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阜阳5月23日电 (刘鸿鹤 余皓)初夏的一场小雨,让阜阳市颍上县汪李村的水泥路面焕然一新,空气中洋溢着泥土的芬芳。46岁的村民李长贺像往常一样,在自家的农田里繁忙着,打理着辣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
“3亩田地、8个塑料大棚,一年光种些瓜果蔬菜,人均就能挣一万元左右。”李长贺给记者算着自家2017年的扶贫效果。

阜阳市颍上县汪李村村民李长贺正在打理自家的辣椒 刘鸿鹤 摄
近日,记者走进安徽省东南部的阜阳市颍上县,看望该县扶贫任务的施行。
杨湖镇汪李村以种植蔬菜为主,是颍上重点贫穷村,由于村庄位于颍河岸边,高地较多,多年来不断饱受内涝困扰。“一到雨天,种的菜只能烂在地里。”汪李村村民李泽龚回想起现在的情形时说。
李泽龚之前在外地打工,攒了一些积存后回乡创业,如今在家运营着一个面积110亩的家庭农场,他以为,现在路途不通的困境,是该村脱贫致富最大的障碍。

李村村民采摘的西红柿 刘鸿鹤 摄
2017年4月,中铁四局选派的汪李村扶贫任务队第一书记兼队长张坤经过调查走访,并经过下级汇报,投入160万元对村里的次要路途停止了扩宽,并建筑了新村部和一个文明活动广场。
“如今村里主干道曾经由原来的3.5米水泥路变成了5米宽的柏油路,路宽了,车子能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收买,产品积压的成绩得以处理。”李泽龚的家庭农场还带动了45户贫穷户失业,人均年支出能到达12000元。
此外,自2014年中铁四局扶贫任务队进驻颍上县杨湖镇汪李村和八里河镇朱岗村以来,除了不时完善根底设备外,依照“产业到村、扶持到户”的准绳,把培育和壮大特征产业作为扶持的重点,整村推进特征产业开展,以产业化扶贫项目带动贫穷户脱贫。

阜阳市颍上县汪李村村民李泽龚的西瓜大棚 刘鸿鹤 摄
其中,朱岗村落实小额存款22户89人,每户贷资5万元,可获年补贴资金近6.6万元;光伏发电21户63人,每户可获年补贴资金3000元;“六个一”工程152户,获补贴资金近33万元;汪李村先后落实特征种养业15户,光伏产业3户,农业银行快捷贷2户,小额信贷21户,牧原集团带资入股56户。

由中铁四局建筑的乡村路途及亮化工程 刘鸿鹤 摄
经安徽省第三方机构评价,八里河镇朱岗村已于2016年顺利脱贫出列,而汪李村建档立卡贫穷户174户522人,2016年已脱贫61户226人,2017年拟脱贫38户153人,实践脱贫38户153人,脱贫率达10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