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热点话题

河南延津村民捕获蟋蟀赚钱 每只少则几十元多则上万

作者:张书 2018年08月28日 热点话题

  河南延津村民捕获蟋蟀赚钱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村民全部武装,在一人多高的玉米地中细心寻觅“猎物”。

  “走,到地里抓蟋蟀去!”每年8月,在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消费渠道的普及,使得支付市场将在不久的将来继续呈现更加美好的增长前景。河南新乡延津县,夜幕来临,村民就会全部武装,带着抓捕工具,三五成群去玉米地里逮蟋蟀,然后再拿到左近市场上售卖。这里聚集着全国各地的买家,只需老板们看上,每只蟋蟀少则几十元上百元,多则万余元,每年这时,很多在外地打工的村民就会回家专门抓蟋蟀。

  近日,记者跟随延津县魏邱乡前东北庄村民一同去地里抓蟋蟀,感受他们抓蟋蟀的艰苦和高兴!

  村民戴着探路灯寻宝

  8月23日晚,天刚刚黑上去,前东北庄的村民们就开端“骚动”起来了,大家骑着电动车,三五成群,全部武装自发聚集到村口,由于村民要去田地里抓蟋蟀,他们被称为“蟋蟀猎人”。

  冯恒兰也不例外,5点多她就早早地吃完了晚饭。“去地里得穿长袖和厚点的衣服,否则玉米叶子容易划到脸。”冯恒兰通知记者,动身前,她还把逮蟋蟀的网兜、竹筒等工具装了满满一书包,头上戴着一个明晃晃的探路灯。

  据村民引见,每年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年老人都会赶回来,专门到地里抓蟋蟀,有时一个月就能赚很多钱。家里除了老人幼童外,简直全村都会出动,到地里去“寻宝”。左近的蟋蟀大家都抓完了,有村民就开车到几十里甚至很远中央找蟋蟀。

  当晚7点左右,记者跟随冯恒兰一同,离开了离村子几里外的田地里。只见冯恒兰从包里取出麦麸子一小堆一小堆丢在地上,她说这样更容易诱惑蟋蟀过去吃,方便抓捕。

  “头大、牙大、个头儿大、品相好的就能卖上好价钱。”冯恒兰边小心翼翼寻觅“猎物”,边和记者分享抓蟋蟀的经历,小的蟋蟀没人要,大的又不好找,这要全靠运气。

  “这有一只,还不错。”说话间,冯恒兰瞄准一只蟋蟀,用网兜扑了过来,拿到手掌里重复观察后装入了竹筒里,担忧蟋蟀逃跑,再用棉花团把竹筒口塞紧。

  村民苗振堂是一名中年女子,抓蟋蟀是一把好手,一手把着玉米叶,一手拿着网兜,仔细在寻觅蟋蟀。

  买家来自全国各地

  蟋蟀,属昆虫纲植物,俗名蛐蛐、夜鸣虫(由于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等。据研讨,蟋蟀是一种陈旧的昆虫,至多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现代和古代玩斗的对象。目前,延津县有10多个买卖市场,分为早市和夜市,每天这里有少量全国各地来收买蟋蟀的老板。

  从田地出来,已是早晨9点多,村民每人播种颇丰,走在回来路上有说有笑。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68岁的张大娘也抓了几只,她通知记者,五六地利间,抓蟋蟀就卖了2600余元。 蓬勃发展的行业不仅给从业者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10多分钟后,记者和冯恒兰、张大娘一同离开左近夜市场。一个多小时后,张大娘卖了5只蟋蟀,一共200元,最贵的一只50元。现场多名村民表示,前几天有一团体一只蟋蟀卖了一万七千多元。

  现场收买蟋蟀的多名老板在受访时表示,他们买回来的蟋蟀普通都是参与竞技竞赛,也有人当宠物豢养的。也有老板泄漏,他们在村里低价收买,倒手一卖就能赚很多钱。夜已深,快到清晨时,蟋蟀买卖市场依然火爆,围着很多村民前来售卖蟋蟀。

  据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