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2012年6月份我国风机高速增长危机调研说明

作者:何同东 2018年04月24日 国内新闻

  hbzhan内容导读:全球有名的风机企业还不到10家,但中国就有80家,其中一批难逃被淘汰命运。裁员风云、业绩下滑、传言收买全球风电老大维斯塔斯,2012年开年以来,这些场景戏剧性地发作在了中国风机制造企业身上。
  
  5月3日,中国最大的风机制造商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无限公司(简称&ldquo华锐&rdquo,601558.SH)解职了350名应届毕业生,约占2012年招聘总人数的80%,触及到客服、研发、市场、管理、项目等多个部门。
  
  而在2011年7月,国际另一风机制造商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无限公司就因业绩下滑控制本钱而大幅度裁掉了当年招聘的应届生。
  
  地下材料显示,2011年全年,风电设备次要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降幅普遍超越50%。以华锐风电为例,其2011年净利润下降了72.84%,而在2010年,华锐的净利润比2009年大幅增长50.87%。
  
  2012年一季度,下滑势头还在蔓延。华锐2012年4月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87.06%。金风的净利润下降则高达97%。
  
  在与中国风电一同阅历了5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风机制造商疾速遭遇到生长的懊恼。
  
  中国式生长
  
  从许多层面来说,华锐、金风等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疾速生长都得益于政策的支持。
  
  &ldquo2003到2010年,中国开展风电次要是为了培育本国的风电设备制造业,降低风电本钱,这个目的如今曾经做到了。&rdquo最早从国外引进的风机造价十分贵,风电价钱也随之居高不下,难以大面积铺开。
  
  &ldquo事先的那些风电场根本上都成了抽象工程,火电每度才3毛钱,一两块钱1度的风电谁会买呢?所以必需要把价钱拉上去,而设备的国产化,并且是规模性的国产化,是摊薄本钱的重要方式。&rdquo在开展初期,中国的风机厂商次要是从国外引进技术,购置图纸和专利,再消化吸收。例如华锐的1.5兆瓦机型是引进自德国的技术,尔后,华锐又自主研收回了3兆瓦、5兆瓦及6兆瓦的机型,这些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出口条件。
  
  但是,出于对质量的担忧,国产风机并不那么容易推行。&ldquo我们还是更倾向于像国际大厂商的成熟产品,虽然贵但是质量好。&rdquo一位风电企业外部人士通知本刊记者。
  
  &ldquo风机的报答周期是十年、十五年甚至有能够二十年,因而需求思索不是风机价钱自身,而是度电本钱,好的质量和效劳才干带来丰厚的临时报答。&rdquo全球排名第一的风机制造商维斯塔斯集团政府关系部初级副总裁彼德·布隆对《望西方周刊》说。
  
  为了培植国产风机,时任国度动力局局长的张国宝不得不采取了行政手腕,即对风电项目实行投标,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考核设备的国产化率,并把这条线定在了70%以上,到达这个要求就容易中标。
  
  &ldquo我们起步晚,必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追逐。&rdquo张国宝说。
  
  当年的投标最有目共睹的是规模大。&ldquo我们不是小打小闹,不是一个项目十台八台机组,而是十万千瓦起步,假如规模是一兆瓦的话一个项目就需求100多台风机,这才干给国产风机发明规模化消费的市场,压低制形成本。&rdquo张国宝回想说。
  
  后来,美国企业用301条款起诉中国,而中国风机制造业曾经争取到了3年的工夫,&ldquo羽毛饱满&rdquo。
  
  2010年,华锐、金风、东汽、结合动力等风机制造商的当年新增装机容量已跻身全球前十名,华锐更是仅次于维斯塔斯,排名第二。
  
  80家企业何去何从
  
  2011年,随着全球风电产业进入低谷,中国风电市场放缓,中国风电设备制造商也随之进入高潮期。
  
  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还面临着一个本身的症结&mdash&mdash低程度反复建立招致的产能过剩成绩。施鹏飞引见说,按照国度相关部门的配额制方案,2011年至2015年间,中国均匀每年装机量约为1500万千瓦,而2010年中国风电设备产能已达3500万千瓦。
  
  虽然2012年&ldquo两会&rdquo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任务报告》最初将对整个风电产业自觉扩张的&ldquo制止&rdquo改为了&ldquo避免风电设备制造才能的自觉扩张&rdquo,但对设备商来说,这种措辞的改动似乎并无二致。无论是对整个市场的限制还是对这个产业的限,都会发生影响,减速洗牌。
  
  虽然力挺风电产业,但是在2012年4月博鳌论坛上,张国宝也不得不供认,中国风电设备确实产能过剩。
  
  &ldquo全球有名的风机企业还不到10家,但中国就有80家,其中竞争力弱的中小企业必定被淘汰,这个产业应该无意识地扶优扶强,未来能培育出三至五家大的就很不错了。&rdquo张国宝说。
  
