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PE二十人访谈录 对话真格基金王强:晚期投资重

作者:金悦明 2018年04月19日 国内新闻

本报记者赵娜北京报道

导读

王强向记者表示,虽然晚期项目估值的大幅上升的客观理想和对优秀项目的继续出资的客观选择让真格选择在前期投资中有所投入,但真格基金的战略仍是持续深耕晚期投资范畴。

投资出了5家上市企业、14家独角兽公司的真格基金,在2018年也生长为一只独角兽基金。

随着规模为12亿元的五期人民币基金募集完成,真格基金的资金管理规模将到达10亿美元。

真格基金是由新西方结合开创人徐小平、王强和红杉资本中国在2011年结合创建的晚期投资机构,首期基金的规模是3000万美元。

“我们比以往愈加有危机认识,自动去寻觅那些真正具有生长潜力的优质晚期公司。”4月,真格基金结合开创人王强承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王强在上世纪80年代作为内蒙古理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并留校任教,90年代赴美取得硕士学位后参加贝尔传讯研讨。他更为人熟知的阅历是和俞敏洪、徐小平共同打造新西方,以及成立天使投资机构真格基金。

谈到市场近期讨论频繁的“募资难”成绩,王强表示,不管创业公司还是投资机构,只需可以抓到实质,就不会阅历冬天。

真格基金次要专注于TMT行业,包括人工智能、企业效劳、医疗安康、文娱体育、电子商务、消费晋级及教育等范畴在内的晚期投资。

过来七年工夫中,真格基金共投资了600多个项目,单笔可投资额度从成立之初的数十万美元增长到了如今的300万美元甚至更多,投资阶段也从最后的天使轮拓展到了A轮、B轮。

“真格并没有成为一家VC投资机构。”王强向记者表示,虽然晚期项目估值的大幅上升的客观理想和对优秀项目的继续出资的客观选择让真格选择在前期投资中有所投入,但真格基金的战略仍是持续深耕晚期投资范畴。

真格依然是熊猫,但是带着利爪的熊猫

《21世纪》:真格基金在成立之初的定位是天使基金,如今投资阶段曾经向后拓展,作出这些变化的缘由是什么?

王强:真格并没有成为一家VC投资机构。我们大局部投资还是集中在晚期阶段,市场看到的前期投资有一局部是属于我们对过往晚期项目的追加投资。

这些年晚期项目的初始期投资估值翻了若干倍,很多之前已经的晚期投资者在投入更多资金却不能占大股、投资风险依然很大的状况下选择了往后走。他们以为,虽然往后走的估值更贵,但风险系数的确少一点。

真格基金并没有这样的战略,我们依然据守在晚期。虽然我们在前期有一些投入,但次要是基于对晚期项目的追加投资。真正说,下去就直接投B轮,这样的投资我们还是很少做的。

《21世纪》:真格基金七年来的变与不变次要表现在哪里?

王强:我们不断强调看人的重要性而不是商业形式自身。尤其对晚期投资基金来说,看人显然是重中之重。我们在这个根底上去研讨行业、调查团队,评价公司将来可以跑出来的能够性。

假如说真格明天和七年前有什么区别,就是我们的投资团队的学习研讨才能越来越强。我们比以往愈加有危机认识,自动去寻觅那些真正具有生长潜力的优质晚期公司。

真格不断有收到很多引荐和自荐来的项目,这些对我们来说属于雷达掩盖范围内的项目。我们也在更多的自动反击,冲在市场一线去发现标的。

就像徐教师(真格基金开创人徐小平)说的,我们依然是熊猫,但是带着利爪的熊猫。

《21世纪》:要怎样去吸引优秀的创业者?

