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一家跑6趟未能报销
“出院之后去报销一共跑了几趟?”“6趟。”“6趟都没有报销,什么缘由呢?”“说是缺证明。”
这是国务院第24督查组在贵州停止明查暗访进程中,同一位患者交流的关于医保报销的状况。督查组发现,贵州存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少、医保报销要求“奇葩证明”等成绩。
仍要奇葩证明
8月25日,国务院第24督查组经过明查暗访方式对贵州省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成绩停止了深化督查,实地走访了贵阳市多家三甲医院,检查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零碎,用事前预备好的异地医保卡停止了刷卡检验,并到病房与多位异地就医患者停止交流。
之后,督查组针对成绩线索停止了暗访核对,发现贵州省新农合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小、群众异地就医报销不方便,有的医保经办机构在群众报销时不一次性告知所需资料,并要求提供“奇葩证明”。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位患者由于“材料不齐、证明缺乏”,重复跑了6趟,不断未能报销。
督查人员经核对理解到,在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参与新农合、但常住在省会城市贵阳的张女士,往年5月至6月,因生育孩子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发生了一笔费用。
由于贵州省规则,新农合群众跨市州就医时,只要省级医疗机构才干直接结算,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等市级医院不在直接结算范围,患者只好从贵阳回到参保地安顺市普定县报销,但在出院后的两个月内,患者或其家人前后跑了6趟未能报销。
报销进程迂回
国务院第24督查组在暗访进程中,将事情的经过停止了复原。
第一次,担任经办医保的乡镇卫生院任务人员通知他们,需求先办一张新农合的存折用于打报销款;办好存折后第二次去,又说缺一张张女士的证件照;照片弄好后第三次去,由于前两次办事的任务人员不在,值班的任务人员说不论这事,没有接纳资料。
进程很迂回,报销路很长。第四次再去,虽然资料被接纳了,但又告知他们缺一个“就医医院能否为医保定点”的证明;证明没开到,又去了第五次,这一次不只没给报销,反而又要求开一个“就医医院能否为三甲医院”的证明。
督查组同当事人理解状况后得知,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以为“本人原本就是医保定点的三级甲等医院”,无需开具证明,也不会开具这样的证明。最初,患者又去医保经办机构问了一次,由于没有这两个证明,仍然无法报销。
就这样,从6月25日到8月25日,患者张女士跑了两趟,张女士丈夫跑了1趟,张女士的妹妹跑了3趟,三团体前后共跑了6趟,两个月过来了,事情仍没有后果。
提出整改意见
“没有严厉落实异地直接结算的政策,没有实行一次性告知的义务,让患者前前后后跑了6趟,这是一同由于政策不落实而招致让群众报销难、重复跑路的典型成绩。”国务院第24督查组副组长张相国说。
针对发现的成绩,督查组催促相关方面抓紧整改落实,依照政策规则报销张女士的就医费用,并触类旁通排查询题,依照党地方、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严厉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优化效劳流程,改良任务作风,推进政策落地,真正惠及群众、加重群众担负。
记者理解到,贵州省有关部门立刻停止研讨,提出了初步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传统服务业不再局限于规模效益,加强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成为传统服务业发展的首要选择。在互联网思维下,通过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革,为传统服务业发展创造了全新的天地。整改意见。此外,方案往年10月底前完成贵阳市、毕节市、铜仁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新农合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年底前完成全省各市州间新农合异地就医即时结报。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