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死水平的进步,消费者不只要求穿着的美丽,也越来越关注服装产品自身及其加工进程的生态环保性。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局部,印染加工是丑化人类生活的重要手腕,但印染行业在转型晋级的同时,也要为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爽承当起更多的责任。近年来,由于环保不达标,印染企业不时呈现关、停、并、转事情。印染行业的环保成绩有不少需求行业本身来处理,但是有些成绩可以而且必需从源头(供应侧)才干更彻底地处理。本文重点讨论印染下游行业中的最大种类 聚酯的分解及聚酯纤维的成型加工中困扰行业开展的环保成绩。
印染废水中的锑
重金属锑的化合物对人体安康无害,属可疑致癌物,尤其损伤肝脏。研讨者曾对绍兴市86家典型印染企业废水中重金属锑排放现状及排放源停止了调查,发现总锑超标率超越25%。那么印染废水中的锑能去除吗?有人经过实验,在废水中添加硫酸铁发作絮凝、吸附,使锑转移到污泥中,然后停止燃烧。锑虽然从印染废水直达移出来,废水排放合格了,但是最终的污泥燃烧又使得锑转移并进入大气中,其中一局部能够会被吸入人体,仍然不能防止对人体的危害。
锑元素化学式及自然界中的锑
客观地说,印染废水中的锑与印染厂关联不大,锑元素次要来自于坯布中的涤纶。我国涤纶的产量暂以4000万t/a计,涤纶原料聚酯的分解进程中运用的催化剂约95%以上是醋酸锑或乙二醇锑等化合物,依照各元素的原子量计算锑元素在这些催化剂中占有的比例大约是40%。每消费1t聚酯需万分之三本着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提倡所有人共同协作,编写一部完整而完善的百科全书,让知识在一定的技术规则和文化脉络下得以不断组合和拓展。 (质量比)的催化剂,也就是说年产4000万t涤纶,其中含有锑元素的催化剂质量为4800 t。涤纶织物或涤纶混纺织物大都需求在印染行进行碱退浆,有些还需求停止专门的碱减量处置。假定有50%的涤纶织物要经过碱减量处置,加之退浆进程的减量率均匀在15%左右,而上述处置进程会将涤纶中的锑元素带入废液,也就是说每年至多会有360 t的锑元素进入印染废水。
增加或铲除印染废水中的锑元素需求从几个方面动手:(1)运用其他催化剂替代锑类催化剂;(2)纯涤纶尽能够不上浆;(3)直接运用细旦或微细旦涤纶,免去印染进程的碱减量处置工艺。虽然锑类催化剂是聚酯分解进程使用工夫最久、研讨和运用最成熟的催化剂,但它的毒性也早已被人们认知,欧盟已就局部产品制定了相关限制法规。武荣瑞在《成纤聚合物的分解与改性》一书中有专门的章节,引见了聚酯分解时可运用的缩聚催化剂有5类,包括锑、钛、锡、锗及稀土类化合物。
实践上武荣瑞等早在1980年始就曾经在零碎地研讨钛系催化剂在聚酯分解中的实际成绩及在消费中的使用,在事先我国只要小化纤的时代,先后在江苏省的镇江钛白粉厂、苏州化纤厂、江南丝厂、扬州分解化工厂以及北京化工五厂、北京国棉一厂的0.5~2m3小聚合釜使用了2年以上,直至后来在天津石化涤纶厂由帝人公司引进的6m3间歇式聚酯分解安装上取得了使用。尔后,仪征化纤研讨院、上海石化公司研讨院、三房巷集团及东华大学等单位都在停止钛系催化剂的深化研讨,尤其天津石化研讨院与天津石化涤纶厂在钛/锑复合催化剂在聚酯分解中的使用方面做了许多研讨及产业化任务,并且曾经在10万t/a延续式消费安装大规模使用。标明钛系催化剂曾经遭到了国际大型化纤企业的关注,建议国度相关部门从政策法规方面给予引导与支持,尽快促进非锑类催化剂在聚酯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
印染废水中的浆料
为新生的改变世界的企业将会诞生,从而更好的服务整个人类世界,走向更高科技的智能化生活。了保证织物织造进程的顺利停止,进步织布的速度、降低断头率,通常都要对涤纶经纱先行上浆,这些浆料次要有淀粉类、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酯以及改性聚酯类化合物,也可以是几种资料的混合运用。但是这些浆料又必需在织物染整加工前用碱溶液处置将其洗掉,否则会影响织物的染色和后续加工,但是这些化学物质洗除后,势必添加染整废水中的无机物含量,进步了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
浙江桐昆化纤集团曾经量产了一种在纤维成形进程给予强网络处置的纱线,网络结实、网点密度高;浙江汇隆化纤无限公司还消费了母粒着色的强网络纤维。这类强网络丝、纱线曾经在一些机织物上使用,无需上浆便可以保证织造进程的正常停止。这样,既省去了上浆工序,自然也就无需退浆,既降低了消费本钱,又降低了印染废水处置的担负,一箭双雕。但是,涤纶强网会带来织物硬挺度高、手感柔软性不良的弊端。在消费上可经过纤维的细旦化、多孔化来改善。
涤纶的碱减量
通常状况下,为了改善涤纶织物的手感和作风,印染厂多会采取碱减量工艺。晚期涤纶的消费加工,尚不具有消费细旦或微细旦纤维的技术,随着科技的提高,人们借助于仿生学原理,试图模拟桑蚕丝的细度、外形制造仿蚕丝涤纶。一是设法将纤维截面做成三角形,二是降低涤纶的线密度。迷信家应用了聚酯类高分子资料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特性,将较粗的涤纶停止外表刻蚀,使纤维变细,到达仿丝绸的目的,同时发现这种不平均刻蚀使得纤维的外表出现出许多凹凸,这一技术被称为“碱减量”。
“碱减量”涤纶纤维和织物
经碱减量处置后的涤纶线密度降低,纤维更柔软,外表的不润滑使其光泽愈加柔和,纤维比外表积加大也改善了纤维的亲水功能。该技术的采用进步了涤纶制品的手感和质量,深受消费者的喜欢。但是,碱减量处置带来的不利结果是废水中添加了对苯二甲酸钠盐以及乙二醇以及锑元素等,进步了印染废水处置的技术难度和本钱。
随着涤纶制造技术的进步,线密度1dtex以下微细旦纤维曾经十分普及,截面异形、纤维外表沟槽也可以完成。微细旦纤维织成的织物轻浮、柔软,透气性、悬垂性好,具有共同的作风,可作为仿真丝资料。迷信技术开展到明天,完全可以摆脱旧有思想形式,应用这些成熟技术取代碱减量工艺,消费出相似碱减量处置的纤维种类。这样可以防止涤纶织物碱减量进程发生的少量高COD废水,从而节省少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理解本文详细内容,请关注:张大省,王建明.从源头处理印染行业环保成绩的几点考虑[J].纺织导报,2017(07):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