的困难行驶后,2台发掘机终于抵达则巴村,开端打通到江边7.5公路生命通道的施任务业。随后,更多的发掘机陆续抵达,在“人休机不休”的连轴转施工下,8日早上8点过,到江边的通道被打通。
接上去的任务,是沿着河床辟出一条通往坝顶的路途。8日下午2点30分,来自水电五局的挖机手赵明喜将第一台发掘机成功开上坝顶,这比估计的“11月9日内”这一期限提早了18个小时。
无人机监测预警
人工导流槽泄洪成功
从发掘机抵达坝顶那一刻开端,发掘泄洪槽的任务就启动了。发掘方案几经研讨,最初决议先从2966米高程发掘到2955米。总共有12台发掘机(甘孜11台,西藏1台)、4台装载机在坝上作业,几十名机械手换班不换机,24小时连轴转。
11月10日上午,在累计开挖约2.4万立方米土石后,2955米高程导流槽根本贯穿。此时程度面间隔泄洪槽还有几米的间隔。等候还是持续挖?再次研判后,指挥部决议持续发掘到2992米。
“发掘任务在多重危机中停止,现场能够遇到塌方,堰塞体就像定时炸弹随时能够溃坝;另一侧山体也有再次垮塌的风险。”指挥部为此制定了平安方案,增强监测预警,监测动用了无人机、北斗卫星、边坡雷达以及活动哨等。有一次,山体发作小型滑坡,发掘人员依据预警信息迅速撤离,平安之后又重新投入任务。
12日清晨4点是估计的泄流时点。那一晚,现场一切人都没有睡。“彷佛等候消费普通,等待、焦虑、紧张都有。”在着急的等候中,泄洪槽终于到达了估计的水流量,过流成功。
12日18时,导流槽实测流量2.5立方米/秒;13日7时50分,过水断面实测流量63.1立方米/秒;14时,预算过流流量800立方米/秒,堰塞湖面开端下降;18时,泄流流量已到达3.1万立方米/秒。
13日下午,应急管理部通报,人工干涉契合预期,断流超越200小时的金沙江上下游已贯穿,断流成绩处理。
最新静态
甘孜州转移安顿18849人
危机过来,但家园目前尚不能返。
在二次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危机里,白玉、得荣、巴塘等县多处房屋、农田被毁,家畜被冲走。截至11月13日,仅甘孜州在第二次白格堰塞湖险情中就转移安顿18849人。11月17日下午,白玉县金沙乡八吉村安顿点,村主任王胜带着十多个村民,开端搭建两个雨棚。天气越来越冷,金沙乡已迎来几场大雪,露天的篝火缺乏以抵挡酷寒,更多的安顿任务还在不时停止。
“我们这里最顶峰时,安顿了177人。”王胜年老的脸被冬天的风吹得红彤彤,“先生娃娃些二十几个,如今都安顿到县上去持续读书了。一局部村民房子没成绩的,也回家了,还在这里的人大约100出头。”他说话的当口,白玉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撩开一个帐篷走了出来,2人抬着一锅预防感冒的中药,招呼着村民们来喝。
下午4点,雪越下越大,喝完中药的村民们围着火堆坐上去,慢吞吞地聊着天。不远处,第一个雨棚的雏形曾经立起来。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