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16日讯 乡村复兴中,“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是以后必需破解的成绩,其中,人才无疑是关键要素。苏州市委1号文件提出,要创新乡村人才的引进培育机制。上面我们就前往昆山和常熟,看看外地是如何引进培育人才的。
在昆山的这个农业园里,徐斌和王素娟夫妻俩正在忙活。去年4月,徐斌从一家台湾科技型农业企业离任,和妻子一同创立了本人的兰花种植基地。
凭仗着平常的研究,徐斌掌握了兰花种植的一些技术。他应用一种特殊的水苔,同时尝试在大棚内引进智能零碎,营建最适合兰花生长的环境。往年销售额估计将到达100万元。2015年,我市就在全国首创立立起新型职业农民社保补贴制度。去年,夫妻俩拿到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有了这张证,更多的扶持政策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个人信用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图书、数码产品免押金借用,办理签证无需银行流水证明,甚至租车住酒店都不需要交付押金……正在向他们倾斜。
2016年到2017年,全市共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449名。市委1号文件提出,接上去苏州将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力度,并探究展开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到2022年,全市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000名、认定5000名。
在常熟董浜镇,“新农人”何屹也在繁忙着。一指长的黄金小玉米是外地特征农产品。但是,由于产量较低、价钱不占优势,这一农作物此前并不被看好。去年,外地将何屹这样的电商销售人才引入“智慧田园”星创天地创新创业。小玉米经过电子商务平台停止销售,摇身一变后成了“网红”。截至目前,销售总量超越4万盒。
截至目前,“智慧田园”星创天地共吸引带动近37家创新创业主体进驻,对涉农人才和企业停止孵化。去年底,它还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度级星创天地。
市委1号文件提出,要放慢制定苏州市乡村复兴人才引进培育指点意见,片面树立新型职业农民、专业人才、科技人才、乡土人才4支乡村人才队伍,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促进各路人才投身乡村复兴。
市委1号文件提出,要允许契合条件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片面树立城市医生教员、科技文明人员等活期效劳乡村机制,扶持培育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明能人和非遗传承人。(季菊梅)
创新引进培育机制 促进各路人才投身乡村复兴
•
作者:何熙东
•
2018年04月24日
•
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