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中国重化工重划世界经济国界

作者:李龙一 2018年04月25日 国内新闻

   
中国重化工重划世界经济幅员
 
2004年06月03日 17:38 《中国科技财富》杂志  
 

  重化工驱动,世界资源需求显出中国“芯”

  由于经济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过度,中国成为世界资源增量需求的相对主力。中国庞大的需求规模和疾速的增长态势,正开端越来越多影响甚至左右世界资源和动力价钱,今后的世界资源和动力消费与消费格式中,很能够是“中国打个喷啼,世界就感冒”。

 
 
 

   

 
 
 

  罗伯特弗里德兰是世界采矿业的积极倡议者,也相对是世界矿产开采行业的大腕。这位往年54岁,皮肤曾经晒成了棕褐色,满头不见一丝白发的家伙的一言一行都为世界采矿业巨头所注目。而这次,他向全世界声称,中国的边界地带蕴藏着丰厚的矿物资源。而随着中国重化工进程的放慢,这些矿藏将弥足珍贵。

  话音未落,一些实力最为雄厚的投资者都睁大了眼睛,希望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弗里德兰先生议论的矿藏,即位于蒙古的奥尤陶勒盖,也称绿宝石山 (Turquoise Hill)。那里的铜矿和金矿位于戈壁滩内,在中国和蒙古的边境左近。为了这个项目,弗里德兰控股的艾芬豪矿业公司去年年底在伦敦设晚宴,宴请蒙古总理恩赫巴亚尔,讨论增强单方在矿产资源方面的协作。之前不久,他在北京与中国总理温家宝以及时任加拿大总理的克雷蒂安共进了晚餐。

  弗里德兰之所以对绿宝石山项目如此之兴味浓重,缘由在于他极度看好中国的经济开展,特别是最近几年重化工业的迅猛开展对全球资源需求的拉动。就象澳大利亚麦格里银行集团金属行业的剖析师吉姆列农(Jim Lennon)所剖析指出的那样,在决议奥尤陶勒盖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上,中国对原资料的需求将是至关重要的要素。

  当然,也有人对弗里德兰的艾芬豪矿业公司买下奥尤陶勒盖持疑心态度,以为他很快就会把这个项目转卖出去,从中获利。但是,弗里德兰很快就否认这种说法,“情势曾经发作了变化,这个矿区不会出售。我曾经向蒙古人民作出了承诺,我会据守诺言。艾芬豪矿业公司不久就会宣布任命一位新的首席运营官,担任把该项目带入本质性开采阶段,争取在2005年挖出‘第一桶金’。”

  随后他又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他不会出售该矿区,“奥尤陶勒盖并不偏僻。奥尤陶勒盖矿区位于中蒙边境,而中国又急缺金属。可是,全球最大的铜矿Grasberg位于印尼的伊里安加亚洼地,而世界其它几大铜矿均位于智利境内的安地斯山脉区域。绝对而言,我们已处于‘地方车站’了。”

  这里的‘地方车站’指的当然是中国。

  其实,从中国经济高速开展,特别是最近重工业的疾速开展中受害的不只仅是弗里德兰的艾芬豪矿业公司和蒙古等中国周边国度和地域,其影响力曾经在全球迅速蔓延。

  最近几年,由于中国钢铁消费以创纪录速度开展,全球铁矿石和炼焦煤价钱预期急剧降低,世界各地矿业消费商正投入巨资停止扩张。1999年,中国的钢产量为1.24亿吨,去年添加到了2.19亿吨。在过来的十年间,中国钢铁工业飞速开展,奉献了大局部全球钢铁消费的增长,并推进全球相关大宗初级商品市场价钱大幅上扬。为应对由于中国的微弱需求而被拉高的铁矿石和焦煤价钱成绩,去年底,一批日本钢铁消费企业和全球铁矿消费商在日本东京开端就矿石价钱停止会谈。参与会谈的日本钢铁企业包括新日本制铁、JFE钢铁、住友金属工业、神户钢铁和日新制钢。参与会谈的铁矿消费商则包括菲利普斯坦利埃肯、里约廷托公司以及巴西海水河谷等。在首轮会谈之后,日本钢铁企业将与炼焦煤消费商停止会谈。

