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至2017年,广东检察机关共批捕知识产权立功案件3670件6782人,起诉知识产权刑事案件4712件8074人,操持知识产权民事检察案件27件,约占全国此类案件的50%。
《法制日报》记者从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明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得悉,广东知识产权立功出现出立功类型高度集中、区域特征分明、网络化特征日益突出、严重及新型立功频发、产业链条化、侵权产品细分景象分明、团伙立功比例大且有公司化倾向等特点。
广东省检察院侦查监视一处处长刘顺龙引见说,在检察机关操持的一切类型案件中,进犯商标类案件占95%以上,珠三角地域案件量约占全省的9成以上。商标权的侵权对象以电子产品、手袋、衣服、酒、日用品为主,逐渐蔓延到汽车配件、电缆乃至医疗器械等产品上。
刘顺龙说,侵权对象区域性特点分明,如深圳次要为电子产品,约占案件总量的7成,广州次要为服装、手袋、化装品等,汕头市澄海区则次要是玩具。
以后,互联网曾经成为制假售假的重要渠道,手法隐秘、影响面广。有的立功分子经过网络沟通联络、寻觅协作者,分工协作,相互提供上下游环节的产品,经过物流送达对方,互相之间不需求见面,甚至不清楚对方的真实身份,极具隐秘性。与网络相关的进犯著作权立功增多,从过来的经过网络下载文学作品、歌曲,逐步开展到复制游戏源代码等方式进犯著作权。经过网络泄露商业机密的案件也时有发作。
记者理解到,广东近年来操持的严重案件较多,有的案值数百万元乃至数千万元,局部案件在全国影响较大。珠海市检察机关操持的江西亿铂公司及中山沃德公司进犯商业机密案为全国最大的进犯运营信息类商业机密刑事立功案件,涉案金额和判罚金额均创全国之最。
据刘顺龙引见,随着经济的开展和科技的提高,新型案件时有发作,给司法办案带来极大应战。如深圳检察机关操持的罗某等人进犯著作权案,侵权对象为集成电路芯片只读存贮介质ROM中固化的软件著作权,与传统著作权案件有明显区别。
与此同时,产业链条化侵权产品细分景象分明。消费、销售各成产业,有些专门消费侵权产品,有些专门从事销售,打击难度增大,即便抓获其中一方,也很难完成全链条打击。侵权产品产业细分的状况较为突出,如针对手机的侵权,就开展出专门消费冒充品牌手机电源、电池、屏幕、耳机、尾插等多个产业,权益人维权难度较大。
在操持的知识产权案件中,少数案件都是团伙作案,相互之间分工担任,构成制假售假“一条龙”。广州市检察机关操持的胡裕东等人进犯著作权案,14名立功嫌疑人辨别担任印刷、包装、运输等任务,大肆进犯著作权。有的涉案人员还成立正轨公司制假售假,令消费者真假难辨。
延续几年来,广东检察机关每年操持的知识产权案件均占全国此类案件的50%。为了破解知识产权立功查处中存在的查处难、取证难、侵权损害鉴定案等难题,广东检察机关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任务,加大引导侦查力度,精准打击立功,充沛发扬刑事立案监视、侦查活动监视和审讯监视职能。树立起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备案审查等任务机制,建成省市县三级联通的“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完成“网上移送、网上受理、网上监视”。截至2017年年底,行政执法机关将168836件案件录入平台,其中包括15820件侵权冒充案件。
刘顺龙引见说,为确保精确、无效打击立功,广东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个人信用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图书、数码产品免押金借用,办理签证无需银行流水证明,甚至租车住酒店都不需要交付押金……检察机关加大了引导侦查力度,经过提早介入及后续监视,提供侦查思绪、引导取证方向,确保案件顺利追诉。(章宁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