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邓小虎
2018年4月22日上午,84岁的五保老人张桂英像往常一样,坐在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中心敬老院的院子里,悠闲地和院里穿着一致服装的其他老人们愉快地边晒太阳边聊天。10年前,家住略阳县徐家坪镇张家庄村的张桂英老人阅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及其次生灾祸带来的房屋倒塌和宏大的心灵创伤,但更大的伤痛是十余天后,丈夫张宏不测丧生,只留下孤苦的她。无依无靠的张桂英于2009年6月被政府安顿入住徐家坪敬老院,略阳县中心敬老院建成后转入该院。如今,她还与院民王仁勇结为伴侣,过上幸福的暮年生活。
2008年5月12日发作的汶川特大地震,涉及陕西省汉中市全境,其中,宁强县、略阳县、勉县、南郑、汉台区为重灾县(区),宁强和略阳两县尤为严重。灾祸发作后,在党地方、国务院的刚强指导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心下,天津市对口援建略阳、宁强,榆林市和陕西省有色金属集团对口援助勉县、南郑等受灾县。汉中市委、市政府率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同床异梦,举全市之力,借各方之援,组织展开了规模庞大的灾后重建任务。汉中市民政局立足岗位职能,积极投身灾后恢复重建,全力保证受灾困难群众根本生活。
提早完成灾后重建义务
512汶川特大地震共形成汉中市42112间房屋倒塌、144186间房屋严重损坏。面对如此严重灾情和灾后重建义务,汉中市民政局统筹统筹、迷信谋划,全力做好因灾受损农房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该局及时组织查灾核灾任务组,深化灾区一线,片面核对灾情,并会同专业人员、镇村干部,摸清倒塌和严重受损、普通受损农房户底数,树立需重建和维修倒损户台账。制定下发《关于放慢灾后恢复重建的施行意见》《乡村居民地震倒损房屋恢复重建施行方法》《汉中市地震灾后重建乡村建立规划》等文件,坚持场地防灾、农房抗震,旧址为主、异地为辅,自下而上、落实到点等重建准绳。各县(区)结合实践,制定详细重建方案,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推进重建任务,仅宁强、略阳2县,规划20户以上的集中安顿点110个,集中安顿群众3479户,全市建成集中重建点216个,为每个安顿点配套设计水、电、路、通讯以及护坡挡墙等根底设备。
此外,疆土部门配合做好选址,城建部门提供经济、适用、美观并具有抗震功能的户型,水利部门配合做好排洪渠、挡墙、护坡的测建任务,质检部门增强修建资料和施工质量的监视反省,物价部门对哄抬建材价钱的行为停止依法干涉,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保证了重建任务较快推进。
依照乡村群众倒房和严重受损重建每户补助2万元、维修加固每户补助1000元的规范给予补助,全市灾后恢复重建乡村住房69005户、20.18万间,维修加固受损农房16.58万户、48.19万间。汉中市民政局会同财政局依照重建进度,分批下拨重建补助资金,累计下拨兑付乡村民房重建和维修补助资金15.7亿元。同时,依据《陕西省地震灾后乡村民房恢复重建存款财政贴息管理暂行方法》,协调财政、乡村信誉社等部门,落实银行存款10.3亿元,兑付贴息补助1578万元。
经过积极努力,三年义务两年完成,并涌现出宁强东丽新村、略阳徐家坪集中安顿点等一批标志性重建项目,灾区相貌发作天翻地覆变化,21.5万群众由土坯房搬进结实亮堂的砖房、楼房,并将灾区群众住房程度推进了20年,使受灾群众过上安居乐业的重生活。
增强根底建立  提升效劳程度
张桂英老人所在的略阳县中心敬老院,2010年开建,2011年7月正式运营,占地32.5亩,修建面积6392平方米,总投资2336万元,设置床位300张,现已入住老人280多位。敬老院建有一幢四层、一幢五层框架构造楼,配有地方空调、电梯、太阳能集热、呼叫零碎、自动消防零碎、卫星电视传送零碎、光纤宽带接入零碎、监控零碎,设有卫生所、图书室、文娱室、超市、心思征询室、健身器材室、寿宴厅,以及能停止垂钓竞赛的鱼塘和自愿参与的种养基地,是老人们保养天年的乐园。
“512”灾后重建中,略阳县除建立了中心敬老院外,还建立了8所区域性敬老院。
#p#分页标题#e#为改动全市敬老院数量少、床位少、层次低、散布不均等成绩,汉中市民政局抓住灾后重建的有利契机,鼎力推进乡村敬老院建立,灾后全市规划建立60所敬老院,实践新建、改扩建66所。特别是宁强、略阳、勉县3个重灾县到达17所。
十年来,汉中市还建成乡村社区效劳中心649个、城镇社区效劳中心197个;建成乡村敬老院、社会福利院76所,供养床位6750张,集中供养乡村和城市特困人员6269名;新建和改扩建12个救灾物资储藏仓库、12个漂泊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新建汉中市防灾减灾科普宣教基地、救灾应急指挥平台等项目。
宁强、略阳、勉县3个重灾县还很多朋友说,共享纸巾机是一个广告机,但我们不是这样定义它,我们定义它是一个互联网跟物联网结合的终端机,从线下吸入流量,重新回到线上,以共享纸巾项目作为流量入口,打造全国物联网社交共享大平台。新建、改扩建殡仪馆、县级社区效劳中心、救灾应急指挥平台等公共效劳设备,建成具有较初等级的学校、医院以及文明体育、水利设备,极大地提升了为民效劳才能。
发扬救助职能兜牢民生底线
汶川地震形成汉中市244.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49人、受伤1601人,紧急转移安顿66.4万人。对受灾群众,汉中市民政局分为应急期、过渡期和后续期3个时期停止救助,特别是对因灾“三无”(无家可归、无消费材料、无固定支出)和“三孤”(孤老、孤残、孤儿)受灾人员,集中安顿到平安场所,展开生活救助,全市共下拨应急救助资金4.61亿元、救灾粮食8925吨、帐篷4.3万顶、棉被15.98万床、衣物25.76万件、彩条布80万米、纯洁水948万瓶以及方便食品、手电筒、毛巾被等物资,确保了受灾群众根本生活。
经过10年的努力,截至2017年底,汉中市年均救助各类对象41万人次,收入保证金8.3亿元;保证城市低保对象20006户、32975人,救助规范为每人每月500元;保证乡村低保对象42182户、86060人,救助规范为每人每年3470元;年均救助漂泊乞讨人员1万人次;展开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10年来,累计收入医疗救助资金8.52亿元。积极应对多种自然灾祸,10年来,累计下拨各类救灾资金7.6亿元,成功创立20个国度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养老效劳机构开展到880个,总床位25117张,均匀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7张;扶持开展民办养老机构15所,累计补贴扶持资金660万元。保证孤儿789名、城市特困人员562名,年度收入保证资金744万元;为31万名7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2.37亿元。较好地维护32006名乡村留守儿童、4296名窘境儿童合法权益。10年来,累计销售福利彩票26.9亿元,筹集公益金7.7亿元,为改善灾区群众生活以及助力社会福利事业开展提供了弱小的资金保证。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8.5.9)
扫一扫在手机端翻开以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