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新闻联播

“好酒岂怕巷子深”乡村公路“减速”新疆乡村复兴

作者:丁熙远 2018年09月17日 新闻联播

  中新社乌鲁木齐9月17日电 题:“好酒岂怕巷子深”乡村公路“减速”新疆乡村复兴

  中新社记者 孙亭文

  俗话说“好酒也怕巷子深”,例如深藏在天山脚下的伊吾县哈密瓜、羊肉、蝴蝶谷景区;托克逊县的馕(一种食物)、杏子、红河谷景区等,在“泥泞土路”时代,“好酒”出不去,游客进不来,尘土飞扬、坑洼不平的路途一定水平上制约着外地经济的开展、民生的改善。

  “如今路通了,人心也顺啦”

  往年9月中旬,伊吾县淖毛湖镇瓜农刘平正早早就将田里的哈密瓜卖掉了,由于伊吾县交通运输局建筑的逾3公里的乡村公路通到了他家瓜地,客商的大货车直接从田里把哈密瓜拉走了。

  刘平正说:“虽然这3公里的路不长,但多年来不断困扰着我们卖瓜,以前路不通,大型货车到不了瓜地,卖瓜可难了,要用迁延机运、人背出来,耽误好多工夫,假如遇到雨天,瓜能够就坏在地里了。如今路通了,人心也顺啦。”

  伊吾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胡新民称,“十三五”以来,伊吾县建立了一批急需打通的“希望路”“致富路”。这些路途使乡村、牧区民众的“腰包”鼓了起来。乡村公路通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处理了临时以来“人背畜驮”的成绩,吸引了大批客商以及游客前来,促进了外地民众增收,改善了外地的出行条件。

  往年53岁的伊吾县石磨沟村村民坎吉汗·胡马尔已经暑往寒来地送两个孩子到前山乡中学就读,草原上一条长16公里的土路,春天微风吼叫、夏季大雪洋溢,其中艰苦外人难以领会。如今,这条16公里的土路铺成了柏油路,坎吉汗·胡马尔成了一名护路员,他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着这条路,“路通了,我们村里的孩子出去读书就方便多啦,我要维护好这条路。”

  “交通+”协助农民吃“旅游饭”

  托克逊县克尔碱村于2015年通了乡村公路,因毗连盘吉尔怪石林、红河谷等景区,该村庄里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村民们的馕、核桃等特产逐步走俏。该村村委会主任艾尼瓦尔·阿不拉说,目前村里约有50户村民烤馕,游客们在品味后,“他们都说我们这里的馕好吃。”

  在克尔碱村的馕小有名望后,该村村民没有躺在门口“等客来”,他们还依托村里的路途和托克逊县县城相通,将馕卖到了县城,甚至更远的吐鲁番、乌鲁木齐。在旅游淡季,阿不都外力·哈力克的馕供不应求,只能让更多的村民“加盟”,共享“路通客来”带来的红利。外地贫穷户艾乃吐力·巴拉提往年“加盟”烤馕,无望依托卖馕完成脱贫。

  伊吾县前山乡已经是交通的“末端”,如今高速公路、国道、乡村公路等路途在此聚集,将外地的红石峪景区、奇格鲁景区等六七个景区连通,外地旅游效果立现。往年7月初试营业的域龙光阴民俗风情园,在约两个月的工夫里,迎客约7000人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蓬勃发展的行业不仅给从业者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次。

  近年来,新疆自驾游升温分明,而自驾游的游客更希望到“人迹罕至”的中央玩耍。伊吾县蝴蝶农庄担任人马艳红感受颇深:“路通后游客增多,我们还会带动外地民众一同吃‘旅游饭’,协助外地贫穷民众脱贫致富。”

  据悉,新疆各地将放慢推进乡村公路建立,确保2018年新建、改建乡村公路12000公里,重点完成深度贫穷地域剩余4个乡,28个建制村通硬化路建立义务。路途通了,自有客商来,“好酒岂怕巷子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