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暴雨 首发白色预警致3人死亡3人失联
全市9万余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63亿元
5月21日19时至22日8时,乐山市呈现区域性大暴雨天气。22日清晨1时31分,乐山市气候台发布暴雨白色预警,这是实行预警信号发布制度以来,乐山发布的首个暴雨白色预警信号。本轮强降雨中,全省最大降雨量为332毫米,位于峨眉山市九里镇兴阳村,乐山市沙湾区、五通桥区、夹江县、峨边县的降雨量则创历史极值。
据乐山市政府应急办通报,经初步统计,大暴雨形成全市151个乡镇9.11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6367.88万元,另有3人死亡、3人失联。暴雨降临后,乐山市各地立刻启动预案,迅速展开抗灾自救任务,全市共转移5590余人、紧急救助2568人、过渡性救助583人。
暴雨
首发白色预警全省最大雨量在峨眉
5月21日晚至22日早上,乐山境内普降大到暴雨。乐山市气候台辨别于21日19时09分和21时31分,发布了雷电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之后雨越下越大,一般中央伴有雷电和7级左右微风。21日23时04分,乐山市气候台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晋级为橙色。
尔后,暴雨继续加强。22日1时31分,乐山市气候台再次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晋级到最初级别——白色,这也是实行预警信号发布制度以来,乐山发布的首个暴雨白色预警信号。面对继续强降雨,乐山市气候灾祸应急指挥部决议,于5月22日2时起启动暴雨IV级应急呼应。
截至22日8时,乐山市共呈现特大暴雨站点5个。其中,最大降雨量为峨眉山市九里镇兴阳村的332mm,这也是本轮强降雨中四川全省降雨量最大的监测点。此外,乐山市范围内还有大暴雨站点104个,暴雨站点101个。大暴雨以上降雨次要在峨眉、夹江、沙湾、沐川、五通桥、市中区和犍为的局部区域。
其中,沙湾区、五通桥区、夹江县、峨边县等4个区县降雨量创下外地历史极值。乐山市气候台相关人士表示,本轮区域性暴雨发作工夫早、掩盖范围广、暴雨量级大、降雨强度高,并随同雷电、微风灾祸天气,为历史同期稀有。
救援
3小时生死营救18名被困群众获救
死亡和失联外,更多生命平安获救。“沙湾区碧山乡凉水村二组有18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恳求你部救援!”5月22日清晨,武警乐山支队值班室接到求援电话。紧急集合哨后,50余人的抗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个人信用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图书、数码产品免押金借用,办理签证无需银行流水证明,甚至租车住酒店都不需要交付押金……洪突击分队迅速集结,并于清晨2时40分许地抵达现场。
救援人员侦查发现,事发地域水宽约180米,最深处达1.2米,加之大雨继续不时,水位正逐渐上升,受困群众危如累卵。举动随即展开,救援人员用汽车灯照亮通往凉水村二组的水面,发现了被围困的18名群众,并依据地形决议从水势较缓一侧,应用救生绳施行营救。
随后,绳索、救生圈被准确发射到被围困人员地位。将绳索一头拴在汽车上后,10名党员组成突击队,穿行救生衣、顺着绳索趟过来,将被困者一个一个救过去。有一位老人因在洪水来袭时骨折,撤离途中疼痛难忍,救援人员便找来担架,把他抬到平安地带,然后送医……经过3个多小时奋战,18名群众成功获救。
除了武警,公安、消防、交警也是救援主力军。到22日早上7时,乐山消防官兵在全市范围内,参与救助了近千名群众。22日上午10时,峨眉山郊区,交警救出困在水中的1名孕妇、3名先生。22日下午2时许,五通桥区竹根镇江边,有3头牛被洪水冲到岸边,派出所民警赶往现场守护,并最终将3头牛平安交还失主。
灾情
9万多人受灾致大佛景区危岩隐患
据乐山市政府应急办初步统计,截至22日上午10时,大暴雨形成乐山全市151个乡镇9.112万人受灾;全市共转移5590余人,紧急救助2568人,过渡性救助583人;6354公顷农作物受损;31户99间房屋倒塌,19户79间房屋严重受损,642户912间房屋普通损坏;152处路途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6367.88万元。
受强降雨影响,乐山大佛景区北门右侧上山步道存在危岩隐患,景区随后暂时封闭了该步道,并停止排危整治。同时,由于乐山大佛位于三江交汇处,受河流水位下跌影响,为确保游江旅游平安,暂停销售游江观佛的游船票,“夜游三江”项目也同步暂停。此外,沐川竹海景区内因局部路途受损严重,也于22日暂停对外开放。
据乐山市政府应急办通报,暴雨降临后,乐山市各地立刻启动预案,迅速展开抗灾自救任务,组织救援力气11554人、救援配备3346台(件)展开防汛救灾。目前,乐山市过境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及重要主流水势颠簸,水位均低于戒备水位,境内水库运转正常。同时,各地防汛减灾任务正在有序展开,局部损毁设备已及时修复,水电气已根本恢复正近一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管理力度,各种管理政策不断出台,不少业内人士对于互联网金融都保持着谨慎看好的态度,但是安方丹却保持了乐观的态度,她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当前是“风口上的大象”,技术正是这股风的原动力。常。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丁伟李昕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