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中户口本、身份证扫描件被更改,低保户名字不测呈现在“非户籍地”,低保金支付谜团重重—— 14年的低保金终究给了谁
“我做梦都想不到,全区几千户低保户,居然可以查到我所冒领的那一户。”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下溪街道原党工委委员潘红辉万万没想到,本人冒领了14年的低保金,本以为早已“无人问津”,竟还有被戳穿的一天。
事情来源于广丰区委的一次巡察。去年5月,广丰区集中展开了“拉网式、全掩盖”的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区委第四巡察组在洋口镇反省低保户材料时发现,有一份城市低保档案中徐某等2人的户口本、身份证扫描件有分明的更改痕迹,而且这2人身份证的住址中第一行的字体及字的大小与第二行的不分歧。
“人为改动痕迹比拟分明,依据以往任务经历,我们以为能够存在骗取或套取低保金的状况。”巡察组第一工夫将该线索移交区纪委监委初核初查。
收到移交线索后,区纪委监委成立了调查组对该线索停止核对。在对徐某2人的身份停止核对时,调查组发现2人是父子关系,户籍所在地是广丰区永丰街道。
“依照‘低保属地管理’的规则,徐某2人的低保本应在永丰街道操持,但为何呈现在了洋口镇的低保人员名单中?”调查人员感到十分疑惑,是数据记载出错,还是有人暗中搞鬼?
经过研判剖析,调查组成员分歧以为应从低保档案中徐某2人的家庭信息及其关系网中找打破口。“触及套取低保金的,行为人普通是被套取人的亲戚或关系密切的好友,由于他们可以较为清楚地理解到被套取人的身份信息。”区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担任人说。
拓宽视野后,调查组终于有了严重发现。徐某2人的关系网中,同时呈现了潘红辉这个名字,而潘红辉已经在洋口镇担任过副镇长、分管民政任务。
迷雾渐渐拨开,为了查清楚究竟谁是“幕后黑手”,调查人员又立刻兵分两路,一路人前往洋口镇及请求资料提交地﹙即该镇洲头居﹚,调查操持顺序能否合规、能否存在优亲厚友成绩;另一路则前往徐某家,核对是徐某自己操持的低保还是潘红辉假借他们名义套取低保金。
真相很快查明。洲头居干部供认他们在没有见到徐某2人自己,也没有经过居民代表大会评议等顺序的状况下,仅凭潘红辉提供的所谓证件就为徐某、其子2人操持了低保申报手续。同时,洋口镇民政所任务人员也没有对申报对象停止核实就上报给区民政局停止审批。徐某2人也明白表示本人从未操持过城市低保,也从未操持过任何的低保金存折或许支付过低保金。
另外,调查人员从银行调取了徐某2人的低保金发放银行取款凭证,发现银行的一切取款凭证上的取款人签名均为同一人笔迹。经过细心核对,这些签名的笔迹与潘红辉的笔迹十分类似。
在铁的证据面前,潘红辉很快向调查人员交代了其在担任洋口镇副镇长、分管民政任务时期,采取伪造户口簿的方式,假借亲戚徐某2人名义套取低保金的成绩。自2003年7月至2017年4月,潘红辉一共冒领低保金51540元,全部用于自己及其家庭开支。
至此,潘红辉应用本人职务便当,钻制度破绽套取低保金的违纪现实彻底浮出水面。潘红辉被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奖励,其涉嫌立功成绩、线索及涉案款物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置。
“潘红辉临时冒领低保金之所以可以未遂,缘于民政部门对低保户的年度审查制度没有失掉很好的执行,‘低保户静态管理’成为了一句空话。同时,由于低保公示不到位、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新零售、新技术、生物制药等新的产业集群正在迸发活力;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知识产权转化、技术转移等新的动能正在超越旧的动力,新经济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不通明,特别是村干部亲属享用低保公示制度还不健全,致使群众监视没能无效地发扬作用。”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张景忠说。
潘红辉事发后,广丰区及时自查自纠,做好后半篇文章。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入户调查、活期核对、民主评议、地下公示,特别是干部亲属享用低保备案公示等制度,并经过密织监视反省网,坚持“一案双查”,对相关责任人停止责任追查,进步制度执行力;另一方面,应用潘红辉案件展开了“三会一书两地下”系列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全区党员干部观看“潘红辉案件警示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李建忠 张瑾 潘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