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举措
●以社工效劳为主的事业单位,各地可依据任务需求将社工专业岗位明白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
●医院、学校、殡仪效劳机构、人口计生效劳机构等需求展开社工效劳的单位,要将社工专业岗位归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围
●对以其他方式失业的社工专业人才,初次失业者准绳上不低于外地城镇职工均匀工资
近日,省民政厅等多部门结合印发《关于增强社会任务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鼓励保证的施行意见》,提出要处理我省广阔社会任务(以下简称“社工”)专业人才的后顾之忧,明白各地要在城乡基层装备和运用社工专业人才,力争到2020年,每个城乡社区至多装备1名社区社工专业人才。这是记者4月16日从省民政厅得悉的。
据理解,我省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任务起步较晚,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缺乏、地域开展不均衡、人才总量缺乏、构造不太合理、专业才能不强等成绩。特别是社工专业人才薪酬待遇程度良莠不齐,调查显示,即便在成都,一线社工月工资也仅有3000元左右,且缺乏相应的鼓励、评价、提升机制,招致社工人才的身份为难与职业认同感低,成为制约我省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壮大和专业社工开展的重要瓶颈。
“开发和标准社工专业岗位,提升社工专业人才薪酬待遇和鼓励保证程度,是社工开展的燃眉之急。”省社会组织管理局相关担任人表示,我省提出,在具有公益效劳、社会福利职能的事业单位设置或开发相应的社工岗位。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和效劳、儿童福利、救助管理、优抚安顿机构等以社工效劳为主的事业单位,各地可依据任务需求将社工专业岗位明白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医院、学校、殡仪效劳机构、人口计生效劳机构等需求展开社工效劳的单位,要将社工专业岗位归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围。
同时,合理确定薪酬。要依据社工专业人才从业范畴、任务岗位和职业程度等级,落实相应的薪酬保证政策。对以其他方式失业于基层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企业的社工专业人才,由用人单位依据职业程度、学历、资历、岗位、业绩等要素合理确定薪酬规范,初次失业者准绳上不低于外地城镇职工均匀工资。进步职业位置,引荐有突出奉献的社工专业人才作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
此外,我省将依据相关事业单位、群团基层组织、城乡社区以及社会组织的性质与特点,顺应不同范畴专业社工实践需求,优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先开发重点范畴急需紧缺社工专业岗位,着重增强城乡基层社工效劳才能,重点为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提供社工效劳。各地将注重在城乡基层装备和运用社工专业人才,力争到2020年,每个城乡社区至多装备1名社区社工专业人才。(记者 李丹)
鼓励社工专业人才开展 到2020年每个社区至多配
•
作者:李俊林
•
2018年04月17日
•
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