  麦格里投资银行(Macquarie Bank)金属剖析师吉姆列农(Jim Lennon)说:“这是有关厂商多少年来头一回开端就矿石价钱的下跌接受水平停止会谈。”

  由于非常看好中国钢铁工业疾速开展对铁矿石需求的无力拉动,很多铁矿石消费商都雄心勃勃投入巨资停止新项目的投资和扩大现有产能。全球第二大铁矿消费商里约廷托公司方案投资10亿美元,用于在西澳大利亚扩建其铁矿运营业务。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商巴西海水河谷,它预备把明年的产量从1.44亿吨左右进步到1.6亿吨。

  “如今不存在能否会跌价的成绩,而是要涨多少的成绩。价钱一定会下跌。”

#p#分页标题#e#

  从中国重化工进程中获益的不只仅是消费金属矿产资源的国度和地域,世界石油消费国度也从中失掉了很大益处,包括北非的埃及、阿尔及利亚和加蓬等国在内都开端向中国供给石油,以满足中国日益收缩的石油化学工业的庞大需求。

  据国际动力署(IEA)和中国政府的报道,由于经济疾速增长,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油耗费国,仅次于美国。国际动力署的最新估量显示,去年中国的石油日耗费量达546万桶,日本则为每日543万桶。

  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中国去年出口了创纪录的9100万吨原油,比2002年激增31%。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净出口估计将到达每日1000万桶,满足其需求的逾80%,而2000年中国的石油出口仅占需求量的35%。

  另据一家中国国际的投资银行预测,在今后短短几年里,中国很有能够成为煤炭的净出口国,虽然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蕴藏量最大的国度,这一切都源于中国经济,特别是重化工业的疾速开展。

  中国重化工进程放慢的影响甚至扩展到了拉美这样间隔中国非常悠远的中央。虽然中国的廉价玩具、皮鞋和纺织品等低附加值产品对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中国对金属矿产品似乎永无尽头的需求,却在很大水平上协助了巴西和阿根廷等拉美国度从2002年的经济危机中复苏。

  世界最大的铁矿开采商,巴西矿业集团的总裁俊杰安奈力说道:“中国的钢铁消费比估计增长得还要快。感激上帝,这太棒了。”目前,独一能阻止其进一步增长的竟是巴西无限的港口吞吐量。

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新零售、新技术、生物制药等新的产业集群正在迸发活力;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知识产权转化、技术转移等新的动能正在超越旧的动力,新经济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BCP证券驻康涅狄格州的剖析师沃尔特莫拉诺以为,中国市场的需求有助于使商品市场临时处于牛市,并为新兴市场资产价钱的迅速攀升打下根底,就象贸易自在化和公有化在90年代促进了经济昌盛一样。他预言,其它中央会象拉美一样,从中国经济增长中受害的次要是农矿产品供给商,而非那些寻求制造业多元化的国度。

  他甚至以为,在中国的弱小影响面前,拉丁美洲有发作“量变”的能够,由于拉美国度已开端保持经济多样化的努力,而逐步回到历史上就具有相当比拟优势的农业和工矿产品。

  在这个临时受美国控制的地域,转换贸易同伴也能够发生地缘政治效应。莫拉诺先生说:“这种趋向有能够成为自苏联崩溃后最具分化力的要素。”

  国际储藏缺乏,中国企业自愿海内寻“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为重工业“粮草”的石油、铁矿石等资源类产品,曾经开端制约中国重化工业的开展,高企的产品价钱开端腐蚀重化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和扩张速度。为保证将来中国重化工业的顺利停止,中国企业曾经开端大规模抢占海内资源的举动,估计这种举动能够会随同中国重工业化的整个进程。

