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高速增长的同时,机器人范畴的资本运作也此起彼伏,并购、融资事情频发。不过重新三板公司的业绩来看,“乱世”之下,企业本着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提倡所有人共同协作,编写一部完整而完善的百科全书,让知识在一定的技术规则和文化脉络下得以不断组合和拓展。 “马太效应”也逐渐凸显,机器人行业业绩分化加剧。
依据国度统计局数据,2017年国际工业机器人产量到达13.11万台,同比增长68.10%;2018年前2个月,产量近1.9万台,较2017年前两月同比增长37%。
市场高速增长的同时,机器人范畴的资本运作也此起彼伏,并购、融资事情频发。不过重新三板公司的业绩来看,“乱世”之下,企业“马太效应”也逐渐凸显,机器人行业业绩分化加剧。
新三板机器人公司业绩分化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4月13日),已有20余家新三板机器人公司发布2017年业绩。
目前净利润最高的是伯朗特。2017年,伯朗特完成营业支出3.6亿元,同比增长73%;净利润4700万元,同比增长57%。
伯朗特董事长尹荣造在承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业绩高增长次要源于公司自2016年底逐渐从直接销售向使用商销售转型。
伯朗特经过给使用商让利、返点(最高返点达20%)、提供授信等,使使用商成为公司的“命运共同体”,公司成为“天下智能制造范畴草根的创业平台”,2017年使用商为伯朗特奉献了72%的营业支出。
在伯朗特之下,主营机器人玩具制造的佳奇科技,2017年营业支出3.1亿元,同比增长27%;净利润3667万元,同比增长20%。
主营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的江苏北人,2017年营业支出2.5亿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3400万元,同比增长40%。
从净利润规模看,2016年净利润1000万元以上的10家新三板机器人相关企业,除了天弘激光和超力电机2017年净利润有所下滑,其他8家均有不同水平的增长,正增长企业占比80%。
其中,天弘激光净利润下滑是由于扩展消费、投入添加;超力电机则是2016年确认了2200多万元股权收益所致。
相比之下,净利润在1000万元以内的16家机器人相关企业,2017年净利润下滑的有7家,正增长企业占比仅56%。而2016年净利润在500万元以内的森井科技、白马数控、高登威等,或盈转亏,或盈余进一步扩展。
(新三板机器人相关企业2017年业绩状况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业绩快报)
“公司的开展前景次要还是看公司有没有找好定位,做好创新,做好市场。”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讨院院长助理、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在承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并不认同中小机器人企业开展受限的观念,“在一些细分范畴,很多中小机器人企业开展十分好,我们颁奖的中小机器人企业中,很多业绩增长都不错。”
在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等单位举行的2017年深圳机器人年度评选上,新三板公司中源智人,以及曾在新三板挂牌的朗驰欣创等公司获评“技术创新企业”。
下游中心零部件价值凸显
关键零部件是机器人产业开展的根底,也是产业的下游。目前为止,虽然我国在局部中心部件上获得一些研发打破,但是大局部关键零部件仍需求推销国外产品。
从本钱看,机器人技术的中心和难点集中在下游零部件市场,本钱和利润也一样。中心零部件中的加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电机,占总本钱的比例近7成,且市场次要被国外企业占领。
机器人市场大热,给下游零部件带来宏大市场时机的同时,也给下游企业带来很大压力。
昆机器人在年报中表示,机器人市场大热使行业面临零部件价钱下跌,交货期延伸等风险,甚至能够影响公司项目的正常施行进度。
“对传统机器人企业来说,这个风险不断都存在的。”毕亚雷表示,但是如今机器人的范围十分广泛,除了传统上的运用加速机、控制器等工业机器人,像酒店、银行、医院用的很多机器人并没有用到上述中心零部件,“零部件的下跌应该不是全行业性的。”
同时毕亚雷以为,下游中心零部件的下跌会给零部件带来更多溢价,客观上进一步安慰国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下游中心零部件的国产化。
关于有中心零部件研发才能,或许完成零部件国产化的机器人企业而言,优势正在凸显,如伯朗特。“目前伯朗特机器人曾经完成100%的国产化。”尹荣造引见,这使伯朗特在给使用商大幅让利,机器人价钱降低的状况下,公司净利润仍坚持波动增长。
#p#分页标题#e#从2017年年报可以看到,中心零部件的销售,甚至为伯朗特奉献了近6800万元的支出。而一些中心技术还有一定短板的企业,不少走上了营销战和价钱战的途径下去了。
在新三板机器人公司中,由于“价钱优惠”、“促销”招致毛利率下降,净利润下滑的案例也不少,如西格玛和深蓝机器。
西格玛在年报中明白,由于给经销商客户的产品售价优惠,招致公司产品毛利率下滑,营业本钱添加。
数据显示,2017年西格玛在营业支出下滑的状况下,营业本钱从3200万元增长到3400多万元,使毛利率从44%下滑到35%,下滑近10个百分点,拖累净利润下滑近三成。
大型企业向产业链下游延伸
从2013年开端,国际机器人行业开展提速。随着渠道、技术、市场的成熟,大型企业越走越快。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次要企业新松机器人、埃斯顿、伯朗特和拓斯达,2016年算计支出12.7亿元,同比增长超越50%,远高于市场均匀增速。
业内有剖析以为,机器人行业马太效应越创造显,没有中心技术的企业,有能够外行业大开展的背景下“饿死”。
由于近几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迅速收缩,推销规模急剧扩张,下游重点范畴的龙头企业,开端自主研发机器人,规划上下游,如富士康、美的等。
最典型的是美的收买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德国库卡,以及格力将机器人定位为将来转型的重要方向。
在新三板上,伯朗特等龙头机器人公司也频频出手,规划下游中心零部件企业。
2015年7月,伯朗特宣布要收买深圳华成工控。华成工控是一家次要从事工业控制设备研发、消费、销售的企业,在注塑机公用控制零碎、程度多关节公用控制零碎、视觉零碎等范畴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尹荣造在记者采访时明白表示,收买华成工控即是有放慢规划中心零部件范畴的思索,目前伯朗特正推进华成工控的IPO事宜。
在资本层面,顺丰、京东、阿里、腾讯等电商、物流、互联网大户,也开端深度介入机器人范畴,在本身树立机器人研发团队之外,频频出手投资机器人公司,给行业带来更多能够性的同时,也给传统的机器人企业带来宏大压力。
新三板挪动机器人企业佳顺智能董事长李特此前在承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的少量涌入,让很多融到资的机器人企业不计本钱地“烧钱”,让很多规模较大的企业“十分舒服”。因而李特以为,3年之内,在迎来市场迸发的同时,行业洗牌将不可防止。
佳奇科技则表示,以后行业集中度不高,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小,单个企业市场占有率较低,在品牌和渠道商具有优势的龙头企业将受害,市场份额会不时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