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热点话题

未成年人初次触网年龄继续走低

作者:陈书 2018年09月11日 热点话题

  未成年人初次触网年龄继续走低

  9月10日,《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理论报告(2017-2018)》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近年来未成年人初次触网年龄继续走低。随着未成年人手机拥有率逐年提升,在一定水平上方便了未成年人上网。

  10岁前触网比例超70%

  蓝皮书引见,自2006年起“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情况调查课题组”继续对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停止互联网运用情况的调查,截至2017年曾经完成9次调查。比照近十年来的数据,可以发现未成年人初次触网年龄继续走低。2017年底的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总体普及率高达98.1%,10岁之前触网的比例高到达72.0%,比2010年的55.9%明显添加。很多朋友说,共享纸巾机是一个广告机,但我们不是这样定义它,我们定义它是一个互联网跟物联网结合的终端机,从线下吸入流量,重新回到线上,以共享纸巾项目作为流量入口,打造全国物联网社交共享大平台。其中,2017年底7岁(学龄前)触网比例到达27.9%。

  未成年人经过互联网停止在线学习的比例分明添加。不管是上网目的还是实践使用,未成年人经过互联网停止在线学习的状况都有所添加,人数比例也出现增长趋向。互联网使用在未成年人的学习中,可以极大提升学习效率,但是由于上网工夫过长也会带来一些成绩。另据2017年调查,被调查未成年人拥有本人的手机的比例到达73.1%,其中城市未成年人“拥有本人手机”的比例达75.4%,乡村达67.6%。小先生“拥有本人手机”的比例达64.2%,初中生为71.3%,高中生86.9%。未成年人手机拥有率正逐年提升,方便了未成年人上网。

  亲子关系影响孩子上网

  蓝皮书指出,未成年人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正在片面更新,微信超越电视成为未成年人第一新闻获取渠道。2017年被调查未成年人总体的微信运用率高达84.6%,超越电视(45.1%)成为未成年人获取新闻信息的第一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互联网运用上,父母与孩子两代人之间的互动影响分明。晚期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父母关于孩子运用互联网更多的是担忧。随着互联网的开展和普及,父母开端经过一定的监视和管理来支持孩子上网。而随着更年老一代成为父母,父母的互联网运用技术较上一代分明提升,父母又成为孩子上网技术的指点者和引导者,父母和孩子在互联网运用方面构成了较为良性的互动场面。

  从调查数据剖析来看,亲子关系一定水平影响未成年人的互联网运用。比方:2017年调查显示,与父母感情不好的未成年人运用本人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新零售、新技术、生物制药等新的产业集群正在迸发活力;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知识产权转化、技术转移等新的动能正在超越旧的动力,新经济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手机上网比例为48.1%,与比父母感情好的孩子高出近10个百分点(39.0%);而与父母感情好的孩子用家人手机上网的比例高于与父母感情不好的孩子。

  在台式机上网方面也能看出父母关系影响其选择上网地点。与父母感情好的未成年人多选择在家里上网,而感情不好的未成年人多选择在学校和网吧。另外,与父母感情不好的未成年人单次上网工夫更长,尤其是上网继续超越5个小时以上的比例高达25%,分明高于与父母感情绝对较好的孩子。

  北京晨报记者 王歧丰

  ■相关新闻

  忧心:被手游“包围”的

  乡村中小先生

  “落地成盒”“渣滓菜”“合法组队”“AWM”“M16”……课间休息时,两名二年级小先生热烈交流起昨晚玩的“吃鸡”手机游戏,一连串网络用语让人听得莫明其妙。

  随着智能手机、4G网络在乡村地域的普及,《王者光彩》等网络游戏迅速向乡村先生蔓延。记者近日在辽宁某省级贫穷县的一些村镇中小学采访理解到,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游戏洋溢分布在义务教育的全龄段,玩《绝地求生:安慰战场》《王者光彩》等手游成为男生的“必备技艺”。“忍不住想玩,不玩就闹心”——对一些先生而言,每天写完作业就是玩手游,一打一两个小时停不上去,游戏曾经根本占领了他们的大局部课余工夫。

  记者在4所中小学随机采访30余名中小先生理解到,在刚刚过来的寒假,很多先生可以“每天玩游戏”,最多时“一玩玩一天”。虽然一些网络游戏设计有防沉浸零碎,但实践使用进程中,这些措施无法无效躲避孩子的愿望。很多先生有在游戏中的充值阅历,从十多块钱到数千元不等。问及游戏最吸引人的是什么时,一名先生信口开河:“杀人比拟爽,赢了很开心。”

  记者采访发现,与城市先生相比,乡村先生留守者多,课后培训根本没有,加上缺乏父母的监护和监管,手游更容易乘虚而入。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