王强:如今的创业者越来越成熟,很多人都是延续创业者。他们决议能否承受一家基金的投资,前提是置信你的资金是有生命、有灵魂、有价值观的。这已不是复杂的金钱的投资。

我和小平的退化进程是相近的,对大时代的判别也比拟准,比方出国、归国、创业、投资,做投资之后选择什么范畴、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投。到目前为止还都做出了绝对精确的判别。

为了做到这一点,要有十分强的学习才能,拥抱新呈现的事物,对新的范畴、新的技术、新的形式、新的商业形状有足够的理解。

除了投资自身,我们还在创业生态方面做了很多事情,以构成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晚期投资机构。

比方我们经过真驿站项目为海内留先生提供理解中国创业环境的时机,经过国外高校宣讲协助被投企业吸引优秀人才、帮有意回国创业的先生翻开通路。往年开端也会展开在国际重点高校的宣讲。

《21世纪》:徐教师鼓舞创业者拥抱区块链技术,你的地下表态则是绝对保守的。真格基金在区块链投资的实践举动上,是保守还是感性?

#p#分页标题#e#

王强:我们外行动方面十分感性。徐教师一向都是支持创业者探究重生事物的,但你看他并没有像声称去投哪家公司。我是从更感性的角度考虑,即便区块链是将来技术世界很大的一块幅员,作为投资者来说,仍然需求谨慎的答复要投的是哪一个区块链技术的公司。

我们一直以为,区块链技术只要能和公司既有业务无机结合,或许和新展开的业务在逻辑上是密不可分的,这种使用才是无效率的。假如仅仅由于这是一个簇新的东西,就必需要去用它、僵硬地嫁接到既有业务上,那只会是“体外移植”一种外来的移植,无法为无机体带来自然增长。

作为企业来说,是应该防止单纯的技术专断论。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任何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新零售、新技术、生物制药等新的产业集群正在迸发活力;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知识产权转化、技术转移等新的动能正在超越旧的动力,新经济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新技术面对如此浩瀚的人的社会来说,只能是部分改动一些东西,无法取代一切。假如技术专断论成立,人类只能坐以待毙的等候机器人来取代我们,任何新技术反动都不可逃脱对最终价值观取向和社会行为的责任。

真格不断强调同时拥有对新事物的的敏锐感知和对事物实质的精准判别,只要这样,我们才干够投入到那些可以成功抵达起点的项目。

阅人经历是真格基金的杀手锏

《21世纪》:之前市场上有一批晚期投资机构,很多都选择了扩展基金规模往后走。

王强:晚期投资的判别难度是最大的,有人以为这甚至和赌博没有什么区别。天使是在创业者的梦想仍在明晰化的进程中就停止投资了,需求协助创业者去理清思绪。

之前很多人以为晚期投入少、报答大,这又是一种相对论。大家看到的是10万美金参与到了开创期的谷歌,但理论中给出去100个10万也还没碰到一个。

真格基金会据守晚期投资,我和小平也乐在其中。我们在“前真格”阶段,包括在新西方、在北大,我们每天都在见人。面谈这个事,我们在兴办真格基金之前曾经做了几十年,这种阅人的经历就是我们做真格基金的杀手锏。

《21世纪》:选人,详细怎样个选法?

王强:从曾经跑出来的项目看,这些公司的开创人有一些共通的特质。

第一,他们切进市场是要去处理一个真实的成绩,这能够是处理痛点提升用户体验,也能够是处理群众的困惑,还能够是提升消费效率。

第二,这些人一定有大的格式。他们可以据守给用户提供最终极的价值,情愿为了公司利益和大市场之间的利益停止十分感性的切分一位开创人假如只关注本人的利益是做不大的。

第三,强调公司共同的文明。文明是逾越金钱、股权等物质权衡的杠杆。创业是很困难的,当公司的资金紧张、暂时没有股权可以分享的时分,团队需求一股凝聚力协助公司渡过雪崩时辰。

第四,在关键工夫点作出冷静但果断决议的才能,包括转型、砍掉某些业务等决策。

这些都是开创人能不能把公司从一站带向另一站的关键。需求开创人有学习才能,有对新事物的敏锐、把敏锐转化成健全的判别、将判别经过高效的执行力完成的才能。

这样当新的时机呈现的时分,开创人的敏锐度、判别力、执行力可以让公司捕获到时机,而不是在犹疑、张望甚至疏忽中错过时机。

《21世纪》:真格如何把开创人的识人才能传承给团队?

