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知识产权案件逐年上升司法维护厚此薄彼
均匀审理周期4个月彰显中国效率
□ 本报记者 刘子阳 本报见习记者 张晨
处置涉外知识产权案件,中国法院坚持厚此薄彼,是世界上审讯周期最短的国度之一;最高人民法院正在依照法定顺序,积极推进设立国度层面知识产权法院的相关任务……
4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维护状况。最高法知识产权审讯庭庭长宋晓明就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答复了记者发问。
司法维护厚此薄彼
“乔丹”商标争议行政纠纷案,捷豹路虎商标权纠纷案,“拉菲”商标权纠纷案……近年来,一批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宋晓明引见说,人民法院受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逐年上升,从全国法院来看,目前这类案件占比达20%左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处置的涉外案件占比近30%。这还不包括一些如股权中有涉外要素的案件,否则比例更大。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30%涉外案件中,有相当一局部单方当事人都是本国当事人。这从一个正面反映出他们情愿到中国来打官司,特别是一些触及规范、专利的纠纷案件。”宋晓明指出。
他说,近年来,中国法院在处置涉外案件时对当事人都是厚此薄彼。特别是参加WTO以来,中国严厉恪守参加的国际条约,包括签署的双边条约,实行国民待遇准绳,公道、合理、依法对等地维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据国外一些机构统计,中国处置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审讯周期在世界上是最短的国度之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的涉外案件的均匀审理周期为4个月,欧盟次要国度的审讯周期在18个月左右,美国就专利案件的后期预备要29个月。
此外,在体制机制上,中国法院为当事人包括外方当事人提供一些诉讼便当,比方提供相关的法律资料,假如的确有一定翻译难度的,法院可以委托相关的中介机构协助翻译资料。
体系建立有待增强
研讨树立国度层面的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不断是社会关注的话题。
2014年6月,地方片面深化变革指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经过的《关于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提出,“未来条件成熟时,再思索在其他地域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及知识产权初级法院”。
2017年11月,十九届地方片面深化变革指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经过的《关于增强知识产权审讯范畴变革创新若干成绩的意见》要求,“增强知识产权法院体系建立,研讨树立国度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
宋晓明说,从世界范围看,简直一切兴旺国度均设有国度层面的知识产权法院。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的运转理论为设立国度知识产权法院奠定了扎实的实证根底。
他进一步剖析说,3家知识产权法院的成立和运转在获得成功经历的同时,也暴显露一些成绩和实践困难。例如,知识产权二审案件的审理法院不一致,容易招致裁判规范的不一致;知识产权受权确权二审案件和知识产权民事侵权二审案件辨别由不同法院审理,审理民事侵权案件的法院往往等候审理知识产权受权确权二审案件的法院审理后果,大大影响审讯效率。
这些成绩标明,知识产权法院体系建立和裁判尺度一致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研讨设立国度层面知识产权法院,有助于处理上述成绩。“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依照法定顺序积极推进相关任务。”宋晓明说。
至于能否增设中央知识产权法院的成绩,宋晓明回应道,这既需求思索中央知识产权司法维护的理想需求,比方案件量,司法审讯人员配给等,更需求地方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探究专门审讯机构
据理解,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案件大幅增长,新类型案不时涌现,审理难度增大。
宋晓明举例说,最高法审理的“马库什权益要求”专利有效行政纠纷案,触及到产业界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马库什权益要求”的性质、修正准绳及发明性判别规范等成绩。
在这些新类型案件中,因剽窃别人网络游戏、网络商业形式运用、体育赛事直播等新型产业开展而引发的著作权纠纷或许不合理竞争纠纷越来越多,提出很多亟待处理的成绩。
针对这些状况,人民法院在充沛发扬司法维护主导作用,加大维护力度的同时,增强知识产权审讯范畴变革创新,除设立3家知识产权法院外,还积极探究设立跨区域管辖的知识产权专门审讯机构。
最高法于2017年先后批复在南京、苏州、武汉等11个市设立跨区域管辖的知识产权专门机构。2018年2月,又批复在天津、郑州、长沙、西安设立跨区域管辖的知识产权专门机构。
宋晓明说,加上之前在重庆设立的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法庭,这15个知识产权法庭承载了局部知识产权法院的一局部职能,比方都是跨区域,即省内跨区域管辖知识产权案件。前不久刚刚赞同同意设立的郑州知识产权法庭,审理河南省的技术类案件。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个人信用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图书、数码产品免押金借用,办理签证无需银行流水证明,甚至租车住酒店都不需要交付押金……
“全体看,知识产权专门审讯机构运转状况良好,为一致裁判规范、培育知识产权法官队伍素质等提供了一个十分好的平台。”宋晓明说。
本报北京4月19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