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村子复兴:农业强不强关键在提质增效

作者:高悦华 2018年04月19日 国内新闻

原标题:乡村复兴:农业强不强关键在提质增效

编者按:前不久落幕的地方乡村任务会议指出,农业乡村农民成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本性成绩。没有农业乡村的古代化,就没有国度的古代化。农业强不强、乡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议着亿万农民的取得感和幸福感,决议着我国片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古代化的质量。在做强农业、建立美丽乡村、协助农民致富方面,我区各地有哪些好的经历和做法?往年又有哪些方案和计划?本报特推出关注“三农”系列专题报道,明天推出第一个专题。

精深加工让土豆贬值

亚心网讯 (记者于梦冉通讯员郝婧)1月7日,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泽西无机食品无限公司(以下简称泽西公司)食品包卸车间里一派繁忙现象,身穿绿色任务服、戴着口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个人信用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图书、数码产品免押金借用,办理签证无需银行流水证明,甚至租车住酒店都不需要交付押金……罩和帽子的员工,正在加班加点地包装公司的产品土豆粉丝。

“我们的产品销量很好,快过年了,要给各大商超、餐饮场所备足货。”泽西公司总经理朱平说。

朱平是土生土长的巴里坤人,外地人家家种土豆,人人吃土豆。遇到好的行情,土豆变成“金疙瘩”。行情不好,土豆发霉出芽,没有人要。朱平就揣摩:咋样让土豆坚持低价值呢?

朱平从方便面上遭到启示:让土豆贬值,就要延伸产业链,鼎力开展土豆精深加工,完成由复杂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朱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公斤土豆的市场零售价在1元左右,5公斤土豆能出一公斤淀粉,一公斤淀粉的利润有1.5元,再把淀粉加工成粉丝,一袋80克的水晶粉丝超市售价是2.5元,提升了土豆的价值。

有了思绪,朱平立即举动,带着团队一边去边疆调查、做市场剖析,一边开端置办深加工设备。

2014年,泽西公司投资1200万元,其中市、县财政给予泽西公司130万元帮扶资金,建成了年产3000吨马铃薯粉条(丝)的加工厂,次要消费马铃薯水晶粉、韭叶粉皮等15个种类的产品。目前,泽西公司每天消费上千件各种类桶装、袋装粉丝,产品远销河南、乌鲁木齐等地。

“巴里坤县地处天山北坡,气候冰冷,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出产的土豆淀粉出粉率比甘肃等地高出约2%,口感沙又甜。”说起家乡的土豆,朱平满脸骄傲。

泽西公司的土豆粉也博得顾客及专家的认可,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八届新疆农产品北京买卖会上,泽西公司“石奶奶”牌粉丝取得金奖。

土豆贬值了,巴里坤县种土豆的农牧民钱包也鼓了起来。

巴里坤县石人子乡石人子村村民褚学军家的20多亩地,以前也种土豆,但支出不波动,如今,他以每亩400元的价钱把地流转给泽西公司,并在泽西公司的土豆种植基地干农活,每月还有3000多元的波动支出。

“土地流转给协作社了,从4月份到11月份给协作社打工还有支出,我家的日子比以前过得好多了。”褚学军说。

和褚学军一样,外地有500多户农民把3500亩地流转给泽西公司,在泽西公司打工。

如今,泽西公司的土豆种植基地曾经构成“协作社+基地+龙头企业”的运营形式,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带动农牧民增收。

“往年,我有两项方案。一是完成淀粉加工厂的设备装置,直接把哈密的土豆加工成淀粉,省去两头环节,构成土豆种植、消费、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二是把到边疆的物流本钱降上去,进一步翻开边疆市场,带动更多农牧民增收奔小康。”朱平决心满怀地说。

棉海里浮起葫芦经济

亚心网讯 (记者张治立通讯员王延琪)除夕当时,阿布都尼亚孜阿合尼亚孜要让家里有新气候:旧电视机、旧摩托车全淘汰掉,换成新的。

阿布都尼亚孜这么小气,是由于去年有了好的支出。

1月5日,望着屋子里摆着的几个葫芦,他对来访的乡干部说:“没想到小小的葫芦,给我带来1.5万元的支出。”