  随着中国重化工业的蓬勃开展,矿产资源类等大宗初级产品开端变得稀缺,其中由于钢铁和石化两大行业,以及产业链条末端的汽车和房地产等行业的庞大需求,铁矿石和石油的稀缺水平在一切中国极需的资源品中为最。而中国的钢铁巨头和石化巨头也纷繁开端或放慢了在海内寻觅波动资源供给的渠道,而不是象以往那样仅仅依托贸易渠道处理成绩。

  2004年3月1日,世界多样化动力巨头必和必拓北京代表处向记者证明,该公司已与中国钢铁行业达成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商业协议,中国四家钢铁集团将经过与其树立一家合资公司的方式取得澳大利亚一铁矿的股权,从而拥有每年购置1200万吨铁矿石的权益。

  合资协议的次要内容是中国四家钢铁集团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无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公司和唐山钢铁股份无限公司经过合资公司的方式取得必和必拓转租的Jimblebar铁矿石矿40%的股权。这项合资协议价值90亿美元,为期25年。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长Chip Good-year在声明中表示,此次与中国四家钢铁集团的合资将是十分特别的,由于它将使一些中国钢铁制造商初次取得波动和临时的铁矿石供应。

  2003年,中国铁矿石需求量达4.71亿吨,比前年添加18.3%,创历史最高纪录,出口铁矿石1.46亿吨,比前年添加30.9%,在国际市场铁矿石买卖量中所占的比例到达约30%。此次中国四大钢铁集团海内买矿被以为是中国钢铁业试图摆脱下游铁矿资源控制的一个信号。

#p#分页标题#e#

  就此,很多专家表示,随着中国重化工业的疾速开展,中国企业到海内经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寻觅牢靠的原料和动力供给曾经势在必行。而全球化则为中国重化工业借力海内资源,保证和放慢中国本身工业化进程发明了千载难逢的时机。

  目前,我国一批主力矿山资源日渐干涸,2/3的国有主干矿山进入中老年期,400多座矿山因资源干涸濒临封闭。在这种国际自然资源供给不时下降的严峻环境下,将中国重化工进程植根全球,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当中非常鲜明的特点。

  与少数金属类矿山资源日渐干涸相似的是,中国的石油资源供给也在不时下降。往年3月24日,时任中国石油自然气股份无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的陈耕在香港表示,中国石油旗下的大庆油田从2003年开端停止战略性调整,方案停止增产,估计每年减幅逾200万吨。大庆油田兴修已有40多年,不断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供给来源,但是临时的开采曾经使油田的石油产出量在不时下降,就在去年,大庆油田就曾经增产了170万吨。

  国际的石油供给不时增加,而国际的石油需求又在疾速上升。而据国际动力机构(IEA)最近发布的《石油市场报告》标明,2004年中国的日需石油量将到达580万桶。如此迅速的需求增长,使得中国石油企业一方面增强国际石油资源勘查任务,同时又不得不加大到海内寻觅石油的力度。

  目前,中国的石油次要来自中东地域,而沙特是中国在中东地域的最次要石油出口国。但是中东地域变幻莫测的形势使中国政府觉得到,不能仅仅依赖中东地域作为本人的石油来源,而必需寻求石油来源地域的多元化,以保证中国飞速开展的经济,特别是正在到来的重化工业的庞大需求。于是,从大约2002年开端,中国的石油巨头开端了在全球各个次要石油产区的南征北讨,普遍寻求石油来源的多样性。

  毫无疑问,“黑色金子”滚滚而出的土地都将是国际动力巨头“反击”的中央。以中石油为例,它为本人描画的是一张多方位“出海图”:“以北非的苏丹、南美的委内瑞拉、中东的两伊为根底,逐渐延伸与其周边地域的协作,扩展中石油集团在这三大战略区的影响”,“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将是其投资海内油气协作项目努力争取的地域”。

