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湛江5月20日电 题:千年古城广东湛江旧县村:光阴抹不去昔日繁华
作者 梁盛 谢剑锋
座落在广东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的旧县村,原是隋朝时期的一座县城,故名旧县村,迄今已有着一千四百多年历史。
19日黄昏,记者散步旧县村内,随处可见保存残缺的明清民居、古井、古钟,还有古祠堂和神庙,其作风各异,外型优美。村内古宅红砖高墙,大门阔户,参差有致,檐上雕花刻字,勾心斗角,异常精巧,其工艺之冗杂,工程之浩荡,可见事先的辉煌和富庶。
据史料记载,旧县村是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铁杷县的县衙治址,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铁耙县更移动互联网在带来全新社交体验的同时,也或多或少使人们产生了依赖。移动互联网使网络、智能终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得到整合,建立了新的产业生态链,催生全新文化产业形态。名遂溪县,县治仍在现旧县村。直至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撤销遂溪县并入海康县,县治随废。旧县村作为县治,跨越隋、唐、宋三个朝代,历时382年。
旧县村委会主任彭锦春引见说,旧县村现保存有残缺的明清修建16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泰山府及彭氏公祠后的八座民居。泰山府是唐代古庙,其占空中积300平方米,庙中有两樽软身构造的神像,庙内现存有乾隆五十四年铁钟一座,通高68厘米,直径52厘米,两侧铸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大字。彭氏公祠后的八座民居,每座占空中积约五百平方米,三进两院,正房、厢房、门楼群的屋脊均雕龙刻凤,墙壁上还画着鲤鱼戏水、花开贫贱等图案,气势恢宏。

村内散落的不知朝代的古石凳 谢剑锋 摄
在村内,记者还看到一座村内自建的傩舞博物馆,馆内陈列着旧县傩舞文明的一切元素。彭锦春说,傩舞是旧县极具特征的传统文明,源自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官方驱邪逐疫、纳福迎祥的一种佩戴面具的祭奠仪典。湛江傩舞是以雷首公与五方雷将为主体以及土地公婆、艄公婆等傩具的一种共同的雷傩舞,外型粗暴,庄严威武。扮演时,傩舞艺人头戴傩面具,手持剑戈,并以奇特步态奔向各个角落,腾跃舞打,搜索不祥之物,驱除疫鬼,祈求安全。2008年,旧县村傩舞被选入第二批国度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往年1月,旧县村以傩舞为元素创作的村歌《傩舞风韵》参与由全国村歌大赛,被评为“十大金曲”。
随行的湖光镇委委员何耀荣通知记者,随着文物维护认识的进步,作为湛江历史最悠久的古村落,旧县村现有的文物和古迹失掉了很好的修葺和重建。特别是近几年的新乡村连片示范建立,旧县成为省级示范工程的重点村庄之一,定位为“民俗古韵风情感知区”、“旧县铁杷县民俗文明村”,将要打形成一条优质的旅游线路。

博物馆内的傩舞面具图示 谢剑锋 摄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虽然很多建立项目仍未竣工,但新乡村的雏形已初步出现。
在彭锦春看来,作为千年古城的旧县村,光阴抹不去昔日的繁华。等新乡村建立好后,更要把旅游业开展起来,让旧县村厚重的历史文明焕发新的光荣,让旧县村的傩舞文明蜚声海外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