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黎族传统棉纺织染绣武艺

作者:丁楠明 2018年04月20日 国内新闻

黎族妇女精于纺织,关于木棉和本地棉花的纺织尤其独具匠心。宋代以前,黎族妇女就会纺织布,织出黑色床单幕布。&ldquo崖州被&rdquo曾远销中原。旧时,在黎族地域,无论走到哪一个村寨,都可以看到一件件出自黎家妇女之手的筒裙、上衣、头巾、花帽、花带、胸挂、围腰、挂包及龙被、壁挂等精巧的织绣艺术品,丰厚多彩的图案,美不胜收的花纹,展现了北国乡土的共同风韵。

黎族传统棉纺织染绣(黎锦)技艺由黎族棉纺织工艺、麻纺织工艺及缬染工艺兼并而成,是黎族人民发明的一项陈旧的文明。黎锦,是黎族妇女聪明和智慧的结晶,也展现了她们运用植物染料染色的高明技艺。

黎族传统棉纺织染绣技艺- 历史溯源

据史书记载,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汉代以来,黎锦已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贡品。

我国传统的纺织业为丝纺和麻纺。植棉纺织最早应推海南岛。黎族棉纺织工艺在宋元以前曾抢先中原地域1000多年,对促进我国棉纺织业的开展做出了特殊奉献。棉纺织业在全国的普及则是11世纪的宋代当前才开端的。

海南岛天气酷热,土壤肥美,并略带碱性,很适合于木棉的生长,旧时的崖州(今三亚市),棉花消费颇盛,是中国棉花原产地之一。崖州黎族妇女将新棉花摘下后,轧出棉籽,&ldquo以手握茸就纺&rdquo(周去非:《岭外代答》)。宋代诗人艾可叔的《木棉诗》中,曾描画了黎族妇女纺织的生动情形:"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变半月夜弹云;夜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

黎族传统棉纺织染绣技艺- 四大工艺

清代文人程秉钊用&ldquo黎锦光芒艳若云&rdquo的诗句来赞誉鬼斧神工的黎锦。黎锦之所以遭到人们的喜欢,次要是唱工精密,美观适用,在纺、织、染、绣方面均有本民族特征。黎锦以织绣、织染、织花为主,刺绣较少。黎锦分为四大工艺:

纺:次要工具有手捻纺轮和脚踏纺车。手捻纺纱是人类最陈旧的纺纱工艺,这种工艺运用的工具为纺轮。

黎族聚居区有极为丰厚的木棉、野麻等纺织原料。在棉纺织品普及之前,野麻纺织品在黎族地域盛行。人们普通在旱季将采集的野麻外皮扒下,经过浸泡、漂洗等工艺,渍为麻匹。麻匹经染色后,用手搓成麻纱,或用纺轮捻线,然后织成布。野麻布质地坚实,多用于制造休息时穿着的外衣和下裳。

纺纱

黎族纺纱

染:染料次要采用山区野生或家种植物作原料。这些染料颜色艳丽,不易褪色,且来源极广。染色是黎族官方一项重要的经历知识。美孚方言区还有一种扎染的染色技术,古称绞缬染。先扎经后染线再织布,把扎、染、织的工艺巧妙地结合一同,在我国是无独有偶的。

染

染纱

织:织机次要分为脚踏织机和踞腰织机两种。踞腰织机是一种非常陈旧的织机,与六七千年前半坡氏族运用的织机非常类似,黎族妇女用踞腰织机可以织出精巧华美的复杂图案,其提花工艺令古代大型提花设备望尘莫及。不同图案、颜色和作风的黎锦曾是区分具有不同血缘关系的部落群体的重要标志,具有极端重要的人文价值。

织锦

织锦

绣:黎族刺绣分为单面绣和双面绣。其中以白沙润方言区男子上衣的双面绣最为著名。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梁钊韬先生等编著的《中国民族学概论》这样描绘双面绣:&ldquo黎族中的本地黎(即润方言黎族)妇女则善于双面绣,而以构图、外型精巧为特点,她们刺出的双面绣,工艺奇美,不逊于苏州地域的汉族双面绣&rdquo。

