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新闻联播

甘肃崆峒添“绿翼”:林业人峭壁挂绳“悬空植树”

作者:张阳远 2018年10月11日 新闻联播


甘肃崆峒添“绿翼”:林业人峭壁挂绳“悬空植树”

  图为甘肃平凉市崆峒区林业局副局长李国锦引见城区北山植树造林状况。 魏建军 摄

  中新网甘肃平凉10月11日电 (记者 魏建军)“站在山顶往下看,就是悬崖,这里怎样能种树?”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北山森林公园管理处护林员刘柏玲慨叹说,没想到,短短几年工夫,在光秃秃的悬崖上,居然种出了一颗颗大树。

  崆峒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上中游地域水土流失重点管理县(区)之一。山多川少、山体峻峭、土壤瘠薄、植被稀疏,水源修养功用差,生态管理难度较大。

  “原来没几棵树,全是红胶土。”崆峒区林业局副局长李国锦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的平凉,想到了一个扬州籍的务工人员给他说的话,“很厌恶这里,出门穿不洁净衣服,也穿不洁净鞋,不是水土流失就是沙尘暴。”

  2000年后,随着崆峒区植树步伐推进,南北两山局部区域呈现了点点绿色,但依然阻挠不了风沙侵袭和雨水冲刷。受自然条件、气候等诸多要素影响,崆峒区造林苗木成活率普遍偏低,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地块需求补植补造。

  2012年,崆峒区委区政府决议,要让城区南北两山彻底绿起来。

  于是,这场在外界看似不能够完成的“悬空植树”运动拉开了帷幕。外地统一地条件恶劣的地段,集中力气采取了平安绳悬空人工凿窝栽植等办法,破解了在破碎山体、立崖峭壁上造林绿化的难题。

  李国锦指着“已经光秃秃的”峭壁通知记者,当年,造林人员用修建行业盖楼的设备在这里栽树,壮实点的两团体在山顶“固定”绳索,身体较瘦的“蜘蛛人”则腰部栓上平安绳,背着树苗“悬空”种树,栽植完成后,还得背水桶下去浇水。

  “树坑是提早下去挖好的。”李国锦举例称,在高山上挖树坑每人每天可以挖80至100个,这里的山体坡度到达75°以上,有些中央甚至接近垂直,在这样峻峭的山坡上,最多只能挖10至20个,不只效率低,苗木成活率也仅有20至30%。

  “悬空植树”刚开端时,崆峒区北山灌水工程还未建立完成,造林员只能背水上山,然后顺着绳索,在峻峭的山坡上给苗木浇水。“天气热的话一天得浇三四次水。”崆峒区北山林业管理所所长高晓斌向记者比划,造林员所背的水桶容积达25公升,可以装50斤水。

  就这样,高晓斌一步步见证了北山绿了起来。“能栽树的中央根本上都种上了。”他说,随着2015年灌溉工程地建立完成,苗木成活率有了保证,植树的步伐再次放慢。截至2017年底,崆峒区林业用空中积添加到129.5万亩,森林掩盖率添加到24.39%。AI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智能交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也正在发挥作用。

  近年来,崆峒区围绕创立国度森林城市活动,依托林业重点生态建立工程,组织展开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施行生态维护与修停工程,打造城乡生态绿色景观,建立城镇生态休闲公园,构筑环城面山生态屏障。“已经的‘黄沙土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片片绿色。”李国锦如是说。

  作为老林业人,李国锦不只觉得“小有成就”,关于这些树,他也爱得不普通,“就像本人的孩子一样。”他说,没事的时分,就会上山看看。如今崆峒区的南北两山,插上了“绿翼”,已成为保卫平凉的绿色屏障,油松、侧柏、樟子松等植被生气勃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