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法院执行干警的一天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4月3日讯 执行难不断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任务的难点。执行为什么这么难?法院执行干警平常在做什么?带着这些疑问,3月21日,记者当了一天“跟班”,看望沙县法院执行干警的日常任务形态。
上午:解封、腾房、入户评价
一大早,沙县法院执行局执行干警张德浚就忙开了。他先到执行效劳中心接待来访当事人,8时35分,张德浚煲起了“电话粥”,就一个官方借贷案件与单方当事人停止对接,经过长达20多分钟的沟通,单方达成协议,约好一周后到法院停止调停。
9时5分,张德浚和另一名执行干警施义春开启“奔走”形式。首先他们离开沙县不动产注销中心,对一处曾经完成司法拍卖的房产停止解封,以便卖主操持过户手续随后到市场管理监视局,落实某被执行人的股权冻结事宜。
两人闻风而动地办完事,又立刻奔赴金沙市场。这是一个文具店,拥堵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文具和玩具,过道仅容得下一人通行。据理解,该店面是被执行人张某的,因欠王女士的钱,张某与王女士又是亲戚关系,便用以租抵债的方式将店面给王女士开店。由于店面曾经走司法拍卖顺序,法院要求王女士于5月21日之前腾房。
经过沟通,王女士容许按期腾房,在执行笔录上签了字。随后,张德浚将执行公告张贴在店面和市场外墙。张德浚通知记者:“正常的租赁,通常要等承租人租约期满才要求腾房。但这个店面是以租抵债,在法律上是不被认可的。”
张德浚解释,这表现了法律的公道性。被执行人欠了不止一团体的钱,准绳上,他的财富应该是一切请求执行人平分的。假如认可以租抵债,被执行人往往会选择把房产经过抵押、租赁等方式将财富权益给予至亲的人,其他请求人的权益就得不到保证。
分开店面后,一行人又离开金沙市场楼上的一处商品房,该房产曾经被法院查封,要停止入户评价。大家一口吻走了9层楼,气喘吁吁地抵达目的地,后果还是吃了“闭门羹”。邻居阿婆说:“这户人家从去年年底跟人吵了一架后就没回来了。”张德浚只好在门上粘贴一张传票,回头再思索经过其他方式入户评价。
一个上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午布置得满满当当,回到法院曾经到上班工夫,张德浚忽然接到一个义务,要求尽快整理出信访户相关资料,他说:“看来半夜只能加班了。”
下午:司法拘留被执行人
14时30分,忙了一个半夜的张德浚面带倦意。下午,他和施义春还有个重要的义务,对一同拒不实行执行义务的被执行人施行司法拘留。
预备好相关资料后,15时,两名执行员和两名法警动身前往青州镇。在车上,张德浚引见,被执行人姓陈,三年前以开小吃店缺钱的理由向请求执行人借了3万元人民币,后果不断不还钱,人都联络不上。请求执行人曾经75岁,如今重病卧床不起,仍然念着那3万块钱。
为了让老人安心,执行干警施义春几次联络陈某,惋惜要么找不到人,要么对方在电话里敷衍塞责。去年年底,施义春找到陈某,经调停,陈某容许会在春节前把钱还给请求人,签下了和解协议。谁知,之后陈某又玩起了失踪,拒不实行执行裁定,法院决议对其停止司法拘留。
大约40分钟,执行员抵达陈某家,大门虚掩着 ,阳台挂着衣物,显然有人寓居,敲门却无人应对。执行员推门而入,屋内光线昏暗,饭桌上一盆吃剩的豆腐,厨房空无一人。执行干警们随即上楼,每个房间都找遍了,还是没有人。
邻居说,陈某曾经很久没有回家了,平常只要老人在家。老人没有电话,这会不晓得去哪了。等了一会,仍然没有等到陈某的家人,无法,施义春只好留下一张传票,委托邻居告知家人。施义春说:“像这样扑空的事是粗茶淡饭。沙县很多人外出做小吃,只要年底才回家,所以每年腊月和正月都是最忙的时分,每天都跟打仗一样。”
扑了个空,干警们只能回到城关,但他们并没有休息,而是又再接再励地赶往看守所,对一司法拘留的被执行人停止问询,做执行笔录。转眼又到上班工夫,吃过晚饭,两人都没有回家。张德浚说:“白昼都在里面跑,只要早晨才干静下心来制造法律文书。”说着,他拿出一叠腾房公告:“今天还要跑这么多家。”
奔走繁忙,琐碎反复,是执行干警们的任务常态。有一份数据可以让他们每天的繁忙有所抚慰:去年6月到12月的执行攻坚大会战,沙县法院执结各类案件3081件,执行到位标的2.8亿元,强迫入户评价118户,拍卖成交 119 件,司法拘留88人次。每一个数字面前,都凝聚着执行干警们的心血和付出。
(本报记者 黄丽青 通讯员 郑锦利 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