黎族刺绣

黎族刺绣

黎族的纺、织、染、绣四项工艺都富有本人的特征,而且各地黎族人民依据本人的喜欢,发明了多种织、染、绣技术。如,除立体刺绣外,白沙县黎族人民发明出了一种两面加工的彩绣,制造精工,多姿多彩,富有特征,有似苏州"双面绣"之美。刺绣工艺以双面绣最为出色,普通用于妇女服饰上。

总的来说,各地的黎锦作风多样,有的古朴浓艳,有的华贵华丽,有的潇洒轻盈,充沛表现了黎族人民的才干和智慧。

黎族传统棉纺织染绣技艺- 颜色和图案

#p#分页标题#e#

黎族织锦的图案丰厚多彩,多达160种以上。次要有人形、植物、花卉、植物、器具、几何图形等6品种型纹样。黑色普通用红、黄、黑、白、绿、青等几种,配色彩和,精致新颖。

黎族妇女们用复杂的工具(踞织机)织出有精巧图案花纹的黎绵、黎幕、黎单、桶裙、花布、头巾等用品,其图案的特点是运用直线、平行线、三角形、方形、圆形等,构成富有装饰价值和共同民族作风的百多种奇树异草、走兽飞禽和人物的图案花纹。次要图案有&ldquo渔猎农耕图&rdquo、&ldquo纪祀图&rdquo、&ldquo歉收图&rdquo、&ldquo婚礼图&rdquo等。

图案多是信手绣出,不必摹描。有些织绣品上嵌缀金丝银箔、云母片、羽毛、贝壳、穿珠、铜钱等,更显得光彩夺目,华美俗气。有些采用变形夸大的线条绣出富有黎家乡洋气息的精致黎锦、黎幕、黎单、桶裙、头巾、花带等俗气共同,绚丽多彩,非常惹人喜欢,成为海南独具特征的旅游工艺品,滞销国际外,享有盛名,深受中外宾客的喜爱。

黎族传统棉纺织染绣技艺- 异乎寻常的黎族扎染

在黎锦四大工艺中,黎族精彩又独具魅力的染色工艺少为人知。如今,仍掌握染色工艺的黎族妇女已所剩无几。在我国官方,黎族也是独一还在运用多种植物停止染色的民族。

黎族的印染以扎染为主,现代称为绞缬。织物经过结扎、入染、晒干、折线等步骤,最初构成颜色斑斓的花布。印染所用的染料以植物的叶、花卉、树皮、树根等为主,自然矿物颜料为辅。

历史溯源

黎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汉文典籍中关于黎族染色的记载非常简单。黎族老人对染色来源的解释,与我国普遍传播的&ldquo梅葛二仙&rdquo的故事可谓异曲同工。相传在远古时期,人们学会了用麻布等纤维资料缝制衣服,麻衣等比兽皮羽毛温馨,但惋惜都是灰白色的,不如兽皮羽毛美丽。有一天,梅、葛两人把白布挂在树枝上晾晒。突然,布被吹落到草地上。等他俩觉察后,白布成了&ldquo花&rdquo布,上边青一块,蓝一块,他们觉得微妙准是在青草上。于是两人拔了一大堆青草,捣烂后放入水坑中,再放入白布,白布一下变成蓝色了。梅、葛二人由此失掉了启示,创造了用植物染布的办法。梅、葛二人也就成了染布的先师,被尊称为&ldquo梅葛二仙&rdquo。

次要染料

几千年来,心灵手巧的黎族妇女,不只创造了先进的纺织技术,也成为最优秀的&ldquo调色师&rdquo。黎族运用的染料多为植物类染料,较少运用植物类、矿物类染料。植物染料除了靛蓝类为人工栽培外,其他简直都是野生的。植物染料可应用的局部包括根、茎、心、皮、叶、花、果等。

黎族生活在寒带雨林地域,植物染料资源非常丰厚。黎族妇女运用的植物染料不只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域和方言,爱好和习气又不相反,因此对染料的运用也有所差异。目前,黎族还在常常运用的植物染料大约有十多种。

1、靛染

黎族爱穿深色衣服。传统服装多以深蓝为底,严肃小气。靛蓝是黎族最常运用的染料,靛染是应用从靛类植物中失掉的植物染料对被染物停止染色的办法。

靛蓝,海南官方多称之为蓝靛、蓝草等,是我国最早被应用的植物染料。靛蓝染出的织物,色泽以蓝为主,随着染色次数的添加,颜色逐步加深,呈深蓝色,且色泽丰满、结实、耐洗,不易脱色。

