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新闻联播

京西废矿上建起首都绿色生态屏障

作者:高悦 2018年06月14日 新闻联播


京西废矿上建起首都绿色生态屏障

  材料图:北京市门头沟区定都峰废弃矿山生态修停工程现场。门头沟区委宣传部供图

  (壮阔西方潮 奋进新时代)京西废矿上建起首都绿色生态屏障

  中新网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 陈建)京西一马平川,曾盛产煤炭、石灰、水泥。如今,加入传统采掘业的北京市门头沟区,把昔日寸草不生、山体暴露、水土流失严重的废弃矿山,变成被30余种植被掩盖的绿地,为首都筑起一片绿色生态屏障。

  让种子在岩壁上扎根

  初夏时节,走进京西浅山区一片废弃的采石场,依稀可见30多年的露天开采,留下处处暴露的岩壁,宛如青葱山坡上的宏大伤疤。

  迎面而来的是北京市规划和疆土资源管理委员会门头沟分局的任务人员,留短寸,戴眼镜,皮肤黝黑,条纹衫上有股汗馊味儿,名字却古色古香,文雅得像个现代隐士——他叫白鹤桥。

  白鹤桥挥手朝四周山上一指说:“这就是麦子峪采石场,2007年封闭。眼前要做的,是修复废弃矿山生态,先清算危岩、整治坡面,在低矮陡峭处种乔木,让峻峭岩壁长出灌木和草。”

  “这是难度最大的局部。”他说,要把特定的水泥、养分土、绿植种子按比例混合,制成“植被混泥土”,加压喷播到岩壁上。植被混泥土掩盖岩壁后,应用滴灌、喷灌设备浇水,让混泥土中的绿植种子破土而出,构成植被,到达坚持水土、增加扬尘、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

  麦子峪采石场的生态修复项目共约9万平方米,离北京市中心不到30公里。白鹤桥决心满满:“往年秋天再来看吧,草木就能出芽儿了。”

  门头沟区规划疆土分局局长贾骥通知记者,门头沟区1455平方公里,其中98.5%属于山区,10%是浅山区。2011—2015年时期,全区已完成46个废弃矿山修复管理项目,管理面积约10平方公里。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门头沟分局地址矿产科科长白鹤桥,在门头沟区麦子峪采石场现场讲解修复废弃矿山生态的要领。 陈建 摄

  北京市规划和疆土资源管理委员会门头沟分局地址矿产科科长白鹤桥,在门头沟区麦子峪采石场现场解说修复废弃矿山生态的要领。 陈建 摄

  一盆火 一腔血 一桶金

  门头沟区矿产丰厚,“彩色灰”曾是外地三大支柱——黑的是煤炭,白的是石灰,灰的是水泥。

  在日前举行的生态文明建立集中采访座谈会上,区委书记张力兵娓娓道出“一盆火”“一腔血”“一桶金”的由来,更畅谈“一片绿”的信心。

  从辽代开端,门头沟就是京城重要的煤炭供给地。建筑紫禁城的琉璃瓦,产自门头沟山区中的琉璃渠村。清乾隆年间,北京琉璃厂迁至此地,后又修水渠至此,村子因而得名。烧琉璃瓦的炭,出自左近的炭厂村,那里的炭也曾直供清廷皇宫。人称“窑火七百年不灭”,就是指门头沟在古都历史上贡献的“一盆火”。

  反动和平时期,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京西第一支白色武装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宛平县人民政府,都成立于门头沟区。门头沟区人民为反动束缚事业贡献过“一腔血”。

  新中国树立后,门头沟又为社会主义古代化建立贡献了“一桶金”。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市99%的煤炭供应来自门头沟区;2007年之前,全市煤炭年均消费总量的60%来自这里。

  进入新时代,外地人又无怨无悔地为首都贡献“一片绿”。特别是从1998年开端,门头沟区以勇士断腕的决计,封闭了区属全部270多家乡镇煤矿、500多家非煤矿山和砂石厂。

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书记张力兵日前在生态文明建设座谈会上指出:“治理PM2.5、打好蓝天保卫战,要狠抓燃煤、扬尘等污染源防治,要一个微克一个微克去抠。” 陈建 摄

