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维权行动

“五周杀人案”何以唤回正义 冤案面前仍有多重疑问

作者:张龙明 2018年04月20日 维权行动

  蒙冤21年,“五周杀人案”何以唤回正义

  从“死缓、无期徒刑、有期徒刑15年”到全部改判无罪,安徽这起冤案面前仍有多重疑问待解

  1998年10月,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合议庭评议时分歧以为5人无罪。但是,合议庭与审委会的讨论后果遭人泄漏后,受益人周继顶获知音讯后赶到阜阳市中院,在该案一审审讯长办公室内喝农药身亡,判决由此逆转,5人获重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片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司法体制变革的大背景下,政法机关高度注重,坚决防备和纠正冤假错案。安徽省高院的立案复查决议,使这一长达21年的错案有了转机

  本报记者张紫赟

  1996年夏,安徽涡阳发作一同刑事案件,一死4伤。30岁的周继坤和其他4位村民作为嫌疑人被拘捕。

  合议庭评议时分歧以为5人无罪,但一审讯决后果却是2人死刑、1人无期徒刑、2人有期徒刑15年。2000年,案件被发回重审,其中2人由死刑被改判为死缓。

  2018年4月11日,安徽高院再审宣判,改判周继坤等5人无罪。此时,5位原审原告人在改判前皆已刑满获释,5人中羁押最长工夫者周继坤得到自在已近21年。

  这桩错案何以发作,错案何以纠正,错案如何追责。连日来,《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就这些成绩停止了追踪采访。

  一个夏夜的蹊跷案件

  1996年8月25日晚,在地处皖东南的涡阳县大周自然村,村民周继顶一家5口深夜被砍,其女周素华当场死亡,周继顶及妻子刘素英、女儿周春华受轻伤,儿子周保华受重伤。

  在答复公安人员问话时,被害人周春华称曾看见周继坤、周家华进屋,周继坤捂住其嘴和眼。不过,在后来的历次陈说中,她有时称周继坤进屋捂住她的嘴和眼,有时又说捂住她的嘴和眼的人是周家华。

  1997年4月23日,村民周继坤、周家华、周在春、周正国、周在化5人被警方作为立功嫌疑人拘捕。5名原审原告人表示,案发当晚,均不在案发现场。

  原审原告人之一周家华说,“哪能晓得这事能弄我身上呢?那天我和周在化一同去拉化肥,之后到南面河里去洗澡。洗过澡,周在化还有几个村民一同到我家看电视。”

  原审原告人之一周在春称,白昼在帮周继坤母亲干农活,早晨在与周继坤一家吃饭聊天。

  原审原告人的法援律师、安徽众城高昕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静洁后来责备警方侦查细致:死亡鉴定书中没有推断周素华的死亡工夫,现场勘验没有对现场的血迹及遗留物停止化验。人证、凶器也没有下落。

  什么影响了判决?

  随后,阜阳市人民检察院(涡阳县原属阜阳市)以周继坤等5人涉嫌成心杀人罪提起公诉。不过,1998年10月,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合议庭评议时分歧以为5人无罪。

  这一说法失掉曾参与讨论的成员郑相(化名)证明。“此案证据分明缺乏,无法证明周继坤5人施行了杀人行为。1998年,一审合议庭讨论和第一次审讯委员会讨论时,均以为该当依法宣告5名原告人无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消费渠道的普及,使得支付市场将在不久的将来继续呈现更加美好的增长前景。罪。”

  据周继坤回想,一审前期,主审法官找他们在庭审笔录上签字时还说,接上去要是无罪释放了,千万不要再找受益人肇事,“事先就觉得,案子查清了,马上能出去了”。

  但是,1999年3月,阜阳市中院一审讯决认定,5人犯成心杀人罪。判处周家华和周继坤死刑,周在春无期徒刑,周正国和周在化各有期徒刑15年。

  判决逆转,与合议庭与审委会的讨论后果遭人泄漏有关。事先,受益人之一周继顶获知音讯后赶到阜阳市中院,在该案一审审讯长办公室内,掏出事前预备好的装有农药的瓶子,喝了下去。阜阳市中院将其紧急送医,抢救有效后死亡。

  宣判后,5名原审原告人及被告人均不服,辨别提出上诉。安徽省高院裁定以为,原判认定现实不清,证据缺乏,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阜阳中院另组合议庭,再次开庭审理。5名原告人坚称无罪,并坚持责备警方刑讯逼供。阜阳中院重审后将2名原告死刑改为死缓,其他原告人刑期不变。

  “从死刑到死缓,一次比一次轻,但谁都不敢判无罪,曾经有人喝药死了,万一再出事怎样办?”郑相说。

  宣判后,5名原审原告人及被告人依然均不服,辨别提出上诉。2000年10月8日,安徽高院采纳上诉,维持了重审后的判决。

  安徽省高院相关任务人员承受媒体采访时地下表示,被害人家眷的服毒他杀,在一定水平上影响了判决。

  申述难在哪里?