阿瓦提县被誉为“中国长绒棉之乡”,在该县英艾日克乡阿热阿依玛克村,一些农民从20年前就开端种棉花。阿布都尼亚孜以为,村里的土地最合适种棉花。每到10月份,村里的棉田连成一望无边的“棉海”,是他最开心的时分。

可是,受市场要素影响,棉价并不波动,而且种棉本钱不时上升,阿布都尼亚孜等棉农仅靠种棉花难以继续增收。

另一方面,农民习气了种棉花,想要改动难度很大。

大田里不好调整作物种类,英艾日克乡党委、政府就从闲置土地上找打破口。闲置土地包括农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路途两旁不利于种植农作物的空地,干部引导农民在这些中央种葡萄。

听外出观赏学习回来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说,很多中央的农民种葡萄是用来制干或酿酒的,一亩葡萄的支出比一亩棉花高多了。

#p#分页标题#e#

不到两年,阿布都尼亚孜等英艾日克乡的800户农民建起了90公里长的葡萄长廊。9万余株葡萄种下去后,农民一点不愁葡萄的销路,由于县里有几家慕萨莱思加工厂,需求葡萄做原料。

葡萄不像棉花,当年种当年有收益,要3年才挂果。为此,英艾日克乡党委、政府鼓舞农民在葡萄架前种葫芦,一颗葫芦籽种下去长成葫芦藤,当年就结出葫芦。把这些葫芦集中起来,可以雕琢成工艺品出售。

阿布都尼亚孜曾在院子里种过葫芦,葫芦成熟后可以做舀水工具,此外,还无能什么,他不清楚。当他看到乡里办起了葫芦雕琢、绘画培训班,还要建葫芦雕画加工厂后,才明白乡里为何鼓舞大家种葫芦。

2017年10月,阿布都尼亚孜种的上千株葫芦,成了村里大渠边的一道景色。

一个葫芦收买价5元,3000余个葫芦的收益相当于种10亩棉花,这让阿布都尼亚孜乐得合不拢嘴,他计划当前把一局部棉花田改成葫芦田。

村干部亚森吐尔洪说,阿布都尼亚孜等一些农民种葫芦,不只是种植户增收,也带动了很多非种植户增收。英艾日克乡以“种植雕琢加工销售”的形式来运营葫芦产品,带动了大批充裕休息力失业,进一步处理了村里“创业难、失业难”成绩。

在英艾日克乡党委副书记姚歆眼里,这两年,经过种植业构造调整,英艾日克乡成了长绒棉、红葡萄、葫芦种植大乡。往年,乡里还要与兵团第一师十团停止土地流转协作,放慢转型农业种植形式,打赢全乡脱贫攻坚战。

山窝里种出了金豆豆

亚心网讯 (记者于熙通讯员田栋)寒冬,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在天山脚下显得格外静谧。这几天,村民吕峰的家里却很繁华,来他家取“经”的同乡纷至沓来。

鹰嘴豆,已和木垒县严密地联络在一同。“天山奇豆”,是新疆响当当的品牌。

由于擅种鹰嘴豆,吕峰在英格堡乡,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在鹰嘴豆种植上,他带了好头。

英格堡乡原先以种小麦出名。随着粮食市场的放开,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价钱遭到冲击,而英格堡乡山旱地多,粮食产量不高,种粮收益十分微薄甚至不赚钱。

“这地不能扔,还得种下去,但山窝窝里种什么赚钱呢?”吕峰堕入深思。

2015年,木垒县曾经有了“天山奇豆”鹰嘴豆品牌,但产量并不大,名望也不高,不少人对鹰嘴豆还不理解。

吕峰以为,在人们保健认识越来越强的明天,含有高蛋白、高饱和脂肪酸、高纤维素、高钙等无益于人体安康养分的木垒鹰嘴豆,一定会有市场。

他理解到,鹰嘴豆根系兴旺,耐旱性强、固氮力强,而鹰嘴豆的茎叶,更是优秀的饲料原料。假如与小麦等越冬作物套种,小麦不会增产。

说干就干。吕峰找到月亮地村党支部书记闫向福,两人想法不约而同。不久,村“两委”开端发动村民大面积种植鹰嘴豆。

有村里支持,有村干部和技术人员效劳,有种植大户带头,月亮地村的鹰嘴豆种植面积一年就到达了5000多亩。

鹰嘴豆成熟后卖不掉咋办?理解到吕峰和闫向福的担忧,时任英格堡乡乡长的武开铖自动找到他们,容许协助他们联络销路。

没有了后顾之忧,吕峰和村民们专心种起了绿色无机鹰嘴豆。

2017年终,英格堡乡成立了“农丰种植农民专业协作社”,组织农户种植优质鹰嘴豆,并与木垒县鹰哥鹰嘴豆加工厂签署了临时供货合同。如今,英格堡乡的鹰嘴豆种植面积已达2.4万亩,占全乡耕空中积的30%。