黎族停止靛染和栽培蓝草的风俗非常普遍。蓝草是多种可以制造蓝靛的植物的总称,黎族常用的蓝草大约有四五种。

用蓝草染色,首先要造靛。造靛是从蓝草中提取靛蓝。先采摘蓝草的嫩茎和叶子,置于缸盆之中,放水浸没曝晒,几天后蓝草腐朽发酵,当蓝草浸泡液由黄绿色变为蓝黑色时要剔除杂质,兑入一定量的石灰水,沉淀当前,底层留下深蓝色的泥状沉淀物,造靛便完成。然后将水倒出,缸盆内构成沉淀物即蓝靛。接着参加草木灰水和米酒,视其发酵水平,放置2-6天。

将被染物浸入染液之中染色叫入染。靛染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停止的氧化复原反响。将被染物放入浸泡,后取出经过拧、拍、揉、扯等再放入缸盆,使其充沛渗透,然后再次取出挤去水分晾晒氧化。如此,普通都要经过几次甚至十几次重复浸染、晾晒,方能到达预期的效果。直至数日后到达需求的深蓝色。最初将被染物放入清水中漂洗,不理想的再复染,直到称心为止。

2、染媒染色

黎族妇女不只晓得什么植物染什么颜色,而且还能纯熟地运用染媒停止染色。染媒是使染料和被染物关系亲和的物质。在染色工艺之中运用染媒是染色技术的一大提高,它扩展了颜色的种类,进步了颜色的艳丽水平,复合色大大增多,使染料和织物的亲和关系极大加强,被染物不易褪色。染媒染色技术比拟复杂,只要在长工夫理论的根底上才干逐渐掌握。

#p#分页标题#e#

乌墨树,黎语称为"波片"。把剥取的乌墨树皮,砍成一片片放进陶锅里,参加芒果核煮一小时左右,并不时用木棒翻动。芒果核起到固定颜色和使颜色鲜亮的染媒作用。边放麻线边用细木棍翻动,直到麻线平均上色,到达所需颜色后取出,这时麻线呈深褐色。即刻埋入黑泥,边埋边用手揉、搓,使其充沛上色,浸埋约一小时,取出清洗、晾晒。褐色麻线就会神奇地变成纯黑色。

文昌锥树,黎语称为"坑派",一种野生草本植物。将剥取的树皮晒干切成小段,放进锅里煮约一小时后,再依据麻线的多少放入过量的螺灰,搅拌后放入麻线,麻线变为白色,便可取出、晒干。螺灰是黎族地域植物染色中最常用的染媒,可以固色和进步纱线亮度的作用。

贝壳灰、草木灰含有多种金属元素,也能起到染媒的作用。在染料中加酒,关于改善颜色也起到一定的作用,酒还可以增强染料的浸透性,令棉纱有较好的染色效果和结实水平。

先扎染后织布

现代称镂空版印花或防染印花类织物为缬,分为夹缬(一种镂空版印花)、蜡缬(蜡染)、绞缬(扎染)三大类型。扎染又称扎缬,是绞缬的俗称。

黎族扎染工艺,宋代当前文献多有记载。文献中所说的&ldquo结花黎&rdquo,指的就是掌握扎染工艺的黎族。事先黎族进贡朝廷和行销边疆的&ldquo盘斑布&rdquo、&ldquo海南青盘皮(披)单&rdquo、&ldquo海南棋盘布&rdquo以及宋末元初出自儋州、万州的&ldquo缬花黎布&rdquo等,都是运用绞缬工艺制造的。

黎族扎染现次要盛行于美孚方言和哈方言地域。美孚方言扎染较为普及,有专门的扎染架,图案花纹较为细致、精巧。哈方言没有专门的扎染架,普通是将经线一端缚于腰间,另一端挂于足端,图案线条较为粗暴。

扎染工序普通有描样、扎制、入染、解结、漂洗等进程。但黎族妇女的扎染不需描样,图案花纹已尽在她们心中。

扎制也称扎花,在扎染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直接影响扎染的好坏。美孚妇女的扎制办法是,把理好的纱线作经,两端固定在一个长约2米的木架上,然后依经线用青色或褐色棉线扎成各种图案花纹。扎制的图形多为几何纹样。