  非洲是中国积极争取的石油来源地域之一。往年2月,在中石油的网站上,赫然挂出了两条音讯:一条是中石油与阿尔及利亚签署石油范畴协作议定书;另一条则是中石油与埃及签署石油范畴协作体谅备忘录。异样是在2月初,国际另一大动力巨头中石化已传出音讯:中石化与法国石油公司签约,中国将初次从中非国度加蓬出口石油。一位中国石化的管理人士最近通知记者,就在去年年底,中石化刚刚完毕了对利比亚的黎波里的调查。该管理人士还称,他会晤了利比亚局部高层官员,单方就中国石化在该国石油下游和下游产品范畴的投资时机停止了讨论。

  据有关威望部门预测标明,今后5年,全球石油开采量增幅的1/4属于非洲。到2007年,尼日利亚的石油日产量将超越300万桶,而安哥拉将到达200万桶,乍得将在3年内完成日产22.5万桶,而赤道几内亚为35万桶。

  中国石油企业海内寻油的举动失掉了中国指导高层的鼎力支持。去年,中国国度指导人就曾为中非之间增强经济协作,特别是石油协作而专门拜访了非洲几个重要的产油国度。

  除了积极拓展非洲和南美洲的石油来源以外,与中国毗连的俄罗斯和中亚地域的庞大石油储藏,显然对中国更具吸引力。

  去年底《华尔街日报》就报道,中国动力巨头中国石油自然气集团公司(CNPC),在竞标中胜出,博得了俄罗斯Stimul公司60%股份的收买权,成为中国第一家打入俄罗斯的石油企业。Stimul是俄罗斯一家小型动力公司,其资产次要位于俄罗斯南部接近哈萨克斯坦西部边境的中央消费原油。Stimul的油田储量约2亿桶。据一位知情人士泄漏,估计CNPC将领取1.5亿-2亿美元收买合资公司的控股股权。

  虽然此次收买取得成功,但是实践上,中国石油企业在俄罗斯及周边地域拓展动力幅员的任务并非好事多磨。去年5月,中国就试图收买英国自然气集团在里海项目的股权,但因他方的优先收买举动而被拒之门外。几个月当前,收买OAO Slavneft股份的努力也未能取得成功,OAO Slavneft是事先仍由俄罗斯政府控股的多数几个石油公司之一。

#p#分页标题#e#

  虽然在拓展原油供给渠道方面并非好事多磨,但中国还是努力与中亚树立了更为严密的动力关系。中国国度主席胡锦涛去年6月拜访哈萨克斯坦时期宣布,将重新激活一条长达6,000公里的跨境石油保送管道项目。1997年,CNPC击败数家大型石油公司,取得了从该国的阿赫图宾斯克油田铺设通往中国的原油管道的项目,CNPC事先承诺在20年的工夫外向这一项目投入43亿美元的资金。

  中国追求石油供给多元化并不意味保持在中东地域的努力。往年1月,中国石化获准进入沙特自然气行业,成为沙特阿拉伯政府向外界开放自然气资源方案的积极参与者。沙特在过来的25年间不断制止本国公司进入其自然气行业。

  据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门的一份声分明示,中国石化将在位于Empty Quarter沙漠地域约为4万平方公里的“B地域“内开采自然气。此前Lukoil Holding公司于周一获准进入沙特阿拉伯的自然气行业。沙特阿拉伯一名石油官员称,该国国有动力公司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Saudi Arabian Oil Co. )将与中国石化组建合资公司,Saudi Arabian Oil将持有合资公司的20%股权。

  除了持续在沙特开辟油路以外,同在中东地域的伊朗也成为中国石油公司积极争取的目的。中国石化(SNP)的一位高管人员往年1月向道琼斯通讯社的记者表示,虽然遭到来自美国方面的压力,公司依然将会持续在伊朗开发新油田的竞标任务。

  中国石化是目前竞标开发伊朗16个新油田的本国企业之一。更早一些时分,一家日本财团已迫于美方压力而加入了竞标队伍。

  这位不愿泄漏姓名的中国石化管理人士称,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有关人员已就此与中国石化停止了接触,但中国石化已告知美国大使馆,公司将养精蓄锐持续执行有关的竞标方案。

