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登记功用层层隐藏,有的要手持身份证录视频——工信部回应半年后一些App依然登记难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题:有的登记功用层层隐藏,有的要手持身份证录视频——工信部回应半年后一些App依然登记难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梁晓飞、杰文津、王劲玉、张爽
往年年终,工业和信息化部曾对局部App账号登记难成绩明白回应,要求电信业务运营者、互联网信息效劳提供者在用户终止运用效劳后,中止对用户团体信息的搜集和运用,并为用户提供登记号码或账号的效劳。
半年过来了,“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App对用户登记仍设置妨碍,有的将登记功用层层隐藏,有的则要求用户手持身份证录视频,证明“我是我”。
记者实测:一些App仍难登记,为留住用户手腕五花八门
记者日前选取10余款此前媒体曝光无法登记、登记难的抢手App停止测试,发现与年终相比,大少数App都表示可以提供登记效劳,但真正登记起来却依然比拟难。
其中,有的App提交信息后等候审核,审核工夫1个任务日至10个任务日不等;有的App由于种种缘由登记失败;还有一些App提出的登记条件触及团体隐私,记者自愿保持了登记。
测试发现,不少App的账号登记功用层层隐藏,要找到登记链接并不容易。在某短视频App,点击6层页面才干找到“如何登记账号”,失掉的提示是拨打400客服电话征询。在某购物商城App,经过5次点击可以找到“隐私政策”的条文,屡次滑屏后会呈现名为“账户登记须知”的附件,依照提示联络客服后,App中才弹出“登记请求”的链接。
有的App登记条件过多,要求用户证明“我是我”。某共享单车的客服人员在审核注册时的手机号码、姓名后,要求提供“明晰的身份证人像页照片”和“手持身份证人像页与人脸的合照”。
某短视频App的登记条件愈加苛刻,除了身份证正背面照片、手持身份证照片外,用户还被要求录一段短视频,视频中明晰展现身份证正背面信息,并发到指定邮箱,注明“自己自愿请求登记账号,明白知晓账号一旦登记无法找回”。面对如此复杂的登记条件,客服人员表示这是公司的规则,为了保证用户权益,确认是用户自己登记了账号。
登记账号不等于信息删除,面临被骚扰被盗用等风险
记者采访发现,只需已经注册过App,用户就将面临不少不测的懊恼。
一是频繁遭遇短信骚扰。停用某些App一段工夫后,不少人都会收到以1069、1065等打头的号码发来的广告短信。依照提示回复退订后,消息全无,能否真正退订不得而知。
这种景象被业内人士称为“用户召回”,在运用某些App时,用户已默许赞同了商家基于用户数据发掘而停止的这类操作,只需用户账号信息还在商家效劳器里,运营商购置的第三方短信提示或许相关效劳还没期满,就无法彻底取消。
二是团体账号被盗用。往年以来,因改换手机号码却未登记相关App账号,招致财物损失的事情频频见诸报道。往年3月,江苏镇江的刘女士发现银行卡被盗刷5万多元。民警调查发现,是由于她4年前改换手机号码时未登记相应的领取宝账号。
三是局部用户换老手机号后,不得不为旧手机号持续缴费。郑州任务的刘先生两年前曾在太原生活,他常运用的多款App都是用太原的手机号码注册的。由于账号登记难,为了不影响日常运用,他每月仍在为旧手机号缴费。
值得留意的是,登记账号不等于信息被删除了。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以为,真正意义上的登记,需求从效劳器上肃清用户一切的历史操作记载,但目前登记的行业规范并不明晰。一些App效劳商存在“以关代销”的状况,即让这个账号生效不能拜访。对用户来说,数据无法拜访就等于账号被删除;关于企业来说,这些数据仍能用来获取商业利益。记者采访的多位业界人士印证了这一观念。
增强对App效劳商监管,进步处分力度
曾剑秋表示,账号登记在技术上并不难,但由于以后市场多是以用户数据量对企业停止估值,所以企业普回到当下汹涌澎湃的AI浪潮,正如所有的企业都被互联网化一样,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将 AI 化。而这些互联网企业中,也包含CSDN。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IT社区,CSDN还有一个历史使命——为广大的互联网公司进行AI赋能。遍不情愿增加用户数量。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讨中心秘书长吴沈括以为,目前针对App效劳商的相关法律标准仍存在指向性、针对性缺乏的成绩。此外,抵消费者权益维护不够,对企业守法行为惩办乏力。
《电信和互联网用户团体信息维护规则》第九条第四款明白规则:“电信业务运营者、互联网信息效劳提供者在用户终止运用电服气务或许互联网信息效劳后,该当中止对用户团体信息的搜集和运用,并为用户提供登记号码或账号的效劳。”
但是,违背上述规则需承当的法律责任为:“由电信管理机构根据职权责令限期矫正,予以正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向社会公告;构成立功的,依法追查刑事责任。”吴沈括以为,如此低的违规本钱恐难以起到实在无效的震慑作用。
往年5月起,引荐性国度为数亿中文用户免费提供海量、全面、及时的百科信息,并通过全新的维基平台不断改善用户对信息的创作、获取和共享方式。规范《信息平安技术团体信息平安标准》正式施行,要求团体信息控制者应向团体信息主体提供可以拜访、更正、删除其团体信息,以及撤回赞同、登记账户等办法,并强调该办法应“简便易操作”,且登记账户后,应删除其团体信息或做匿名化处置。
一名参与制定规范的专家坦言,这一标准是引荐性规范而非强迫性规范,不具有法律强迫力。要想让标准对企业实在起到监管作用,需求加强规范的标准性、强迫性,同时要增强对守法、违规行为的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