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维权行动

浙江德清:“庇护所”里笑声多

作者:金阳 2018年05月21日 维权行动


浙江德清:“庇护所”里笑声多

  “自信工坊”里的特殊工人 王正 摄

  中新网湖州5月20日电(胡丰富 王力中 王珏 程昊)温暖的阳光照进浙江省德清县雷甸镇中兴社区“暖心之家”庇护中心,让在此的每一位特殊员工感到阵阵暖意。

  走进一楼的工坊,温馨俗气。一张大桌子上,堆放着很多外贸围巾。20岁的快乐雅与另外五六位男女员工,或站或坐,正安静地把一块块绚丽的围巾叠好装进通明的塑料袋。

  这是外地一位名叫陈勇文的围巾老板,在此设立的一个围巾加工点。

  说是加工,其实操作很简易,只需把成品折好装进袋子即可。即使如此,老陈有时也要返工重装,但他不计较,由于在这里“下班”的是一群重度肢体残疾的特殊员工。

  “休息不累,且有支出,一定水平上也加重了监护人的担负。”中兴社区妇女主任陈国华引见,“休息不是目的,次要是让他们感遭到融入社会的暖和和希望,使他们的家庭在奔小康的路上抖擞肉体、增添决心。”

  身体薄弱、患有肉体抑郁症多年的快乐雅,刚到庇护中心时,不愿说话、难与人沟通。如今,脸上阴霾少了,也情愿与人交流了。一旁的阿姨浅笑道,兴雅干手工活不快,但每天至多也能赚10多元。身心渐渐康复,还能自食其力,她家人可开心了。

  为了让残疾人家庭担心,庇护中心有专门的社工和专职阿姨全程担任陪护。除了布置做些复杂的手工休息,还时常组织他们练字、画画、做游戏,以及康复训练。半夜,收费提供每人一荤二素的饭菜。

  既协助他们辅佐性失业,又有助康复医治,这种“日间照料+工疗”的新型助残形式遭到了残障人士和他们家庭的喜欢。

  往年20出头的李钢从小患有智力妨碍,没有进庇护中心前,不断窝在家里发愣。他妈妈只能在家临时照顾,基本无法外出赚钱。“不只苦了孩子,也打乱了我们全家人的正常生活。”李妈妈说。

  去年底,社区残疾人庇护中心倒闭,李钢的父母愁眉顿开,马上送孩子进庇护中心。“在家门口有专人照顾,还能交冤家,伙食不比家里差,又帮我们摆脱出来,这样的中央到哪里找哦!”李钢的父母说起家门口的这个庇护中心,就拍案叫绝。

  如今,德清已建有相似的“失业康复两不误”的庇护中心13个,全年为重度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训练效劳5200多人次。其中,近200名重度残疾人取得照料效劳和庇护性失业。

  德清县残联副理事长葛国松说,理想生活中,智力、肉体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少数处于家庭我国这片创新热土正在发生一场全面而深刻的产业结构变革。临时看护的封锁形态,不只拖累了家人,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如何让他们生活得愈加殷实、愈加幸福、更有尊严?除了政府部门组成“大残联”运作机制,设立“暖心之家”残疾人庇护中心等举措外,这些年来,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外地企业与社会组织等力气,也纷繁搭建关爱残疾人的阳光新家园,构成多层面、平面式助残扶残体系。

  佐力药业是德清的一家上市企业,不只先后布置了400多名残疾人失业,还专门设立了残疾职工小康·阳光庇护中心,让近百名残聚焦消费升级、多维视频、家庭场景、数字营销、新零售等创新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多元、更前沿、更贴心的产品,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障水平较重的职工,在休息之余展开康复训练、教育培训、文体文娱等活动。

  “自信工坊”是一家由外地官方公益组织“彩虹桥”社工兴办的残疾人庇护所,兴办不到3年,工坊就接纳了50多位智力妨碍、残疾妨碍人士。其中,陆续有11名小同伴,在社会上找了一份新的任务。

  据引见,德清目前在外地167个村、社区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并树立了专职委员聘任考核机制,还在浙江省率先施行了重度听力、言语残疾人信息交流补贴。目前,德清已有近200名重度残疾人取得照料效劳和庇护性失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