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新闻联播

云南迪庆:藏民尼玛的葡萄“缘”

作者:张龙一 2018年07月24日 新闻联播


云南迪庆:藏民尼玛的葡萄“缘”

  图为布村葡萄地。 刀志楠 摄

  中新网迪庆7月23日电 (记者 刀志楠)七月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时晴时雨,在梅里雪山怀抱中的布村绿意盎然,300亩葡萄园曾经挂果,果量喜人。估计10月,这些葡萄将会化成甘醇的冰酒和葡萄酒销往全国各地。作为园丁的布村藏民们,全村估计将取得上百万元人民币的收益。

  布村村民尼玛第一次和葡萄结缘,大约在春季。2003年,外地初次推行葡萄种植,并对农户发放种植补贴。作为村干部的尼玛就英勇带头,将家里的5亩地全部种上了葡萄,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图为吴俊生挂鸟笼。 刀志楠 摄

  图为吴俊生挂鸟笼。 刀志楠 摄

  “心里还是没掌握,但是不尝试就永远不会改动。”尼玛说,“以前种青稞种苞谷,一年到头除了吃饱什么也没剩下。”

  地里的葡萄需求三年的生临时。为了保证葡萄的销路,外地政府引进了葡萄酒厂家,葡萄的种植技术和销售再也不必愁了。三年后第一批成熟的葡萄,为他带来了10000元人民币的支出。

图为布村民居。 刀志楠 摄

  图为布村民居。 刀志楠 摄

  “这是以前种粮食不敢想象的支出。”尼玛说。

  如今,尼玛的葡萄园曾经扩种至7亩,年支出3至4万元人民币。2015年,尼玛将家里的电视换成了超薄款。然后,又从德钦县城花10余万购入了一辆二手奥迪轿车。

  “种青稞和苞谷的时分,一家人都要扑到地上才干伺候好这些庄稼,农忙时分还要请小工。”关于种植葡萄,尼玛的父亲吴俊生觉得最大的益处就是束缚了休息力,“如今轻松多了,平常家里的休息力根本够,加上机械设备帮助就更轻松了。”

  束缚了双手,家里的休息力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尼玛的大儿子为矿上开车,在昆明结识了本人的妻子——来自云南德宏的周绍荣。结婚之前周绍荣关于迪庆和藏族的理解,仅仅是雪山、响亮的歌声和只能长出青稞的土地。可眼前的布村,一切都和想象不一样。

图为布村葡萄长势喜人。 刀志楠 摄

  图为布村葡萄长势喜人。 刀志楠 摄

  “第一次来的时分就有点不测,觉得和我家乡没有什么不一样,都是瓜果飘香。”周绍荣说。

  在尼玛家,周绍荣责无旁贷成为了“微信店长”。除了将葡萄直接卖给酒厂,因临近通往明永冰川、雨崩村的路途,不少过往游客会到布村购置自酿葡萄酒。经过微信,周绍荣每年光售卖葡萄酒支出就达数万元人民币。

图为尼玛在罐装自酿葡萄酒。 刀志楠 摄

  图为尼玛在罐装自酿葡萄酒。 刀志楠 摄

  2011年,尼玛将带给本人财富和好运的葡萄种在了庭院里,成为一家人休闲乘凉的好场所;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往年已82岁高龄的吴俊生,空闲工夫带孩子和养鸟成了他最大的乐趣;当上了村干部的尼玛也有了更多的工夫参与到村委会事务中,走村入户、互帮互助,热心勾结的藏民在将来心里想的更多的是“大家一同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