  “与以往的冤假错案不同,本案从开端便疑点重重:合议庭认定无罪却地下宣判有罪;原告与多名证人均称遭到刑讯逼供,当庭翻供;案件现场勘验轻率;原告陈说重复。”郑相、刘静洁等人说。

  2000年,原审裁判发作法律效能,周继坤、周家华、周在春、周正国、周在化及其远亲属提出申述,2004年申述被高院采纳,原告人及家眷开端了漫长的申述路。

  依据“关于实在避免冤假错案的规则”,对罪犯提出的申述,有关机关该当及时处置并反应。但周继坤反映,“在监狱时期,我一天都没停过写申述书,交给检察院驻监狱检察所有数次。检察所人员换了三波,申述却全都杳无音信。”

  依照上述规则,对确有冤错能够的申述,检察院、法院该当及时复查。但周继坤等5人亲属屡次去北京、合肥申述,却都无果。

  “甚至有法院指导在地下接访时,还把我拉到一边劝当事人息诉,短少自我纠正的动力啊。” 该案件的一位担任律师说。

  对此,有法院任务人员泄漏称,十八大以前,“疑罪从无”的理念贯彻不到位,也没有被社会普遍承受。尤其在“严打”时期,对疑罪实行从有、从轻、从挂的状况普遍存在,在真凶尚未查明的状况下,法院适用“疑罪从无”十分困难。故2004年原审原告人提出申述,安徽省高院予以采纳。

  转机如何呈现?

  在2004年安徽省高院采纳申述后,5位原审原告人及家眷依然不时申述,安徽省高院2014年对申述立案。

  是什么改变了案件走向?

  安徽省高院在承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时回复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片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司法体制变革的大背景下,政法机关高度注重,坚决防备和纠正冤假错案。关于定罪证据缺乏的案件,坚持“疑罪从无”准绳,依法宣告原审原告人无罪。为贯彻落实“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遭到公道正义”的要求,实在保证人权,遂决议对本案再次立案复查。

  对此,原审原告人的代理律师们则以为,除了大环境的变化之外,2014年媒体报道带来的言论压力对此案发生了较大影响。“为了申述,穷极各种途径。作为律师,我们很困惑。我们为何找媒体介入呢?正常申述走不通啊!我们所先后有14名老中青三代律师参与,坚持了21年法律援助。”

  “靠言论压力以及下级指导注重,在推进案件纠正方面发扬了重要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制度及司法变革研讨中心主任陈卫东说。专家们以为,必需经过明晰纠错主体及细化顺序,倒逼各方严厉执行冤假纠错顺序,防止纠错启动“看言论压力大小”。

  安徽省高院2014年申述立案后,2016年10月决议再审,2017年8月开庭,2018年4月宣判。“工夫远远超出了法律规则,不断说在阅卷,纠正进程太慢。”刘静洁剖析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解释,立案审查的申述案件,普通需求在6个月内做出决议;重新审讯的案件,普通要在6个月内审结。

  错案纠正时效为何难兑现?

  对此,安徽省高院承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时回应称,“这是由本案的特点决议的,本案案情特别严重、疑问、复杂”,一是原审原告人人数多,关押工夫长;二是媒体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三是被害人一方人数多,被害人与原审原告人单方统一心情重。这就需求在处置本案时特别慎重,确保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安徽省高院进一步解释说,该案复查、再审时期,合议庭成员仔细审查了数十本卷宗;专门赴案发地检查现场,向原侦查人员理解有关状况;数十次接待原审原告人、被害人及单方亲属,片面充沛听取各方意见;及时发布审讯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再审进程中对本案的每个细节合议庭都仔细核对研判,重复论证,确保无过失、无脱漏,任务量之大史无前例。“这就要求我们吃透案情,精准掌握,处置妥当,适时开庭、讨论及宣判。”

  为何改判无罪?

