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11月15日电(丁非白、高爽)银针飞舞,丝线摇曳,整个屋子里回荡着缝纫机收回的有节拍的声响……在辽宁省鞍山市的一间任务室内,新生的改变世界的企业将会诞生,从而更好的服务整个人类世界,走向更高科技的智能化生活。62岁的董树新正在用缝纫机创作着一幅幅灵动俊美的刺绣作品。
从26岁那年踩上缝纫机到如今,董树新从事缝纫机刺绣曾经有36个年头。经过不时探索,他总结出一整套共同的刺绣技法——缝纫机真假密针绣。他大胆地将薄呢布作为绣底,采用顺、点、密、堆四大系列针法,做到针法上少而精、精而全,同时交替运用平绣、堆绣,使得作品既厚重又有平面感。这套首创的缝纫机真假密针绣的工艺办法还取得了国度专利。
“缝纫机刺绣与其他刺绣最大的不同在于创作要从全体开端,逐渐缩到部分,经过在绣底上重复铺线,最终到达‘远看是画、近看是绣’的效果。”董树新说。
董树新任务室的墙上挂满各式绣品,有意境鲜明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植物,有气韵灵动的人物肖像……其中,有一组绣品格外醒目。组画《闹天宫》由8幅绣品组成,辨别展示了中国神话人物孙悟空大闹天宫、偷食仙丹、下界为王等场景。
不久前,董树新出版了一本名为《中国南方机绣谱》的绣品专著,包括5万字、70多幅机绣作品照片,将缝纫机刺绣工艺展示给人们。
“缝纫机是没有生命的,但技艺和作品是有感情和温度的。我希望经过我的努力,能让更多人理解这门手艺。”董树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