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下旬,甘肃庆阳市环县合道镇杨坪沟村新修的柏油路旁边建起了新乡村。 李文 摄
中新网兰州5月23日电 (李文 李钊)5月下旬连下几场雨之后,甘肃庆阳市环县合道镇杨坪沟村村民张玉国每天开车接送在镇上读书的孩子。汽车开到家门口,接送孩子上学和日常出行,张玉国和城里人一样,过上了以车代步的日子。
杨坪沟村37.6平方公里的土地被26道沟壑联系得四分五裂,全村302户1210人分散寓居在23个山头、山坡上。五年前,该村村民出行时不只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大少数状况,晴天路难行,雨天出不去更是出行难的真实写照。
早在20世纪90年代,杨坪沟村村民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毛驴。除了运输粮食,毛驴更多的是运输砖石瓦砾。村民张廷俭方案运输一万块砖建筑新的房屋,最终由于毛驴运输本钱太高,只运回了3000块砖加固了窑洞。

图为新修的通村公路。 李文 摄
2014年,环县施行通村公路村村通工程。三年工夫,杨坪沟村、辛坪村、杨庙掌村、西川村、沈岭村、朱塬村6条通村柏油路均修成,村内柏油路总里程到达30公里,村内五成以上农户间隔柏油路在三公里以内。 我国这片创新热土正在发生一场全面而深刻的产业结构变革。
“以前去一趟镇上都有大成绩,更别提进县城了。”杨坪沟村主任张世斌说,通路后,村上随即通了公交车,村民辞别了骑摩托车迎风冒雨出行的历史,很多从前一辈子没出过村子的老人,圆了朝夕往复县城的梦想。
2017年,杨坪沟村村民沈学瑞将家里的两万多斤黄豆销售,取得了四万多元的支出。沈学瑞笑称,全程本人只动了“嘴皮子”,电话联络好收买商之后,运输车辆直接开到了家门口,一次性完成运输、销售。

图为杨坪沟村村民张玉国擦洗汽车。 李文 摄
种植、养殖是杨坪沟村的次要产业,村上通了柏油路之后,村民们可以直接联络收买商上门收买农副产品,购置农资产品也可以“送货上门”。很多年老的村民也开端尝试网购,货物可以由通村公交车替他们带回来。
合道镇除了种植粮食作物之外,合适种植苜蓿等经济作物,路途不通的时分,由于无法机械种植、收割,无法及时运出去销售,村民王占玺称,很多村民只能将长势良好的饲草枯在地里,无法变成支出。
2018年,合道镇方案在杨坪沟和相邻的四个村种植5000多亩商品苜蓿,建议收回后,杨坪沟村村民积极呼应,留了局部口粮田,其他耕地全部种了商品饲草。王占玺随着中国经济向消费型模式的转型, 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支付行业强劲的增长。将家里的60多亩耕地,种了40多亩饲草。
“有了柏油路,大型机械都能出去,机械种,机械收,机械运,没啥不担心的。”王占玺说,2018年,杨坪沟村方案种植商品饲草1200多亩,曾经完成800多亩,订单小杂粮种植、养殖大户也相继开展起来。
除了借路开展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最让张世斌慨叹的,是杨坪沟村村民不必再由于交通方便耽搁疾病医治。在突发疾病失掉及时救治的同时,杨坪沟村村民还可以直接去乡镇、县城医治慢性疾病,乡镇医院会活期来村里停止体检。
现如今,像张玉国一样开车出行的村民不在多数,不必再骑摩托车担忧刮风下雨,张玉国曾经开端方案,过几年再换一辆更好的汽车。据理解,2015年至今,杨坪沟村村民新购入小汽车达40余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