去年,农丰种植农民专业协作社的支出已逾百万元,鹰嘴豆成了英格堡乡的一张名片。

“今后,我们要鼎力开展特征农业,树立致富示范点,同时,培训农户应用‘互联网+’等营销形式,进一步打响农产品品牌。”英格堡乡党委书记冯锦年说。

技术提升助葡萄增收

亚心网讯 (记者成越越通讯员杨素英)1月7日,兵团第五师86团农艺2连职工李淑萍翻开自家的冷库,她看到,去年种的葡萄曾经全部卖完了。

李淑萍是连里的葡萄种植大户,2017年,她种葡萄的支出超越20万元。

2008年,李淑萍在2连承包了16.2亩地,第一次学种红提葡萄。那时,她对种葡萄一窍不通。好在连队有技术员,身边还有种植户,李淑萍一边种一边向他们讨教。团场每年都会举行几次葡萄种植技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消费渠道的普及,使得支付市场将在不久的将来继续呈现更加美好的增长前景。术培训大会,有现场观摩、经历交流等活动,每一次,李淑萍都是最积极的一位。

2010年春,她种的葡萄很长一段工夫不发芽,这让她急坏了。技术员通知她,由于夏季气温太低,葡萄苗大面积冻死了。连队里她的几个冤家看不到种葡萄增收的希望,干脆回了老家。

李淑萍再三思索后,决计留上去。在团场组织下,连队引进克瑞森葡萄,李淑萍第一工夫参加葡萄新种类栽培要点及精密化管理的学习队伍中。

2013年,李淑萍的葡萄挂果了,支出到达9万元。

这些年,李淑萍在进步葡萄质量上不时下功夫,在抹芽、定枝、疏果、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她严厉依照管理要求操作。

2015年,李淑萍借助青年创业项目向银行存款20万元,投资兴修了一座库存量为500吨的冷库。

为了确保葡萄长势好、无病害,园艺2连不时展开技术培训,提升种植管理程度。

#p#分页标题#e#

加大培训力度的效果很分明。如今,该连种植的葡萄在病害防治方面的本钱不时降低,早熟种类上市的工夫逐年提早,葡萄价钱一直维持在每公斤10元左右。

同时,园艺2连积极组织种植葡萄的职工开展协作社,推行“公司+基地+协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开展新形式。此外,还出台优惠政策鼓舞职工自主创业。

“如今,团场的政策很好,职工建冷库还有创业补贴。在团场干,我有决心!”李淑萍笑着说,“今后,我还要开设网店,在网上销售葡萄,按种植、消费、贮藏、销售一条龙形式,把葡萄销往全国各地。”

短评

着力破解农业不强难题

□记者张治立

从南疆到北疆,从兵团到乡镇,全疆各地围绕农业付出的点点滴滴的努力,都为了一个共同目的:新疆要强,农业必需强。

经济要开展,农业是根底。自治区党委近年来着力破解“农业不强、农民不富”难题,积极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健全运营体系、放慢一二三产业交融开展、深化乡村变革、提升技术配备程度,农业产业构造进一步优化,农民支出稳步增长。

但我区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成绩仍然存在。同时,我区正处于农业开展转型期,农业古代化开展难度较大。在以后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工夫内,新疆农业仍然是农民失业最大的产业和农民支出的重要来源。

前不久落幕的地方乡村任务会议指出,农业乡村农民成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本性成绩。没有农业乡村的古代化,就没有国度的古代化。农业强不强、乡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议着亿万农民的取得感和幸福感,决议着我国片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古代化的质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必需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结合新疆实践,片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农业供应侧构造性变革,调整优化农业构造,推进农业产业化运营,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确保古代农业建立不时获得新成效,助力农民增收,为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无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