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谢大强
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旅途,正口渴人乏之时,有人邀凉亭休憩,并施热茶一杯,关于匆匆赶路的行人来说,该是多么暖和的事啊。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的由来,就缘于这个暖和的历史典故。
据《琼山县志》记载,明大学士丘回乡葬母,已经琼山县西三十里许,其地无憩息所,交往苦,于是建亭施茶水以济行人,施茶村由此得名。光阴飞逝,虽然施茶亭今已不复存在,但乐善好施的传统被施茶村民代代传承。
施茶一杯,暖和人心。受施茶古风滋养和润泽,涵育了明天施茶村的文明乡风,村民崇德向善、邻里守望相助,文明调和蔚然成风。近年来,村里无上访人员、无新增吸毒人员、无刑事案件,成为海口有名的文明调和村庄。
润泽民意:“暖心庐舍”古风悠
在施茶村委会美社村中,有一间历史悠久的修建“暖心庐舍”,虽然这是一间粗陋的石屋,却是村民乐善好施的见证,也默默滋养和润泽着一方百姓。
据《琼山县志》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琼山“雨雪,卉木陨落,椰、榔枯死过半”;光绪十八年(1892年)十一月,“霜寒风寒冷,史无前例,贫者冻死,溪鱼多死浮水面……”面对“贫者冻死”的凄惨场景,美社村乡贤捐钱捐物,在村中建筑了这座石头屋,为村里老幼提供御寒之所。
施茶村乡贤协会秘书长、美社村民王建平通知记者,古时从府城到金江方向,古驿道经过美社村。于是村中的暖心庐舍,逐步成为路人的歇脚地。寒冬,村民会预备很多柴火,在气温下降的时分给过路人烧火取暖。古时的过路者都喜欢到美社村停留,到暖心庐舍烤火取暖。
在暖心庐舍内,至今仍保管着两块残缺的石匾,左为“礼让休风”匾,右为“光分鳌极”匾。王建平引见,“礼让休风”为清末民初海南著名学者、教育家王国宪所题赠,“礼让休风”寓意“守礼辞让,春风温暖”,表现了王国宪对村民守礼辞让、孝老敬老美妙品德的一定与赞扬。(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