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题:有的涉嫌无证运营,每“忽悠”一人能赚上千至数万元佣金……警觉“无良”保险自媒体“割韭菜”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杰文津、桑彤、熏陶
自编虚伪信息、诱导投保人“说谎”招致拒赔、泄露投保人隐私,每“忽悠”一人投保就能赚取上千元至数万元不等的高额佣金……“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保险类自媒体经过微信公号、冤家圈等卖保险,有的基本不具有运营资质,有的涉嫌违规营销,严重损害投保人利益。
诱导投保人隐瞒信息,有自媒体涉嫌无证运营
周先生在某知名保险自媒体账号的关联平台,为本人及家人购置了四份保险,破费近万元。购置时,平台任务人员称“过往病史没有住院及手术就不必申报”,因而周先生没有申报过往病史。但在自己被查出直肠癌后,保险公司以隐瞒病史为由回绝赔付。
有相似遭遇的投保人不在多数。记者调查发现,保险类自媒体目前乱象多多。
——自编虚伪信息忽悠消费者。往年6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增强自媒体保险营销宣传行为管理的告诉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新零售、新技术、生物制药等新的产业集群正在迸发活力;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知识产权转化、技术转移等新的动能正在超越旧的动力,新经济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明白规则:关于触及保险产品引见、销售政策和营销宣传推介活动的,应以公司官方自媒体信息为准,严禁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分支机构及保险从业人员自行编发。
但不少保险自媒体仍然自行编发信息,以各种虚伪宣传忽悠消费者买保险。
保险代理人“琳琳”在冤家圈兜售名为“安全安康·抗癌卫士2018”的产品,宣称“得了癌症还能持续买”。但记者在安全保险官网查询发现,该产品设有多达十九种患癌缘由可招致保险公司拒赔,这些关键信息“琳琳”却只字未提。
——诱导投保人“说谎”。一些知名保险大众号为推销产品诱导投保人隐瞒安康信息。记者征询一位名为“灿灿医生”的征询师,其称“尿酸偏高可以不必告知”“胆囊息肉成绩不大,普通重疾险都可以投,不必告知”等。
江苏项女士说,她曾在保险大众号“蜗牛保险医院”征询,征询人员在为她制定投保方案时称:“为防止和之前购置保险时未告知既往病史的状况抵触,此次投保也不用告知”,并诱导她如何在出险后应用制度破绽索赔。
香港保险IFA理财参谋邓华通知记者,投保人假如未完全实行安康告知义务,保险公司通常都会拒赔,投保人将因而遭受宏大损失。
——泄露投保人隐私。某保险公司业务员张某,为上海市民王女士病故的父亲操持了理赔之后,将此作为效劳案例停止宣传,私自在冤家圈发布了王女士父亲的死亡证明等资料,王女士对此表示激烈不满。
——涉嫌无证运营。据记者调查,蜗牛保险医院、DR蜗牛保等保险自媒体账号的注册主体,是北京盈保倍信息科技无限公司。该公司的注册运营范围显示为软件开发、公共关系、广告等,并未显示与保险业有任何关联。记者在中国银保监会设立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零碎查询,该公司也并未在其中。
签一份保单赚一年保费,“割韭菜”套路深
国务院开展研讨中心金融研讨所教授朱俊生以为,互联网技术与保险业的交融带来了保险新业态,宏大的利益引诱,让一些保险自媒体成为“割韭菜”牟暴利的“黑心”号。
据记者调查,一些保险自媒体引流到保险公司、第三方平台,每卖出一份保险,可以得首年保费的60%至80%作为佣金。假如是粉丝众多的大号,佣金比例甚至高达百分之百,即投保人首年全部保费都将被自媒体支出囊中。尔后,同一保单佣金比例虽然会逐年降低,但只需投保人续保,自媒体将继续取得佣金支出。
“空空”等多名保险自媒体运营者通知记者,为了使收益常态化,一些大号构成了从“种韭菜”到“割韭菜”的套路。
第一步是在大众号写保险产品测评文章。这些文章往往标题耸动、吸引眼球,一边争光别家,一边自卖自诩。譬如一篇名为“互相保,这篇文章很暗黑”的文章,将早先上市的某平台的一款产品批得一无是处,然后在文章的最初抛出一款名为“瑞泰瑞盈”的保险产品购置链接,煽动读者购置。
第二步是“圈韭菜”,即组建“保险收费学习群”,将粉丝转移其中。尔后,运营者会在群内频繁投放精心挑选的“洗脑文”并举行讲座。“空空”引见,洗脑要成功,关键在禁言与踢人。禁言是为了塑造大号在粉丝中的相对威望;踢人则是肃清群中的保险代理人或“懂行人”。
一些自媒体大号通常会展开征询业务,一方面免费征询可直接获利,另一方面可以为征询人设计保险方案书,忽悠征询人投保,收取高额佣金。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保险研讨所所长粟芳以为,一些自媒体并不具有从事保险业务的资历,粉丝只是他们收割的“韭菜”,并不会为消费者引荐真正适宜的产品。
征询与销售界限尚不明晰,投保要注重资质核验
据理解,银保监会6月下发《关于增强自媒体保险营销宣传行为管理的告诉》后,保险业内展开了自查。某大型跨国人寿保险公司一次性清算了200余名保险代理人,缘由是他们在冤家圈违规卖保险。上海、山东、云南等地银保监局也对相关违规行为展开反省,并对一些保险企业、从业人员的违规行为作出处置。
目前,对保险类自媒体账号的监管日趋严厉。10月下发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方法(草稿)》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四条明白要求: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树立健全官方自媒体和所属从业人员团体自媒体的管控制度,严厉管控本公司及所属保险从业人员转载保险营销宣传信息、运营团体保险微店等自媒体保险营销行为,根绝呈现守法违规运营互联网保险业务和不当宣传。
重庆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谭湘渝表示,对自媒体内容完成合规性监视并不容易。比方,冤家圈传达对象比拟封锁,而且可以设置分组可见,带有很强的荫蔽性。对微信大众号在文章中附加购置二维码虽然已有一定限制,但对其终究是征询还是销售尚未有明晰界限,一些自媒体正是应用这种模糊性打擦边球。
业内人士同时提示,消费者选择保险产品时要有自我维护认识并掌握一些知识,最好在正轨官方平台购置,关于声称包赔一切的“万能险”要格外留心。邓华建议,不论在任何渠道征询,都该当首先验证对方的资历资质,这些内容都可以在银保监会官网中的“保险中介监管信息零碎”中查到。(参与采写:潘清、谭谟晓、张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