  中国石化现已在伊朗Zavareh-Kashan油田从事勘探任务。

  这位高管人员进一步表示说,国际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已使中国政府没有选择余地而只能持续加大参与海内油田开发的力度,并与伊朗等国度签署协作协议。

  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动力专家也表示,中国的原油产量下降,油井开端干涸,中国需求海内油田。“中国经济构造的改动,特别是最近重化工业的开展,使得中国对动力,资源的需求曾经非常紧迫。全球化和世界产业分工的深化,为中国重工业的提速提供了资源保证,而这在20年前简直是不能够的。”

  顺应世界产业转移规律,中国重化工业面临绝后开展机遇

  重化工业的比拟优势出现给国际资本的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机遇,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和产业构造大调整正在带来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这一轮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是中国。而随着世界重化工业向中国的大规模转移,不时积聚的消费才能将随之改动世界的现有经济格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向的不时深化,中国重化工业进程也打上了深深的全球化烙印。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端,国外重化工业巨头就开端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而进入新世纪当前的头几年,这种重化工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进一步放慢。其中,石化、汽车、机床制造聚焦消费升级、多维视频、家庭场景、数字营销、新零售等创新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多元、更前沿、更贴心的产品,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和金属冶炼等行业增长势头更为迅猛,其中尤以石化工业进军中国的速度为最。

  据统计,当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简直都已在华投资建厂设点。2001年世界前75家化学品消费商中,陶氏化学、杜邦、埃克森美孚、亨茨曼、GE、巴斯夫、雪佛龙-菲利浦、壳牌、BP、罗门哈斯、阿托菲纳、德固萨等公司均已大举入驻中国。

  迄今为止,仅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菲纳埃尔夫、杜邦和拜耳6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额已超越100亿美元。其中,投资额度最高的BP,在华投资已达45亿美元;拜尔投资31亿美元,拥有12家独资或合资企业。壳牌投资额也达17亿美元,并承诺到2005年,其在华投资总额到达50亿美元。将来5年,这6家公司还将再投入125亿美元以上。

  为何世界石化巨头们如此匆忙地放慢在华投资呢?关于这个成绩,记者在采访中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失掉了有关答案。据其最新掌握的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石油及化学工业市场总量达9702亿元,接近国际GDP总量的10%,为中国第一大产业。

  而报告所提醒的化工产品宏大的需求总量,异样令人吃惊。2003年,国际乙烯需求量1500万吨,而国际产量仅为611万吨。分解树脂出口1907.3万吨,占国际消费量的55.9%;分解橡胶出口100.6万吨,占国际消费量的45.7%;苯乙烯出口266.1万吨,占国际消费量的73.9%。国产磷肥只能满足需求的70%,染料种类数只能满足纺织行业需求的50%,农药种类数也只能满足农业需求的65%,子午线轮胎仅能满足37%。而许多精密化工品,国际甚至无法消费。

#p#分页标题#e#

  与中国消费才能严重缺乏构成鲜明对照的是,美,韩、日、新加坡、中国台湾的产能严重过剩。记者从有关机构取得的数据是,中国充足的5大分解树脂,根本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67%的出口分解橡胶从日、韩和台湾地域出口。

  为了给剩余的消费才能寻觅出路,世界工业化国度必需依赖中国市场的宏大需求。以韩国为例,2002年,韩国消费分解橡胶1609万吨,其国际仅消费了894.7万吨,占总产量的57.7%。其他的42.3%,即714.5万吨,全部出口到国外。而80%都出口到了中国。

