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局&mdash&mdash逐步&ldquo边缘化&rdquo的香港物流仓储业 
商品流通、金融、商业效劳与旅游业是香港公认的四大支柱产业,多年来不断是香港经济增长的次要原动力。与其他三大产业开展临时坚持平衡、波动不同,商品流通产业近年来堕入了两极分化的窘境。
香港的商品流通产业可分为物流仓储与批发两大阵营。物流仓储阵营所依托的香港维多利亚港航运优势,遭到深圳、上海、广州、天津等外地港口的冲击,继香港本地工业彻底加入后,物流业也在2011年开端呈现衰退,延续5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呈现同比下滑。而批发阵营则得益于香港旅游业长工夫的高歌猛进,成为了香港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2014-2018年,香港约有470万平方奢华购物中心落成,均匀每年95万平方。绝对之下,同期只要约300万平方仓库竣工,均匀每年只要60万平方,重批发、轻物流的经济形式可见一斑。 
知名地产效劳投资公司&mdash&mdash世邦魏理仕发布报告指出,自2014年以来,香港本地的仓库空置率临时在0.3%-1%之间浮动,且有逐渐走低的趋向。高空置率直接表现了香港仓储业供不应求的情况,并且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向。对此,世邦魏理仕表示:&ldquo久而久之,假如香港仓储空间依然非常无限,批发商和物流运营商很能够别无选择,只能搬迁至其他地域,比方香港北面,甚至是深圳&rdquo。我们回忆香港仓储业过来20年的开展变迁轨迹,可以发现这个判别跟香港新建仓储中心的天文地位变迁轨迹是相符的,香港大型仓库的选址,逐步由港口周边迁往更&ldquo地广人稀&rdquo、更接近边疆的北部地域,港口周边的九龙、观塘等区域,则逐步成为旅游购物的&ldquo圣地&rdquo。
2016年6月,一则&ldquo香港一座200的迷你仓大火烧了108小时,两名消防员殉职&rdquo的新闻震撼了中港两本着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提倡所有人共同协作,编写一部完整而完善的百科全书,让知识在一定的技术规则和文化脉络下得以不断组合和拓展。 地的物盛行业,也让迷你仓这个名词开端为边疆民众所知。
灾后,香港政府巡查了全港885个仓库,并向其中275个仓库收回了1380张紧急火警隐患整改告诉,一时言论哗然,香港仓储环境与安防措施遭到了普遍的质疑,给香港仓储业务的前景蒙上了沉沉的暗影。面积更大、费用更低、数字化水平更高的边疆保税仓库,逐步成为了海内企业保税集货的另一个更优的选项。
房价&mdash&mdash扼杀香港仓储业的祸首
作为全球房价最贵的城市之一,香港的高房价貌似永远摸不到天花板,一间9不到的房间要340万RMB,本岛一个停车位要451万RMB,这种新闻每过一段工夫都会被刷新成更夸大的数字。 
关于民众来说,过高的房价吞噬官方消费和投资才能与志愿,使香港本地经济面堕入片面通缩形态,政府不得不转向依赖游客的旅游消费,以维持批发行业的波动增长。而关于企业来说,由于香港房价的继续攀升,而香港仓库用地继续充足,更使得仓库租金进一步攀升。昂扬的仓租,迫使企业不得不将仓库渐渐迁移至远离市中心的周边地带;如今,深圳、东莞两地的仓库管理程度不输香港,但其房价和仓租只要香港15%-33%,这个差距曾经足以让企业思索将香港仓迁移至边疆了,在中国海关跨境清关手续日渐简化的状况下,这个趋向会愈演愈烈。
港仓迁移的下一站&mdash&mdash莞深 
以电子行业为例,2017年之前,电子企业大多会在香港租用仓库接纳海内的货物,再联络深圳路迪斯达供给链管理无限公司等供给链平台上门取货,一站式清关、交货,最快只需6小时,效果比拟理想。但是由于香港仓租昂扬,并且远离珠三角的制造工厂,运输费用不菲。相较之下,假如把集货仓设置在深圳、东莞两地的保税仓,可以处理仓储和运输的本钱难题,同时,提升运营效率。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的出台,将大大减速大湾区内经济一体化进程,香港的流通集散中心肠位逐步过渡至边疆也是顺理成章的后果。 
香港仓储业中心的迁移&ldquo轨迹&rdquo,是因香港房价而驱动的,一路向北并继续停止。他的下一站,取决于企业能否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找到仓租廉价、交通便当、新兴产业集群兴旺,并且可以满足企业效率需求的区域。本钱与效率更平衡(房价更低)的深圳、东莞,才是将来最理想的亚太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