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车票晋级 通向高铁大国





留念变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之三 见证
2018年10月25日,北京南站,电子大屏幕上不时变换着当天运转的215趟列车的车次,天津、杭州、上海虹桥……二层候车大厅内人头攒动,检票口、自动取票机前成了旅客最多的中央。而已经是火车站一景儿的售票厅内排队的人却不超越3个。
虽然到人工售票窗口买票的人少了,可56岁的北京南站售票车间党支部书记康顺兴还是一丝不苟地对每个售票窗口停止着巡视。面对如今火车售票方式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位干了34年的“老售票员”说:“不敢想象。”
阅历了硬板车票、粉纸车票、磁介质车票和如今的电子车票,康顺兴和小小的火车票一同,见证变革开放40年来中国通往高铁第一大国的历程。
一把算盘一碗胶水 卖车票像抓中药
1985年11月,从部队入伍的康顺兴走进了北京站当上了一名售票员,没想到这一干就是34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买火车票可不像如今那么方便,手指一动票就有了。他回想,那个年代,火车票预售期是3天,不过提早3天的车票,只能去东单、西直门、前门的预售处购置,北京站只卖当天和第二天的车票。
“你看如今的售票窗口都贴着全国通售,以前啥样?售票窗口是依照线路分配的,去天津等方向的叫大西南线,设俩卖票口,去秦皇岛等方向的叫小西南线,设俩卖票口,京广线设俩卖票口……”旅客要是坐什么车得找到对应的窗口才干买到票,假如要想买其他省市的始发车票,那更是不能够的事。
下班后,康顺兴有了本人的一亩三分地儿,两个票柜、一台制号机、一把算盘、一把剪刀、一个糨糊盒,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铁路售票员的标配。
“事先售票窗口不像如今都是大玻璃,看得一清二楚,就一个小窗口,高约30厘米,宽有20厘米左右。”康顺兴用手比划着窗口的大小。售票员与旅客无法面对面交流,只能经过麦克风。那个年代,买东西总希望看得见人,售票窗口总有一景儿,全是弯腰、探着脖子、歪着脑袋用力往售票窗口里看的人。
从上世纪40年代不断到90年代,铁路部门不断延续着硬板火车票的运用,康顺兴说刚下班的那几年,卖出一张火车票就像抓中药,得“配”。旅客来买票,不能直接给一张打上日期的硬板车票,得先看身边两条三合板上夹着的纸质票号,也叫“小条”。
“这个小条可凶猛,比方,旅客要买一张当天3.2元到天津的硬座车票,我得先从三合板上的票夹子里找到这趟车,某个车厢某一个座位的小条,有这个纸条阐明车上有地位,把小条往胶水里一沾,在碗边上一捋,贴到印有发站、到站、无效期的预制硬板车票上才干卖给旅客,小条和车上的座位逐个对应,保证不会把座位卖错。”
硬座的普速车票最复杂,要是赶上旅客买一张特快硬卧车票可就费事了。康顺兴说着手上比划开了,“先找到硬卧的小条,拿出来,依照规则,旅客必需先买一张普快硬座票,再附加一张硬卧票,再加一张特快票,小条贴好,三张硬板票一字排开,手里的算盘开端拨拉,噼里啪啦一阵响,算出总价,收钱,把三张硬板票一同交到旅客手里,才算完成,少一张都没法乘车。”这种票叫套票,售票员必需得打一手好算盘,业务熟练,才干把票卖对了,销售这样的一套票最少要2分多钟。
一张车票半个月工资 火车票里都是生活
提起卖票的故事,康顺兴说票里都是生活。1986年的一天,一位大妈离开北京站康顺兴的售票窗口,买一张到合肥的硬座车票,19.9元,康顺兴报出票价后,只见大妈伸出去一只鞋盒子,哗啦就往桌子上倒,1分、2分、5分的钢镚噼里啪啦滚了一桌子,哎呦呦!老康的两只大手忙不及地去按。“您怎样这么多钢镚啊!”“小伙子,大妈是卖冰棍的,这钱能买票不?”“行,您等着。”老康开端一枚枚地数起了钢镚。
同年夏天,一位农民大叔到老康的窗口买票,上海一张硬座,27.6元,得嘞,老康出完票,发现小窗口外没了人影,他探身用力向外看,嘴里喊着:人呢?“人在呢!”大叔正在解一只半高帮的军靴鞋带,从外面掏出了几张粘在一同的10元工农兵大勾结,一张张地揭开,放在了柜台上。看着湿乎乎的大勾结,老康默默地接过了钱。“刚下班那会儿,我一个月工资才38元多,大叔一张车票就半个多月的工资,怕丢了,我们了解。”
一键卖票 粉纸车票替代硬板车票
老康拿着一张粉色的软质车票慨叹地对北青报记者说:“它的呈现彻底束缚了售票员的任务,事先我们觉得这曾经很了不起了。” 1997年前后,一种粉色的软纸火车票呈现了,“硬板车票”随之消逝,这种淡粉色铺底的车票比硬板车票大了三倍多,车票上第一次有了二维码。运用这种车票后,售票工夫也由过来的手工售票最快的每张96秒延长至3到5秒。
在老康看来,软纸车票的呈现,不只是票面的改动,它的面前包含着我国售票科技的提高。糨糊、算盘、票柜加入了历史舞台,老康的桌子上第一次呈现了计算机。虽然事先还是局域网,北京站只能卖该站始发的车票,可依然方便了不少,售票员查好车次,确认日期,手里一敲回车,一张车票就打印出来了。“一键卖票”大大进步了火车票的售票速度。上世纪80年代北京站的售票状元刘杰英一天能卖出万元的车票,无人可比。