  宏大的市场空间,再加上剧烈的市场竞争,促使国外石化工业巨头纷繁到中国投资设厂,停止本地化消费,追求更高的利润和市场份额。

  除了石化行业外,其他重工业如汽车,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也成为外资进军的次要范畴。缘由很复杂,即中国的工业利润正逐步向重化工业倾斜。这一趋向在2003年表现的非常分明。2003年,石油和自然气开采业利润居工业行业之首;以汽车为代表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初次位居工业行业第二位;钢铁行业利润创纪录,钢产量也初次打破2亿吨,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年产钢超越2亿吨的国度;随着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以及汽车、配备工业的高速增长,呈现了近十年来稀有的缺电景象,电力需求增长超越了15%。

  重化工业的比拟优势出现给国际资本的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机遇,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和产业构造大调整正在带来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这一轮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是中国。

  从世界产业转移历史来看,此次,外资少量涌入中国重化工业也完全契合世界产业转移的规律。

  上个世纪60 年代到80年代,世界性产业构造调整与传递大体呈现了二次。

  60 年代,在科技反动的推进下,美国、日本等兴旺国度鼎力开展钢铁、化工、汽车和机械等资本密集工业。同时开展局部高附加值的技术、资本密集型工业,如机器人、电子工业和航天工业等。而把纺织、服装、制鞋等休息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和局部耗能多、净化大的重化工业逐步转移到开展中国度,尤其是东亚地域。“亚洲四小龙”等取得了扩展休息密集型产品加工与出口的良机,开端由出口替代型向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变,并逐渐开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度和地域。70 年代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繁重打击了东方兴旺国度能耗高的重化工业,迫使兴旺国度放慢产业构造调整步伐,开端开展以微电子技术为主的较少耗费资源与动力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将汽车、钢铁、造船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度和开展中国度,进步了产业构造的程度。与此同时,亚洲“四小龙”等新兴的工业化国度或地域抓住国际经济提供的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本身的产业构造,开端承接和引进美、日等兴旺国度转移出去的某些资本密集型产业,并将得到比拟优势的休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盟国度等开展中国度,以完成其产业构造的晋级。

  从80年代开端,美、日等兴旺国度为了进一步推进产业构造的初级化,产业构造重心向高技术化、信息化和效劳化方向开展,一方面鼎力开展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的信息产业和以生物技术、新资料、新动力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并以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停止改造;另一方面把得到比拟优势的传统产业和一局部低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汽车、电子等产业转移到他国,特别是亚洲“四小龙”和东盟。这次世界产业构造的转移和传递对新兴工业化国度和开展中国度的影响是宏大的,亚洲 “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度或地域经过少量吸收兴旺国度的投资,承接美、日转移出来的重化工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使经济增长有了新的推进力,并促使产业构造迅速晋级。80 年代中期以来,“四小”已在钢铁、汽车、石化等范畴与美、日展开剧烈竞争,并已开端少量吸纳美、日的微电子等高科技和投资,同时也将休息密集型产业和一局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盟和中国,促进了这些国度经济开展和产业构造晋级。

#p#分页标题#e#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双向选择,对於中国经济来说,更是历史和理想的双重机遇。有专家剖析说,中国假如抓住了重化工业化这一机遇,中国经济就完全可以维持20年的高增长,中国的经济就根本上完成了工业化。

  中国重化工将改动世界经济格式

  世界重化工业向中国的不时转移,带来的不只是中国对资源性产品的爆炸性需求,越来越集中的重工业消费才能,必定在获得规模经济后,经过大规模出口的方式,改动现有的世界经济格式。

  中国以往在世界经济中的位置是以低工资为武器的“廉价消费基地”。随着中国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其在世界经济分工中的位置也在由原来廉价产品消费基地向世界重工业消费中心转变。

  随着中国重化工业的不时开展,首先表现出的特点就是中国的出口,特别是对如钢铁,石油等大宗初级产品的出口大幅添加,这使中国的出口从2001年的2435.5亿美元扩展到2003年的4128.4亿美元,中国的出口总量在世界出口总量中的比重也由2002年的4.6%疾速下跌到了2003年的5.7%,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出口国。日本《经济学人》周刊最近就宣布文章以为,今后“商品活动变为以中国为中心。今后世界经济的构造将会因中国的崛起发起剧变。”