  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书记张力兵日前在生态文明建立座谈会上指出:“管理PM2.5、打好蓝天捍卫战,要狠抓燃煤、扬尘等净化源防治,要一个微克一个微克去抠。” 陈建 摄

  “绿”字领先谋开展

  区委书记张力兵常说:“要耐得住寂寞,坚持住定力,守得住绿色”;门头沟区要营建“绿色开展、生态富民、弘扬文明、文明首善、勾结波动”的新格式。 为数亿中文用户免费提供海量、全面、及时的百科信息,并通过全新的维基平台不断改善用户对信息的创作、获取和共享方式。

  按方案,大型国企京煤集团在门头沟区的最初一个煤矿将于2020年关停,届时,门头沟将彻底辞别上千年采煤史。

  张力兵说:“管理PM2.5、打好蓝天捍卫战,确保完成北京市政府下达的PM2.5年均浓度低于54微克/立方米的目的,就要狠抓燃煤、扬尘等净化源防治,要一个微克一个微克去抠。”

  当张力兵说这番话的时分,他身旁的会议室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门头沟区生态文明建立的实景图片。图片正文上写着:“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还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现象”;“为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景”……

  “浅山区是首都的第一道生态屏障。”门头沟区发改委主任曹子扬说,目前,全区森林掩盖率达45.7%,林木绿化率达69.22%。

  但这还不够。在80%区域都已被归入生态维护红线的门头沟区,中央政府正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13家科研机构协作,推行合适山区的生态修复技术,研讨制定针对采煤、采砂、采石废弃地,路途边坡,河道湿地等五个类型的生态修复规划。

  “十三五”(2016-2020我国这片创新热土正在发生一场全面而深刻的产业结构变革。年)时期,外地拟规划施行生态修停工程342处,合计14.81平方公里,初步预算需投资82亿多元。

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80后”党委书记丁章春(左)与当地炭厂村“60后”村支书邢卫兵日前接受集体采访时畅谈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弘扬文化。 陈建 摄

  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80后”党委书记丁章春(左)与外地炭厂村“60后”村支书邢卫兵日前承受个人采访时畅谈绿色开展、生态富民、弘扬文明。 陈建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优美的自然风景容不下没落的村庄。提升门头沟区的第一印象,不靠高楼大厦,靠人文风情。

  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正是一个有山有水有民俗风情的好中央。妙峰山上,释、道、儒、俗不同信仰的殿宇始建于辽金时代,现存十余座。香火最盛的娘娘庙,又称惠济祠,兴隆了300多年,逢农历四月初一至十八,香客络绎于途,日以万计,进山上香。

  妙峰山庙会曾中缀了数十年。1993年,首届春香庙会在妙峰山举行,陈旧的庙会文明焕收回新的活力。如今的妙峰山庙会,除完好保存明清时期香客朝顶,香会酬山,施粥、布茶、舍馒头号传统方式外,还添加了商品买卖、民俗展现、文艺上演等外容。

  妙峰山镇党委书记丁章春是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已在门头沟区任务八年多。这位英俊的“80后”称,山水沙石、田林花草、村舍公路,样样他都有责任;就连外地农妇喜欢的太平鼓,也要上心学。

  在丁章春的努力下,2万多人口的妙峰山镇,已有1500多名村民组织起来,素日巡河、防火,汛期防洪,确保一方百姓生活安泰。而全市鼎力施行、在妙峰山镇逐一落地的险村搬迁、煤改电、污水处置、厕所反动等民生根底设备提升项目,以及规划师、修建师、设计师下乡参与美丽乡村建立的举动,则让越来越多的村民鼓起勇气,投身民俗旅游业。

  妙峰山镇炭厂村支书邢卫兵津津有味:“全村30家民俗旅游户,好的人家年支出二、三十万元,不成成绩”。

  沿炭厂村大街路,有一条弯曲的小河,名曰“神泉溪”。河道边修筑着一米多高的青石护栏,盛大得宛如护城河普通。邢卫兵说,村里曾经计划在护栏上装置灯带了,估计往年7月竣工。

  这位“60后”村支书侃侃而谈:炭厂村“要打造精品旅游村、精品农家院、精品农家宴,还要有一支科技人才队伍”。村里成立了社区学院,主科包括旅游、管理、销售、农林技术,学制三年,相当于中专,首批27名学员,都是村里子弟,明年夏天毕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