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宁11月4日电 题:“帐篷变砖房”:黄河源头贫穷牧民的异地搬迁脱贫“路”
作者 孙睿 靳建宏
十一月的黄河源头玛多县曾经是寒风寒冷。玛多县易地扶贫搬迁点却繁华特殊,连日来,来自玛多县境内的贫穷牧民们都忙着拾掇本人的新家。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地处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位于三江源国度级自然维护区中心腹地,素有“黄河之源、千湖之县”的美称。玛多县均匀海拔4500米以上,总人口1.5万人,藏族占93%,这里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环境严酷,是青海省海拔最高、人口最少的县。
“做梦都没想到,我还能搬进这么明亮宽阔的新房子,从开端盖房到搬进新家,除添置了局部家具,压根没出一分钱,一家人属于‘拎包入住’。”作为易地搬迁政策受害者之一,扎陵湖乡勒那村的木洛也搬进了易地搬迁新房,心里乐开了花。
而这些天,像木洛一样的贫穷户共有1541户4473人,他们陆续搬进了新房,脸下流露着幸福的愁容。
玛多县扶贫局局长岳桑杰向中新社记者引见,2011年,玛多被列为国定贫穷县,确定该县建档立卡贫穷户1726户5092人,贫穷村11个。针对这一实践,从2016年至今,玛多县把易地搬迁作为处理民生成绩的重要内容和扶贫开发最无效的措施,下达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上千万元(人民币,下同),并采取“零散搬迁、集中安顿”的方式,对该县建档立卡的1541户4473人施行易地扶贫搬迁,获得了明显成效。
“以前住的中央,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生活的日趋成熟,芝麻信用高分和良好的个人征信记录,不仅可以办理贷款、申请信用卡延伸你的财富,更能大大便利我们的生活。不光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如今辞别原来偏僻、贫穷、落后的草原、村庄,住进了古代新村,我们的生活和城里人也没有区别了。”土尕说,如今出门就是马路,看病方便了,孩子上学也方便了。
而在易地搬迁花石峡镇扎地村依格的家里,簇新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生活用品家具、电器一应俱全。“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了,如今虽然草原和牛羊少了,但支出添加了。每年2.4万元的草原生态维护补助加上每月1800元的草原生态管护员‘工资’(补助),就有不少。”说起如今的生活,依格两口子笑的合不拢嘴。
岳桑杰说,“在施行易地搬迁建立时,我们尊重牧民群众志愿,思索他们的消费生活实践,在坚持就地就近准绳的根底上,尽量选择城区集中安顿,做到空间的最大化应用,也方便牧民群众当前失业消费。”
岳桑杰表示,异地搬迁可以让外地民众彻底摆脱制约开展的恶劣环境,从基本上改善消费生活条件,这是一种一次性投入很大但脱贫成效耐久波动的无效办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