王强:业界通常以为徐教师十分理性、充溢热情,我们看项目根本一拍脑袋就决议。其实大家没有看到,从真格成立的第一天起,尤其是Anna(真格基金合伙人兼CEO方爱之)到位后,我们就跟团队讲对人判别的重要性。

每一位新参加真格的同伴,也都是在这样的投资哲学中历练对兽性的了解。我们会带着他们一同去察看什么样的人是靠谱的、哪些人说话是可信的、创业者展示出怎样的细节是可喜的。

创业者过早选择平台站队很风险

《21世纪》:过来几年资本扎堆独角兽、最近数月则呈现了多个高估值企业被并购的案例,怎样剖析其中的资本效率成绩?

王强:要从两个方面看这个成绩,一方面是对企业生长,另一方面是资本报答。

我们先不要去怜惜资本。资本情愿用资金去追项目,这是基于他们的判别力。很多人以为投资人都比创业者聪明,其实很多资本是追着他人的脚步去做投资的。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个风口起来的时分,没有判别力的资本都会去跟风。当然,最初摔得惨的也是这些资本。

#p#分页标题#e#

但从另一方面看,当一个风口起来时,对创业者来说是福音。他们可以用资本的钱去理论本人的梦想,即便项目失败了、他们损失了工夫和青春,但不至于血本无归他们将在历练之后投入下一次征程。

任何一个风潮来的时分,不要为资本担忧。他们用资本支撑了一批玩家出去,这些参与者经过大浪淘沙,最初会有最弱小的企业胜出,实践也为市场补充了优质的选择。

《21世纪》:BAT一类大企业成为很多并购买卖的买方,这给创业市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王强:超越80%的欧美创业者会以为,项目被并购就是一次成功的创业,持续去完成其他的梦想。中国的数据正好相反,80%以上的人以为不完成IPO就是失败的。

我置信大家对并购的态度会逐步调整,年老人会越来越多的以为在某个阶段出售公司是一种成功的标志。这样,创业者的发明力可以完成更高速的活动,对创业者、大企业、投资者是三赢的。

过来中国创业者都希望做到独立上市,但这种概率是百里挑一的。仅仅经过上市完成加入,无论对创业者还是投资人来说,风险都是宏大的。

这几年生长起来的公司,大局部都是在BAT之外降生的公司。ofo、一同作业、小红书等一些创业公司之前并没有BAT的介入,但当他们生长到一定体量,成为BAT战略雷达关注的业务时,巨头们开端愈加情愿以十分高的价钱去投资、并购甚至收买。

以后更多大手笔并购和收买,标志着中国进入创业加入、投资加入的黄金期。BAT情愿以超越二级市场的价钱来投资并购开创公司,这给了中国的创业者更多的选择。

《21世纪》:BAT的投资阶段曾经不限于成熟期和生长期,创业者在企业开展晚期应该如何面对能否站队的成绩?

王强:创业者过早选择与本人业务特别相关的平台去站队,是很风险的一种选择。如今全球范围内的大型独角兽企业,也没有一家是背靠大平台开展起来的。

站队总是有代价的,承受巨无霸的投资之后,团队的思想难免遭到大企业的影响。假如B轮之前就去站队,很难独立的做成大事。当然,有时分站队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任何一个巨无霸在部分会有绝对垄断性的资源,但不会在全局有完全的掩盖。当一家企业的生长是从纯商业逻辑上杀出来,而非一个大平台的流量支持,这样才干失掉最佳的历练。(编辑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