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热点话题

女童网络素养教育 要补上“性别”这一课

作者:刘原远 2018年10月12日 热点话题

  女童网络素养教育 要补上“性别”这一课

  “三成女童在网上遇到过色情信息骚扰;女童遇到网络诈骗信息、网络暴力辱骂、生疏人约见面的占比辨别为35.9%、24.1%和11.5%。”这是我国女童面临的网络风险现状。

  11日下午,在国际女童日到来之际,一场聚焦女童网络素养的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新时代女童及家庭网络素养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该研讨会由全国妇联主办,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腾讯公司、CCTV慈悲之夜承办。

  在国务院妇女儿童任务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宋文珍看来,在谈到女童网络素养时,普通有三个视角:一为权益视角,即保证女童对等、充沛、合理运用网络的权益;二为维护视角,即让儿童免受不良信息的损伤和过度运用互联网带来的损伤;第三个,就是性别视角。“女童更易成为网络色情信息或色情引诱的受益者。”

  让宋文珍忧虑的是,家长和学校注重对女童的平安教育,却有意有意疏忽了性教育。

  女童维护基金会对8个省6—14岁儿童的调查显示,接近五成的城市儿童和超越五成的乡村儿童没有上过防性侵课程。“家长总以为孩子还小,把孩子想得特别单纯,觉得他们长大了自然就懂了,不想教,也不晓得怎样教。”宋文珍说,在家庭和学校,性教育都缺位了。但儿童上网时,却会碰到网络色情信息。

  依据《报告》,儿童在看待色情信息骚扰时次要采取了不予理会或赞扬告发的处置方式,但在需求协助时,她们更倾向于通知同龄人,向父母、教师及祖辈群体反响的比例极低,总计占比不到10%。“这对学校和儿童性教育也提出了新应战。”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秘书长朱锡生说。

  除了“性教育”,对女童来说,网络素养中还需求的一课,是“性别教育”。

  《报告》显示,女童和男童在网络信息内容获取上有分明差别,女童更关注文娱和美食。中国社会迷信院新闻与传达研讨所教授卜卫指导的课题组做了多年青少年网络素养的研讨,她表示,假如要为女童营建安康向上的网络运用环境,就应该注重“性别对等”教育。

  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卜卫解释,网上信息鱼龙混杂,假如女童无法辨认出那些带有性别抬高性的信息,她们很能够被性别刻板印象所禁锢。卜卫团队已经察看过多年的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类大赛。他们发现,在儿童阶段,参赛的男生女生简直一样多;但到了高中阶段,参赛的男生比女生多得多。“这其中的性别成绩值得考虑。”

  结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儿童维护官苏文颍也有同感。她留意到,无论是阅读、动漫还是视频网站,都会有与性别相关的频道分类,给不同的内容贴上“男性”“女性”的标签。“女性”标签下的内容,通常更浪漫;而那些更有发明力和自动性的内容,却简直都放在“男性”标签下。“这种二元统一的标签,也会把女生的留意力局限在传统的性别框架中。”苏文颍建议,互联网公司在标签运用上能不能更为多元化。

  针对这些成绩,《报告》也建议,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家庭、学校等多方应共同努力,协助儿童树立正确网络价值观。积极发扬家庭对儿童的引导作用,并将网络素养教育归入学校课程体系,树立健全网络信息分类分级制度,培育具有自律品格、感性认识、社会责任感的网络空间“发明者和建构者”。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