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现场 张志炜 摄
中新网湖州5月31日电(胡丰富 李凤姣 张志炜)均匀年龄60多岁,每天背着锄头、手锤、钢钎、铁铲上山,是在采矿还是挖宝?都不是。这是浙江德清勤劳村村民,义务上山修步道。过来半年多工夫里,他们已建筑完成近10公里的登山步道,合计台阶两万多层,不但方便村民上山务农,而且为游客提供一条寻求大自然乐趣的通道。
沿着勤劳村阳山拾级而上,映入视线的是阶梯状的木头登山步道。从山脚弯曲至山顶,颇有一番“新竹幽幽掩人影,山道徐来草木香”之感。在接近山顶的地位,是正在建筑步道的6位外地村民。村民李宝新说:“我们一边搬木头上山,一边守旧路途,许多人都累得没力气了,拿筷子时手都会哆嗦。”
勤劳村书记黄立忠说:“我们村之前应用毛竹做脚手架,如今脚手架都是用钢管,产业被淘汰了。村指导班子就想搞旅游,应用‘青山绿水’带动村民致富。”勤劳村接近杭州,区域内没有工厂,自然风景好,应用此优势建筑登山步道,可以为周边群众提供一个旅游、锤炼的好去处。“我们要是做通20公里的登山步道,就能够请求举行国际半程马拉松竞赛。同时疏浚山路,也方便了村民消费休息。”他说,怀着这样的等待,勤劳村村民万众一心,义务上山建立“新家园”。
半年多来,闲暇在家的村民都会自带干粮,结伴上山修筑步道。原先的山路是较为平整的上坡,村民们第一步就是用铁铲铲出一个个梯度,再用两根一米左右的木头堆叠横放,最初用稍短的三根木棍固定。山路峻峭,一切木头都要村民本人搬上山。但村民齐心协力,有需求喊一声,大家就举动起来。
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新零售、新技术、生物制药等新的产业集群正在迸发活力;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知识产权转化、技术转移等新的动能正在超越旧的动力,新经济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只需天气不是很恶劣,我简直天天都带饭上山干活,大约再过几个月,这条坐落在山脊上的路途就有雏形了。”65岁的村民章永法通知记者,勤劳村凭仗民宿,开展旅游经济,村子建立得越来越美丽,这些变化村民都看在眼里。当得知村里有方案要建立一条登山步道时,全体村民积极呼应,纷繁义务参加建筑队伍。
“我们建筑步道,借用老百姓的土地都是无偿的,村民很配合,包括把他们的毛竹砍掉都毫无怨言。”黄立忠说,“我们村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原生态的绿化林,毛竹市场需求无限,‘靠山吃山’的思想曾经被淘汰了。我们需求走生态道路,‘卖’景色,维护生态最原始的样子。”
在浙江德清,绿水青山处,有限风景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