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突出产业链打造。紧扣种植业“3211”〔开展皂角30万亩,蔬菜20万亩,竹荪(含菌材)10万亩,其他10万亩(牧草、烤烟、茶叶、中药材等)〕开展思绪,鼎力推进苗圃基地、农产品加工厂、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零售(批发)市场等项目建立,打造一条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各类项目建立正在有序推进。
二是突出利益链联合。聚焦主导产业,引进云南勐海、湖北裕国菇业、优草牧业等10家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协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联合农户,现有486家协作社经过农户的耕地、林地、扶贫专项资金、“特惠贷”等入股分红和就近务工方式与2.35万户8.69万农户树立利益联合,完成了企业、协作社、农户三方共赢。
三是突出要素链配套。经过约请省市及县内农技专家,深化田间展开讲习和技术指点,确保县、乡、村、组产业调整农技人员全掩盖,现已引进省农科院9名农业科技专家到乡镇(街道)挂任科技副职,延聘省市16名农业科技专家为县产业开展效劳参谋,延聘县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24名农业科技专家为县产业扶贫专家,累计讲习52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20余万人次应用涉农资金、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特惠贷”、社会资本等,强化资金保证,现已整合专项资金500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1.5亿元、社会资本3.65亿元依照“根底设备建立向县内规划的示范基地倾斜,向连片成规模的基地倾斜”准绳,不时夯实田间地块水利、交通等根底设备,现已建成投用农业园区路途49.7公里,水利设备项目7个,完成投资9900万元。
四是突出流程链优化。聚焦产销对接流程优化,围绕“农产品卖给谁、谁来卖、怎样卖”的成绩,完善“农校正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产销对接机制,充沛发掘县外销售市场,完成农产品“就地销售”借助全国工商联、广州花都区、恒大集团对口帮扶平台,积极与全国大中城市展开“农超对接”,运用电商扶贫、“互联网+”扶贫等途径,坚持“线上”“线下”同时发力,推进“织货出山”。往年以来全县农产品总销售金额为8361万元,带动织金县贫穷户1333户、带动贫穷人口7122人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