  据彭博新动力统计,由于规模不时扩展、效率逐渐进步以及风机制造产能过剩,2010年次要风电市场的陆下风机价钱均呈现大幅下降。截止到2011年2月,国际风电市场零件的均价降至100万欧元/兆瓦以下,而中国的风电机组的报价自2008年以来降低了三分之一,从8000元/千瓦的程度下降至3500~4000元/千瓦,迫近均匀制形成本,行业的均匀毛利率仅为10%,只要多数大企业如华锐、金风等能坚持20%左右的毛利率。
  本次涌现的 AI、区块链和物联网热潮不同于以往,将对产业、社会和生活产生真正堪称“颠覆性”的变革。IT 技术人员需要全方位地“换脑”: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全面刷新,全面升级。
  中央政府为了&ldquo以资源换市场&rdquo大举建造风电设备基地,也形成许多反复建立。
  
  &ldquo2009年国务院38号文曾经提出要抑制这种反复引进和反复建立的成绩,这个思绪很对。在一些风力资源丰厚的中央建风电设备厂是有必要的,既支持外地经济,也增加设备商的运输本钱,而且风电场建立完之后还必需有相应的维修中心。但假如太多了必定会形成产能过剩。&rdquo华锐风电副总裁、财务总监陶刚通知《望西方周刊》。
  
  对华锐这样的民营企业来说,除了市场的放缓之外,国字头的竞争对手也在迅速崛起,不时蚕食其份额。近两年强势崛起的国电集团上司的结合动力,便是背靠着同属一个集团的龙源电力的支持,而与大唐新动力同属大唐集团的华创风能也因而备受眷顾。中国风能协会列出的最新风电制造商排名中,国电结合动力2011年新增市场占有率上升3.5个百分点,上升速度最快,并初次进入国际前五名,成为当年风头最劲的风电厂商。
  
  技术晋级竞赛
  
  随着&ldquo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标准&rdquo等18项重要规范及《风电场介入电力零碎技术规则》的出台,各风机企业也开端停止低电压穿越改造的技术预备。
  
  在这场竞赛中,国产风机制造商还面临着在中国扎根超越20年的跨国风机巨头的应战。&ldquo目前国际上曾经十分注重发电量损失率和度电本钱了。维斯塔斯应用新的技术手腕可以测量出在什么时分或许说有多少发电量损失,零损恰当然是不能够的,但我们可以把发电损失率从5%降到2%,2011年这个数字是2.5%。另外一个重要参数就是度电本钱,这要思索全体费用,将年发电量、风速、供电量、发电量、损失量等参数全部测量计算,得出一个实践的度电本钱。&rdquo维斯塔斯集团政府关系部初级副总裁彼德·布隆对《望西方周刊》说。
  
  &ldquo总的来说,中国风机行业需求一个同步于国际的规范。&rdquo彼德布隆说。
  
  关于设备商来说,更重要的则是根据产业趋向调整研发方向。2011年7月,科技部发布《国度&ldquo十二五&rdquo迷信技术开展规划》,提出重点开展大功率风电机组零件及关键部件设计、陆上大型风电场和海下风电长设计和运营等关键技术。可再生动力&ldquo十二五&rdquo规划则明白了至2015年底,海下风电装机容量为500万千瓦。
  
  自此,各大制造商开端放慢大功率机组及海下风电相关技术的研发。
  
  在海下风电这一块,华锐是国际厂商中最早涉足的,上海东海大桥海下风电项目运用的便是华锐自主研发的3兆瓦风机。
  
  &ldquo东海大桥项目对国际企业是个难得一遇的时机,假设错过了,交给国外厂商了,那我们就连试的时机都没有了,更别提技术开展。&rdquo陶刚说。
  
  2007年东海大桥项目开端投标时,要求采用大兆瓦级风电机组。鉴于国际事先没有海上大兆瓦风机制造和运转维护经历,项目最后想推销国外机组,要求他们拿最先进的机组出去,但国外企业的反响并不是很积极。&ldquo他们或许是担忧一些抢先的技术到中国当前会被复制,所以提的条件比拟苛刻。&rdquo陶刚说。
  
  事先国际风机企业大多停留在兆瓦级以下的程度,一些企业才刚刚开端着手1.5兆瓦的风机设计,但华锐曾经开端着手3兆瓦及5兆瓦风电机组的风机研发与消费,最终取得了这个珍贵的时机,共提供了34台3兆瓦风机。截至2012年3月1日,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发电量已累积超越3.71亿千瓦时。
  
  &ldquo海下风电本来是被全球几大公司垄断,但是中国的市场十分特殊,除了风况和欧美有很大差异以外,海上条件也差很多,例如欧洲是深海,中国是浅海并且有很多淤泥,还有很多潮间带,这在欧洲都是没有的。而且我们需求思索到防台风,但欧洲是没有台风的。无可否认国外厂商有一定的经历,但他们到中国来也需求做很大的改良。这对我们是有利条件。&rdquo陶刚说。
  
  金风科技则在低风速风机研发上要先于其他厂商。2011年,金风科技直驱永磁1.5兆瓦高海拔、低风速系列机组已进入批量化消费,在低风速市场抢占先机。
  
  4月15日,有媒体传出华锐和金风正思索出价收买全球最大的风机制造商维斯塔斯的能够性,但随后两家企业予以否认。
  
  产业总是有涨有落,或许,目前这个困难期,正是由大变强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