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新闻联播

上海率先树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

作者:刘同 2018年10月22日 新闻联播

  破解住房“造不起”“买不起”

  上海在全国率先树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保证“住有所居”

  ■本报见习记者 范佳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上海,人均寓居面积仅有6平方米,住房矛盾突出,被称为“天字第一号”难题。1991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树立具有中国特征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这次历史性的制度创新,打破住房临时由国度和单位统包统揽的格式,树立一种全新的住房筹资机制,使大批职工和居民家庭寓居条件失掉分明改善。

  93岁的叶伯初曾任上海市住房委员会主席,也是上海住房公积金制度顶层设计者之一。他回想,1991年2月,上海正式出台以“推行公积金,提租发补贴,配房买债券,买房给优惠,树立房委会”为次要内容的住房制度变革方案。其中,住房公积金制度吸取新加坡、香港等地经历,以住房工资方式树立团体账户、定向运用、临时积聚,居民在购房时可提取公积金作为存款本金,并享用低于商业存款的利率优惠。

  这项制度的出台,破解了住房 “造不起”“买不起”窘境。在破解“造不起”方面,原先住房建立本钱由国度和单位一致承当,资金匮乏、供应充足场面临时存在。住房公积金制度经过国度支持一局部、单位补贴一局部、团体合理担负一局部,为城市住房建立提供波动的资金来源,构成国度、单位和团体三位一体、共同分担的住房货币化分配和住房筹资新机制。

  另外,住房公积金制度发扬住房金融的“血液”作用,以临时、波动的低本钱资金完善保证性住房建立。2009年,上海应用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存款展开保证性住房项目建立试点,总存款规模119.82亿元,共处理约2.8万户中低支出职工家庭的住房成绩。然后应用约26亿元增值收益,收储两个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约28万平方米,出租以来累计上万户家庭受害,对培育和开展住房租赁市场,促进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放慢树立具有积极意义。

  在破解“买不起”方面,住房公积金制度经过调整人们的支出构造,树立城镇职工住房资金积聚机制,进步居民住房领取才能。上海市民金雅明是一名公积金政策实惠的亲历者。“1982年,我结婚时,国度分房,面积才21平方米,厨卫公用。”之后他经过60万元的公积金存款,置换一套约200万元的住房,寓居条件分明改善。数据显示,在住房公积金提取金额中,住房消费提取比例继续不时上升,近年已超越80%。

  同时,上海住房公积金制度紧跟住房需求变化,从最后的支持单位建房解困,开展为片面支持职工住房消费;从单一支持职工购房开展为支持包括购房、租房在内的各类住房消费;缴存主体也从企事业单位职工群体,逐渐扩展至自在职业、灵敏失业人员、非全日制失业人群。增值收益最后作为廉租房建立补充资金,然后开展为投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消费渠道的普及,使得支付市场将在不久的将来继续呈现更加美好的增长前景。种种探究和转变,使上海的公积金制度拓展出新功用,满足不同时代的多层次住房需求,保证人民“住有所居”。

  上海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探究和理论,为全国推行积聚了珍贵经历。199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变革的决议》发布施行,明白提出“全国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1999年,国务院公布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2002年予以修正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正式归入法制化轨道,在全国普遍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