  2003我国这片创新热土正在发生一场全面而深刻的产业结构变革。年,中国人均GDP初次打破1000美元大关,这标志着中国居民消费构造的晋级,包括汽车和房地产在内的次要大宗消费品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开展的源动力。钢铁,有色冶金,石化,采矿,造船等重化工业取得了绝后的开展,整个国民经济构造开端由轻工业为主向重化工业为主倾斜,而重化工业对工业添加值的奉献超越了一半,中国经济开端步入重化工业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对资源的需求出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并奉献了世界资源需求增长的大局部,在世界资源消费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包括氧化铝、铁矿石、电解铝、钢铁、铜、镍、锌、水泥、原油、乙烯和电力在内的资源行业都失掉了疾速开展。(详细请看表 )

中国重化工重划世界经济版图

  比起对世界资源需求的激烈拉动,中国经济开展,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大开展对世界经济格式的改造,将是将来20年世界经济最具反动意义的事情之一。

  上世纪80年代,亚洲 “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度或地域经过少量吸收兴旺国度的投资,承接美、日转移出来的重化工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使经济增长有了新的推进力,并促使产业构造迅速晋级。80 年代中期以来,“四小”已在钢铁、汽车、石化等范畴与美、日展开剧烈竞争。比起“四小”,中国大陆将来在重化工业范畴应战日,美等兴旺国度的潜力,因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总量,将更具推翻力。

  重化工业当中,最先应战兴旺国度的产业很能够是中国的汽车产业。中国向亚洲甚至全球出口轿车的情形,以前是人们所不敢想象的,但是这种状况的呈现能够会比你所想的要快得多。来自中国海关的最新数据显示,往年一季度我国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出口51864辆,同比增长279.7%,曾经超越了同期51205辆的出口整车(含成套散件)数量。

  最近美国《福布斯》杂志也宣布文章以为,中国出口汽车只是工夫成绩,既然中国出口从玩具到圣诞节树的一切商品,那么为什么不能出口汽车呢?往年,中国的汽车制造厂将消费出大约450万辆小轿车和卡车,产量将比2000年翻一番。

  文章进一步剖析了中国消费汽车的本钱,以为目前在底特律为美国市场制造汽车比在中国廉价,虽然中国工人的工资低到了每小时78美分。在中国,总拆卸休息力本钱只占每辆汽车制造总本钱的不到5%。此外,再加上工厂效率低,运费(每辆汽车600到800美元)以及获取零配件的后勤任务等要素,这样一来, 在中国制造汽车销往全球的想法就没那么诱人了。

  但是,中国不会临时处于世界汽车制造业的落后程度。随着汽车进入群众市场,规模经济将应运而生,质量和消费力也将随之进步。现实上,据麦肯锡公司估计,到2006年,中国每辆汽车的均匀制形成本将比全球顶级制造商低7%。

  与此同时,中外汽车制造商正如火如荼地联手兴办合资企业。依据一项估量,仅在5年工夫内,中国的汽车消费才能将远远超越其需求。

  一旦呈现这种状况,汽车制造商迟早会决议,他们在中国低本钱工厂制造用于出口的汽车比在其他中央维持高本钱工厂更能赚钱。

  由于运输本钱成绩,中国制造的汽车很能够会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前先在其他亚洲国度呈现。 而且,中国制造的小轿车更合适于亚洲市场。

#p#分页标题#e#

  这种情势将对全球汽车行业发生宏大影响。依据战略参谋罗兰贝格估计,随着亚洲次要是中国进一步扩展汽车消费,到2010年,美国在全球汽车消费中的份额将下降18%,西欧将下降20%。

  现实上,在汽车产业应战美,日,欧只是中国将来重化工业片面晋级的一个缩影。随着世界重化工业消费才能不时向中国大陆集中,中国重化工业消费中心的位置将迅速确立,集中世界资源,将重化工业产品销往全球的中国将重新划分世界经济幅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