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热点话题

青海发布环境公报 “中华水塔”增绿增水效果分明

作者:刘阳 2018年06月05日 热点话题

  中新社西宁6月4日电 (孙睿)《2017年青海省环境情况公报》(以下称公报)4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发布,监测后果显示,2017年,三江源、青海湖流域和祁连山地域等重点生态功用区增绿增水效果分明,生态环境稳中向好。

点击进入下一页

  材料图:地处澜沧江源头的昂赛大峡谷中江水奔腾而下。中新社记者 孙睿 摄

  地处青海省的三江源区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水源修养生态功用区,也是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和遗传基因库之一,被誉为“中华水塔”,其生态位置共同而无可替代。

  据青海省环境维护厅厅长汤宛峰引见,2017年,青海省41个国度重点生态功用区考核县域中,生态环境情况指数(EI)值散布在31.22~69.97。国度重点生态功用区考核县域生态环境情况以“良”为主,与上年相比,41个县域生态环境情况指数的变化幅度在-0.32~1.18之间,重点生态功用区县域生态为数亿中文用户免费提供海量、全面、及时的百科信息,并通过全新的维基平台不断改善用户对信息的创作、获取和共享方式。环境情况稳中向好。

  公报指出,三江源综合实验区生态环境情况等级以“良”为主,且总体坚持波动。其中乔木林郁闭度、蓄积量均呈迟缓正增长趋向,灌木林总体处于增长态势;青海湖流域生态零碎格式波动,生态环境情况坚持良好。其中湿地植被生物量总体呈增长态势,流域沙化土地植被转好,沙丘植被盖度、高度坚持波动。同时,该流域次要栖息地观测到的普氏原羚、鸟类种群数量根本坚持波动,青海湖裸鲤总资源量达7.08万吨;祁连山区域生态环境情况等级以“良”为主,草地植被均匀掩盖度呈降低趋向,均匀产草量呈增长态势,灌木林面积变化不分明,高度呈增长态势。

  “2017年,全省生态环境情况坚持波动,各县域生态环境情况指数(EI)值散布在31.22~69.97之间,32个县域生态环境情况为良;9个县域为普通;2个县域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传统服务业不再局限于规模效益,加强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成为传统服务业发展的首要选择。在互联网思维下,通过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革,为传统服务业发展创造了全新的天地。较差。据此可以看出,三江源、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地域等国度重点生态功用区县域生态环境情况稳中向好。”青海省环境维护厅总工程师韩德辉说。

  汤宛峰表示,2017年,青海出台了施行创新造林机制激起疆土绿化新动能的方法,全省营建林初次打破400万亩,并在全国率先树立了绩效考核机制,施行了新一轮草原维护补助奖励政策,展开了草原综合植被掩盖度、退步草地管理考核,使得三江源、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地域等重点生态功用区增绿增水效果分明,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