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维权行动

有图有真相?商家花钱刷单,“刷手”一条好评转30元

作者:张龙 2018年11月08日 维权行动

  “双11”就要来了!小心有商家花钱刷“买家秀”,一条“好评”赚30元

  新华社广州11月7日电 题:“双11”就要来了!小心有商家花钱刷“买家秀”,一条“好评”赚30元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毛一竹

  “双11”将至,一些卖家刷单造假成绩再次引发关注。“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此前刷单多以走量为主,文字好评居多。如今,刷单造假手腕更多样,图片、视频等“买家秀”屡见不鲜,令消费者真假难辨。而刷单卖家不只有小商铺,一些名牌旗舰店也参与其中。

  一些地下中介专门开设QQ群、微信群,招募先生、家庭主妇等刷单,定制“买家秀”,为商家带流量攒好评,照片加50到100字的一条好评可赚取30元。

  花钱刷“买家秀”,有的旗舰店也刷单

  不久前,小林在淘宝上选衣服时被一张“买家秀”照片感动:一个白净女孩穿着一袭黑色长裙,飘逸动人。翻看其他评价,也大多赞誉裙子“仙气飘飘”。

  “‘卖家秀’不可信,我普通都看‘买家秀’。”小林武断出手拍下了这条长裙。收货后,却是懊悔莫及:裙子效果与“买家秀”一模一样,又肥又大,没有腰身,当成风衣穿都嫌肥。她重新检查“买家秀”,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虽然买家照片都各不相反,但文字评价大多句子冗长,作风类似,内容根本差不多。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排名、好评成为消费者网购的重要根据,一些商家雇人刷好评的景象越来越多。

  “有图不一定有真相。”热衷网购的小敏说,“以前我很信任发照片的好评,以为眼见为实,后来逛得多了,发现不少好评都是同类型产品的照片复制粘贴,常常撞图。”她通知记者,前几天曾网购新疆特产奶疙瘩,评论里的图片看着非常诱人,货到后一吃却并没有醇厚的奶香味。店家表示,只需给好评就会返现3元。这让小敏有受骗上当的觉得,也明白了那些好评是怎样来的。

  记者调查还发现,刷单的除了一些小店铺外,也不乏旗舰店。一些“刷手”通知记者,参与刷单的店铺我国这片创新热土正在发生一场全面而深刻的产业结构变革。有的是新开的,排名较低,急于赚流量,以人气吸引消费者;有的是销量不低的旗舰店、网红店,“看他人刷本人也要刷”。

  消费者小露在某天猫旗舰店看中一套标称60支长绒棉贡缎的床上用品,月销量2000多,14000多条评价全是好评,包括1300多张图片和100多条视频,没有一个中评和差评。收到货后小露绝望不已,除了颜色和图片差别大之外,基本不是所谓贡缎,只是普通纯棉。再细心看评价,“发现表述简直都是一个模板出来的,不少买家的图片也是反复的。”

  入会“刷手”停止专门培训,一单赚3至30元不等

  “一单3至30元不等,做完立返,有佣金,有礼品,刷单双支出,本人淘宝购物省钱!”看到这条信息后,广东某高校大先生茵茵心动了,决议应用课余工夫兼职刷单,赚点零花钱。她交了299元会费,参加一个微信群,向群主提交了本人的模特卡和身高体重。

  群里每天都有群主发放刷单义务,“刷手”按要求拍下商品,拍摄“买家秀”交给群主挑选,然后配上50到100字的好评,宣布在网店评价区。有的群还要求“刷手”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推行。

  茵茵通知记者,完成流程后商品需寄返商家,商家退还垫付的货款,领取30元左右的酬劳,有的商家没有额定酬劳,会赠送小商品。

  像茵茵这样由中介组织刷单、商家领取酬劳的被称为“代刷”。记者上网检索发现少量“代刷”平台,有的平台需求交纳会费,分为98元、198元、388元三等,等级越高酬劳越高,做满刷单义务可退还会费。

  记者在某刷单群看到,义务从早八点到清晨两点不连续发放,不只有语音、图片对刷单流程停止详细阐明,还有专门的“教师”培训,“包教包会”。一些群还要求把这一赚钱渠道分享至冤家圈,每成功约请一位好友参与刷单另有酬劳奖励。

  为了躲避电商平台的监管,“刷手”被要求“做戏做全套”,模仿完好买卖进程。曾做过床品刷单兼职的大先生陈辰说:“一个领取宝账号下单过多、阅读工夫过短会惹起疑心,有的商家会发一份发问单,让我们在拍下商品前向客服征询,例如尺寸、颜色等,下单领取前要阅读5分钟。”

  此外,还有一种方式为商家“互刷”。在一些群里,商家之间会协商“互刷”,然后补齐互相差价。还有人在群里兜售当天的物流单号,3角钱一个,这样商家不必寄出商品,也可伪装发货。

  组织者、参与者、商家均守法,需加鼎力度打击和标准

  记者采访发现,刷单平台瞄准的多是大先生、家庭主妇以及一些无合理职业的人员。许多人以为,操作不复杂,动入手指就来钱,把刷单当成一份“赚快钱”的正常兼职。

  但实践上,无论是刷单平台的组织者、参与者还是商家,都必需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依据新修订的反不合理竞争法,关于“刷单炒信”和协助“刷单炒信”将会面临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甚至撤消营业执照。

  北京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讨会会长邱宝昌说,从刑法上看,组织者还能够构成合法运营罪;若成心设套虚伪刷单,则能够构成诈骗罪;此外还将承当行政处分、民事责任。依据消费者权益维护法,关于欺诈行为,消费者可经过法律渠道停止维权,主张3倍赔偿。

  网购刷单的火爆,引发相关人士对“流量经济”的反思。邱宝昌以为,借助“刷单炒信”做大买卖量,扰乱了互联网次序,属于欺诈、不诚信的行为,会招致恶性竞争,“劣币驱赶良币”,需求加鼎力度打击。“互联网新兴行业是一项零碎性工程,流量仅是其中一个要素,却被投机取巧者过火缩小,实践下品牌、效劳等依然重要。”广东财经大学教授王先庆说,政府相关部门应增强对新兴行业的培育引导,严峻打击刷单产业链,为企业营建公道竞争的市场环境。

  据理解,已有不少电商平台树立反刷单零碎,打击刷单行为。京东对参与刷单的账号,树立风险评价和异常账户辨认模型,对参与刷单的账户停止限制和惩罚;针对零碎辨认和人工告发的刷单行为,停止核实和惩罚。有的店主因刷单被降低征信程度,甚至惩罚至关店。天猫也发布新规,取消原有评分机制,添加对商家的片面考核。(参与采写:陈艺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