扎花完成后,从木架上取下纱线入染。美孚方言多采用靛染。为使纱线着色平均,要先将结好的经线用水打湿,然后放入染液之中翻动,上色平均后取出晾干,使靛在空气中氧化凝结,又入染,如此重复,到达要求为止。

入染完成后,将扎制的线结逐个撤除,用清水漂洗,除去浮色,晾干。这时,在经线上就显示出色斑花纹,用踞腰织机在斑花经线织上黑色的纬线,于是就构成一幅精致的艺术品。

黎族的扎染,最大特征是先在经线上扎线,再染色,最初织上各种黑色纱线的纬,即先染后织。而我国其他民族则是在织成的白布上扎染,即先织后染。黎族的先扎染后织布与别的民族先织布后扎染相比,图案既不失严谨,又添加了颜色的变化,层次愈加鲜明丰厚。这种自然天成的无层次色晕,为黎锦平添了几分姿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黎族传统棉纺织染绣技艺- 龙被

龙被是黎锦中的珍品,它集纺织、印染、刺绣、织造等多种技艺于一体,是在纺、织、染、绣四大工艺进程中难度最大、技术最高明的织锦工艺,制造精巧,颜色艳丽,图案典雅,样式多样,在黎锦中技艺最为突出、文明艺术价值最高,因此成为海南地域历代进贡的珍品。龙被又称大被,史书上称为崖州被。

龙被织绣因黎族方言和寓居地域的不同而发生各异的艺术作风和特征,成为研讨黎族文明演进的珍贵实物材料。1950年当前,局部黎族妇女已不再织造龙被,如今掌握此项技艺的妇女大多年事已高,而且短少传人,亟待解救。

黎织染技艺与黄道婆

黎族的纺织艺术不只具有漫长的历史和共同的作风,而且在纺、织、染、绣等方面,对我国棉纺织业的开展都有过重要的奉献。

宋末元初,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的黄道婆,离开海南岛的崖州。崖州的黎族姐妹热情地接待了她,并手把手地教她纺纱和织布的技术。黄道婆勤劳好学,又肯动脑筋,很快就学会这门技术。

在海南岛生活了30多年后,黄道婆回到了家乡乌泥泾镇。事先,松江一带棉花加工&ldquo以竹为弓,长4尺5寸许,牵强以弹棉&rdquo,非常费力,纺纱工具也很粗陋。于是,黄道婆决计将棉纺织工具停止变革,她首先运用崖州的辗轴除棉籽;接着又和其他纺织能手一同,造出了既省力、又进步成效聚集了全世界身经百战的最优秀的创业导师,汇集了全世界各国最优质的产业资源,召唤全球未来的商业领袖。3倍的三锭脚踏纺车;她还将从海南黎族姐妹那里学来的织造技术,加上本人的理论,融会贯穿,总结成一套比拟先进的&ldquo错纱、配色、综线、洁花&rdquo等织造技术教授于先人,织成的被、褥、带,有花、草、鸟、兽、团凤、棋避等图案花纹,光芒耀眼,灿然如画。

黄道婆的成就,是黎汉两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黎族传统棉纺织染绣技艺- 传承意义

#p#分页标题#e#

黎族是一个只要言语没有文字的民族,从某种意义下去说,黎锦是她们共同的史书,稀释了黎族的历史与文明。黎锦文明传递的不只是历史价值、工艺价值,还有不能无视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具有许多明显特征,概括地说,次要表现为文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杰出的历史奉献、鲜明的民族性、典型的原生态、传承的家族性等。

过来,黎族妇女染色时,晚辈总是把年老男子叫到身边,从采取染色原料、取汁到色度的掌握,逐个停止示范解说。经过这种口传方式,使下一代学到染色知识。遭到古代文明生活和各种高科技术的冲击,喜欢并情愿学习黎族传统纺织工艺的人越来越少。如今黎族山区除多数人懂一些织锦工艺及剌绣外,纺、染技艺简直没有年老人学习了。那些曾织出斑斓锦绣的织机,早成了堆在角落中的古董。随着掌握陈旧织锦工艺的官方艺人相继过世,传承了数千年的黎族织锦工艺濒临失传的风险,对传统棉纺织工艺尤其是黎锦工艺停止抢救、发掘和维护,已火烧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