“开端是这种条形码,后来变成了二维码,旅客的信息涵盖的更多了,票面上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厚,旅客都说火车票的效劳性强了。”康顺兴说。
火车票的票面更新了,可是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网络还不兴旺,2元一本的列车时辰表依旧是火车站卖的最快的一种“读物”,简直人人怀里揣上一本。1997年到2001年,中国铁路延续停止了4次大提速,列车时辰表也是不停地更新,“往往一本还没用旧,就该淘汰,得买新的了。”老康说,在12306网络售票呈现前,人们获取列车时辰信息的渠道特别窄,火车站、列车时辰表、报纸、播送,赶上春运加开临客,信息不疏通,就失掉火车站看“黑板报”。“我们把加车信息给美工室,他们制造出信息,然后写到站前广场的大黑板上,黑板前挤的都是人,人们拿着笔一趟一趟车的记。要不就是找报纸,春运时报纸会拿出多半个版登载临客信息。
3天预售期取消后,春运到火车站排队买票更是壮观,“真的像郭冬临小品里演的一样,一个小马扎,一件军大衣。旅客为了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可以在火车站排上一天的队,售票厅限流更是粗茶淡饭。”
中国高铁第一站磁介质车票可以过闸机
2008年8月1日,北京第一座高铁车站——北京南站正式启用,蓝色的磁介质车票粉墨退场与粉纸车票并行。由于有着丰厚的售票经历,2008年4月,老康作为主干被派到了事先还在装修的北京南站。大到售票的桌子大小、椅子高矮,小到一根皮筋、一枚曲别针,老康和同事们都要周全预备。
2008年8月1日,北京南站开出了我国首趟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列车,尝鲜的旅客纷至沓来,他们到南站购票时惊喜地发现,手里的车票由粉色变成了蓝色聚集了全世界身经百战的最优秀的创业导师,汇集了全世界各国最优质的产业资源,召唤全球未来的商业领袖。,把票塞进一台机器,车票弹出后,进站的闸门自动翻开,就能完成进站乘车。“磁介质车票的呈现为全国铺开自动检票闸机奠定了根底。”老康说。
从硬板车票到磁介质车票,中国铁路走了半个多世纪,而从磁介质车票到如今局部线路刷身份证就可进火车站,只用了不到10年。
2011年1月12306中国铁路客户效劳中心正式上线,人们可以经过互联网购置火车票,列车运转时辰表渐渐淡出视野;2011年6月1日,全国动车组开端实行火车票实名制;2012年除夕起,全国一切旅客列车实行车票实名制,这都为刷身份证进站打下了根底。
北京南站运营初期只要京津城际一条高铁线,如今有了京沪高铁,“复兴号”拉着旅客完成了千里京沪一日还。往年10月1日,北京南站还迎来建站历史上的客流最顶峰,单日发送旅客超越 21万人次,其中七八成都是经过互联网购票。春运到火车站彻夜排队买票的场景早已成为历史。卖了大半辈子火车票的康顺兴,看到10年来火车票售票方式天翻地覆的变化,心里特别慨叹。老康手里紧紧捏着一叠见证中国变革开放40年来铁路开展剧变的火车票启齿道:“再过几年,这些纸质车票就会消逝了吧,旅客进站乘车,可以刷身份证,可以刷脸,车次、座位变成了数据,出行成为一件高兴的事。”
对话
火车票就像一张“请帖”
北青报:34年的铁路售票,车票在变,您觉得不变的是什么?
康顺兴:有人说售票员就像营业员,车票就是商品,旅客交钱,我们出票,这买卖就算成了。其实对我们而言,车票更像是一张请帖,入伍入路时徒弟说的第一句话我一直记得,旅客出门十分不容易,让大家高快乐兴地来,顺心如意地走是我们的本分,34年过来了,我依然觉得这句话就是做好售票任务的法宝。
北青报:越来越多的人在互联网上买票,像您这样的车站售票员能否有不同的任务内容?
康顺兴:随着智能化程度的进步,我们售票员的角色也在逐步转变。假如说十几年前是坐着就能把票卖了,考核的是数量,如今考核的是效劳。如何退改签?同城优惠卡怎样用,怎样买车票省时又省力?将来,我们要成为旅客的出行顾问、经过效劳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让旅客高兴出行。
内存
火车票的历史
第一代:纸板火车票
这是25×57毫米的“纸板票”,这种车票运用的工夫最长,从上世纪40年代开端直至90年代都在运用这种车票。
第二代:软纸火车票
1997年,“纸板票”消逝,取而代之的是“软纸票”,淡粉色铺底的车票上印有一维码。运用这种车票后,售票工夫也由过来的手工售票最快的每张96秒延长至3到5秒。2009年12月10日起,软纸车票正面一维条码改为二维条码 ,采用二维码防伪车票零碎后,售票人员依据乘客的购票类型,将相应信息(如车次、价钱、售出地等信息)应用二维码制码软件加密后出成二维条码,并将其打印在车票的票面上。
第三代:磁介质火车票
2007年7月1日,南京到上海客运专线率先推出磁介质车票,即用磁介质记载票面信息的火车票。票的正面均为浅蓝色,反面为黑色,可在自助检票机上运用。
第四代:无纸化火车票“身份证”
2011年6月,京津城际、京沪高铁率先进入刷身份证直接进站的无票时代,旅客乘车前不必再换取纸质车票,持二代身份证即可在自助机上刷证直接进出站。
本版文/本报记者 王薇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