  2018年4月11日下午,安徽省高院对原审原告人周继坤、周家华等5人成心杀人再审案地下宣判,宣告撤销原一、二审讯决裁定,改判5人无罪。

  判决书称,原裁判认定周继坤等5人犯成心杀人罪的现实不清、证据缺乏,指控的成心杀人立功不能成立,故决议改判周继坤等5人无罪。

  无罪判决中,安徽省高院列出4大理由:缺乏可以锁定5人作案的客观性证据;5人的有罪供述不波动,在作案的重要情节上存在很多矛盾,且供述内容与鉴定意见反映的状况不符,有罪供述的客观性、真实性存疑,依法不能作为定案依据;证物证言屡次重复且证明内容不能与5人供述相印证,证言的客观真实性存在合理疑心;被害人周春华的陈说不只前后不一,且陈说内容与在案其他证据存在诸多矛盾,依法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4月11日,安徽省高院法庭内,听到无罪宣判后,周继坤等5人当庭痛哭。审讯长告知他们有请求国度赔偿的权益。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汪海燕剖析以为,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时强化法治躲避“冤假错案”。本案的再审改判,正是健全完善冤假错案防备、纠正机制的重要表现,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等法律准绳的坚决理论,彰显了司法变革的成效。

  能否曾刑讯逼供?

  案件虽已改判,但关于法院不予认定刑讯逼供,5名原审原告纷繁提出质疑。

  “吊打……折磨两个多月,最初我被打进住院,他们就用化名就医欲盖弥彰。惨啊!”至今,每当谈起刑讯逼供细节,51岁的周继坤仍会啜泣到发抖。

  案件法援律师刘静洁说,中央公安局曾为掩盖刑讯逼供现实,回绝律师会晤。律师四处反映,直到5人被关押数月后,因有关指导指示才取得会晤。

  反映被刑讯逼供的不只是5名原告。

  “审问的人,用绳子把我绑起来,让我跪在水泥地上。拳打脚踢,朝脸打……事先我年龄小,受不了。就依照他们在资料上(写的)讲了。”当年证人之一周杰回想说。

  一审时多名控方证人当庭展现伤口,说证言是被“打出来”的,“有位老人一进法庭就扑通跪下哭,说被逼供。”回想起当年参与庭审所目击的情形,郑相(化名)泪流满面。

  而本次再审讯决书中提出,“除原审原告人的辩白外,没有其他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本案存在采用刑讯逼供等合法手腕搜集原审原告人有罪供述的行为,对该意见本院不予采用”。

  “有就医记载,有伤疤,检察院还派人来拍照取过证,终究是无法认定,还是不想去查。”回想往事,周继坤哭着说起身上的疤痕。

  “就连检察机关在原一审时也无法否认刑讯逼供的存在,所以一审开庭时除了周在春的笔录作为证据提交以外,其他四人的讯问笔录均没有作为证据提交,而周在春的讯问笔录均没有自己签字。”该案法援律师刘静洁说。

  据理解,再审宣判时,安徽省高院同时建议公安机关对本案重新立案侦查,查清案件现实。

  中国社科院刑法室主任刘仁文剖析说,既然当事人等对刑讯逼供反映激烈,有关部门应指定与本案有关的人员及时立案调查,明白能否存在刑讯逼供现实,哪些人员涉嫌。如最初查实确有此事,必需依照有关顺序停止严肃追责。

  汪海燕建议,必需依法追责,既要查清及追查相关人员责任,同时要依法停止,防止制造另一同错案。

  司法纠错不能止于改判

  “感激党和政府,我终于沉冤昭雪!”4月13日上午,周继坤拿着判决书跪在父亲坟前哭诉,说5人想追查相关办案人员责任。

  另一名原告周在春指着腿上疤痕通知《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一纸错判,我们5个,有的孩儿停学,有的妻子发疯、女儿喝药他杀,而我不只错过母亲逝世,至今仍未娶。”

  可在刘静洁律师看来,追责太难,由于作为追责根据的刑讯逼供现实,安徽省高院再审未予认定。

  陈卫东等人建议,一方面完善追责机制,如明白顺序及时限,令纠正与追责“更具操作性”。另一方面应增强执法监视,确保纠正追责机制无效落实,“真正为老百姓办事,而不是家丑不可外扬”。

  刘仁文以为,随着片面推进依法治国,我国冤假错案防备、纠正与追责机制日益完善,司法公信力及人民平安感日积月累。下一步还应不折不扣地落实有关规则,只要让错案纠正与追责常态化,才干让后来者有所忌惮。

  截至发稿,安徽省高院回应称,本案再审宣判后尚有少量后续任务停止。国度赔偿顺序需求启动,案件的重新侦查需求展开(此案真凶仍未查获),对被害方的救助任务急需部署。关于追责成绩目前在考量之中,将依法依规处置。而对于互联网金融P2P企业来说,支付市场完善的标准和管理系统将彻底改变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格局,不仅给从业者提供了的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阜阳市政法委对本文所涉话题则回绝回应。

  此前一些法院在对冤假错案改判后停止地下抱歉,引发网民纷繁点赞“有温度”。专家们以为,错案改判后,应增强对当事人的肉体安抚任务,及积极回应大众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