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会现场。 冯世全 摄
中新网杭州9月27日电(钱晨菲)一曲《梦回临安》,似乎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一段如烟的历史;一支《美丽浙江》,又唱响了新时代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钱江潮涌肉体……9月26日晚,“六和潮文明之夜”晚会在钱塘江畔的六和塔下举行,杭州“唱响文明遗产”系列活动的尾声由此拉开。

晚会现场。 冯世全 摄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钱江潮水出名天下,进入新时代,钱江潮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外延。杭州正式提出施行“拥江开展”战略,钱江潮所表现的敢为人先、潮流时髦的弄潮儿肉体也逐步成为杭州的主流文明。为了完成文明遗产的活态传承,以更轻松愉悦的方式融入群众生活,杭州“唱响文明遗产”系列活动由此展开。

晚会现场。 郑东 摄
“活动是让珍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宽广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无益探究。”该活动相关担任人表示,当天的晚会以“潮”为中心,希望经过潮流艺术方式唤起群众对陈旧文明的记忆,重新阐释艺术和遗产的完满结合,在文明遗产前唱响时代的潮流篇章。“勇立潮头”的浙江肉体也由此展示。
晚会上,吹打乐《生龙活虎》率先亮相。其以浙东锣鼓《龙头龙尾》的音调为素材加工而成,巧妙地选用鼓乐独奏的新方式,谱写了鼓群扮演的长大段落。各种不同鼓的音色和节拍多样组合,渲染了气势壮阔的群众欢跃局面,表现了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杭州人民生龙活虎、奋勇行进的面貌。

晚会现场。 郑东 摄
“七千年文明史人世万象,八百里好山水锦绣风景,啊这是美丽的浙江,是我们天人合一的家园……”伴着冉冉和风,国度一级演员、浙江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郑培钦以清亮的嗓音,唱响了《美丽浙江》。

晚会现场。 金澍杰 摄
“《美丽浙江》这首歌我在国际外很多场所都唱过,但这是我第一次在钱塘江畔、六和塔下唱,天人合一的觉得油但是生。经过这首歌,更多的人看法了浙江、走近了浙江。”郑培钦说,作为音乐教师,将来也将愈加专注先生在文明遗产传承、浙江肉体传达方面的艺术表达。
舞蹈《碇步桥水清悠悠》则由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团带来。青年演员们经过优美的舞姿,归纳了岁月留下的抹不去的乡愁,而记忆深处的脚步声,化为浅浅的清欢,成为碇步桥上的回响。据悉,该作品曾取得2018年全国大先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与优秀创作奖、2017年获浙江省大先生艺术节一等奖等。
此外,交融了戏曲、电子、摇滚、RMB的男生合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琵琶、古筝、箫三重奏《春江花月夜》;婉约动人的女声合唱《在水一方》等经典曲目,既唤醒了观众记忆深处的熟习旋律,又展示了与时俱进的创新风采。
“经过艺术和文明遗产的完满结合,不只展示了浙江优秀文明的风采,也让浙江的优秀文明活了起来。”浙江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贾秀英表示,该学院作为一所初等音乐学府,承载着传达和弘扬优秀文明的责任与使命,此次晚会便是一次良好理论。
“六和潮文明之夜”晚会由浙江省文明厅指点,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浙江音乐学院、杭州西湖景色名胜区管委会共同发起,由浙江结合中小企业控股集团协办。
据悉,接上去,杭州“唱响文明遗产”系列活动还将在“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雷峰夕照等多个文明遗产点举行多种方式的艺术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