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4月24日电 题:10天消费9.1吨!“猴头菇菌种基地”如何成制毒窝点?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梁建强、徐海波
把产品称作“泥巴”,相互之间以代号相称,各工序“链条化”分工配合……偏远的山坳里,立功嫌疑人以建立“猴头菇菌种基地”为名,囤积数十吨原料,疯狂消费毒品。
近日,湖北公安机关成功摧毁了一个在黄冈市蕲春县合法制毒窝点,缴获俗称“丧尸药”的新型毒品甲卡西酮9.1吨,各类制毒原料49吨以及少量制毒工具,抓获立功嫌疑人15人。
山林之中隐藏制毒窝点,查获“丧尸药”9.1吨
三面环山只要一条小路可以进出,路的止境是两个蓝顶的简易板房,走近时能闻到刺鼻的气息——这里就是制毒的窝点。近日,湖北黄冈蕲春县公安局禁毒大队长张金林为“新华视点”记者复盘了发现这一制毒窝点的进程。
2018年年终,蕲春县公安局接到来自公安部的一条线索通报:一批制毒原料苯丙酮由南京运往蕲春,有制毒嫌疑。“经过约一周的深化清查发现,从福建离开蕲春的曾某行迹可疑。”张金林引见,在漕河镇三码河村3组一偏远山坳,办案民警发现了两栋新建起的板房。山坳中不时有刺鼻气息飘出,不时有人出入。结合核心的相关调查状况,警方判别这里有制毒嫌疑。
抓捕举动中,警方抓获了连夜赶工的立功嫌疑人曾某、黄某、朱某等8人,并在厂房外调获了少量疑似毒品半成品的物质和制毒化学原料、制毒设备。
经技术人员鉴定,现场缴获的是俗称“丧尸药”的新型毒品甲卡西酮,共9.1吨,还有各类制毒原料49吨。办案人员引见,这些毒品假如流入市场,市值将超越亿元。
打着建立“猴头菇菌种基地”的幌子制毒
经过审问,警方理解到,2017年11月,毒品立功前科人员、来自福建省三明市的曾某经过邱某、李某联络上蕲春的熟人姜某,并屡次到蕲春踩点寻觅适宜场地制毒。
“为了欲盖弥彰,他们打着建立‘猴头菇菌种基地’的幌子。”蕲春县公安局副政委王玉堂引见,选址时,曾某等提出了三点需求,并许以高额报答,一是要偏远,不易被发现;二是要有水、电,能保证机器运转;三是要交通便当,便于运输。
在高额报答的威逼下,姜某率领几人屡次前往蕲春各乡镇寻觅场地,最终发现麻武高速蕲春东出口漕河镇三码河村3组左近的一个山坳满足要求。几名立功嫌疑人以高出市场价数倍的价钱,从蕲春人管某手中租下场地,建起制毒厂房。
2018年年终,曾某承诺高额报酬,纠集谢某、曾某等分批从福建赶至蕲春合法制毒。
办案民警调查发现,为防止泄露行迹,参与其中的人员均不准携带手机和身份证,不准走出厂区。本是亲戚、冤家或邻里关系的制毒人员,在厂区内只能以绰号相称。对外联络、后勤以及制毒的各道工序都有专人担任。
“他们把产品称为‘泥巴’,一吨‘泥巴’称为一组,购进局部原料采取物流寄递,转运时经过厢式货车本次涌现的 AI、区块链和物联网热潮不同于以往,将对产业、社会和生活产生真正堪称“颠覆性”的变革。IT 技术人员需要全方位地“换脑”: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全面刷新,全面升级。,每一步都组织紧密。”张金林说。
从开端消费到被抓获的10地利间里,这一团伙不分白昼黑夜疯狂消费。消费进程安慰性较大,为了浪费本钱和工夫,制毒人员只戴了复杂的防毒面罩,很多人都是带着眼药水任务,被抓获时,厂区内还放着许多眼药水。
记者在制毒窝点旁看到,厂房外有一个竹棚,外面摆放着蜡烛、香台等,一些还未拆封的蜡烛、细香等散乱地放在左近,包装盒上“发财”“安全”等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为祈求不被抓,他们建了这个竹棚烧香拜佛求安全。”王玉堂说。
“毒品下乡”如何防备?
福建与蕲春之间路途悠远,制毒行为为何会选择在蕲春停止?
王玉堂以为,一方面,这是由于近年来沿海地域加大了对制贩毒品的打击力度,一些毒贩开端寻觅新的消费窝点;另一方面,中部一些地域制毒案件绝对较少,人们的防备认识绝对单薄,立功嫌疑人特意选在山坳中,不易被发现。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4月中旬,湖北警方在武汉将涉嫌合法买卖制毒物品的立功嫌疑人王某抓获。此前,担任运送制毒用具和原资料的货车司机、立功嫌疑人戴某在浙江杭州落网。
目前,后期抓获的13名立功嫌疑人因涉嫌合法消费制毒物品罪被拘捕,案件已移送起诉至蕲春县人民检察院。近期抓获的两名立功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毒品立功危害性极大,一定要从严打击。”王玉堂说,在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增强宣传教育,进步大众的防备认识和才能。
张金林引见,一局部用于制毒的原料是经过物流寄递的方式运送,因而,相关物流企业在执行验视制度时应愈加严厉,发现可疑状况及时报警。
关于一些制毒窝点特意选在人员稀少的中央、荫蔽性较强的成绩,办案民警建议,进一步完善联防、联控机制,进步基层村组干部和基层群众的警觉性,警民联动,让制毒窝点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