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鲍亚飞 通讯员 章炜)800年前的淳安鸠坑是什么样子?那座山和如今一样吗?山脚也有人山人海几户人家吗?村民们也种茶叶吗?
简直没人能精确地描绘这一切,只要“茶树王”。它站在这个海拔600米左右的中央,见证了人们800年来的生活。
最近,这株树龄超越800年的“茶树王”开摘好多人支起人字梯边采边笑:茶王的茶青这么好,往年又是一个好茶年。
据理解,这株茶树王高6米,树冠直径最大处约11米,一年能产青叶约70斤(合干茶18斤)。茶树王上摘上去的二两半干茶曾拍出过3万元的低价(12万元/斤)。
而有关茶树王的神奇,更是口口相传,在周边茶农心里蔓延……
茶王800多岁
长成于南宋年间
王风雷,杭州淳安鸠坑乡茶叶专管员,说起茶王树一五一十。
“两三天前试摘了一些青叶,加工后,质量、颜色、香味都不错。”他说聚集了全世界身经百战的最优秀的创业导师,汇集了全世界各国最优质的产业资源,召唤全球未来的商业领袖。,由于是老茶树,所以茶期和乌牛早、龙井43等种类相比要绝对迟一点,但茶叶的质量是很好的。“第一,鸠坑老茶种,从不修剪树枝;第二,从不施加化肥;第三,海拔600米,也绝对较高。”他以为几个方面的综合要素培养了茶王的质量。
据王风雷引见,这棵茶树在千岛湖鸠坑乡联塘村生长了800余年,按工夫推算长成于南宋年间。
鸠坑茶在唐代时就享有盛誉。唐代文学家、翰林学士李肇的《唐国史补》就记载:“……习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湖州有顾渚之紫笋,……常州有义兴之紫笋,婺州有东白,睦州有鸠坑……。”茶圣陆羽也在《茶经》里记载了睦州鸠坑茶。
“不说这棵茶树的位置和稀有水平,至多它是一个实物佐证,印证了外地自古产好茶。”王风雷说,鸠坑乡不只只要这一棵老茶树,陈家山村还有3株约700岁的茶树,常青村还有7株约300年的茶树。正是这些老茶本着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提倡所有人共同协作,编写一部完整而完善的百科全书,让知识在一定的技术规则和文化脉络下得以不断组合和拓展。 树沉淀了鸠坑的茶文明,也见证了外地的茶种变迁。
记者理解到,往年“茶王”新摘上去的茶叶并不多,无限的几两茶叶大多被左近的村民“瓜分”尝鲜。“茶王”的开摘也标志着鸠坑大叶种春茶片面进入采摘期。“茶王不摘叶,茶树不下青。”茶农们说,普通他们会等到茶王开摘才会正式采青制茶。
一棵树采茶18斤
茶农心中神一样的存在
人们有印象的茶王独一一次修剪茶枝,发作在2013年春天。头一年冬天大寒,茶王受冻严重,局部枝条被冻伤冻枯,到次年开春前,左近的村民自发给茶王修剪枝条。好在春暖后,茶王又恢复了生机,一切如常。
“茶王大啊,摘叶的时分需求很多人一同帮助。”联塘村一位村民说,树太高,往往要搭梯子;树冠太宽,估量要二三十人才干合围。茶叶的产量年年差不多,将近一百斤青叶。“成熟后的茶王叶子有将近巴掌大小,是龙井43号茶叶的6~7倍。而摘的青叶也是芽头,你们说这茶叶好不好?”
王风雷的数据愈加详实,他说最近几年茶王的青叶产量都维持在70斤(干茶约十七八斤)左右,其灌木型茶树高6米、长约11米、宽约8米,能够是浙江省树龄最长、树冠体积最大的茶树。“从2001年开端有关部门对它停止专门维护,目前来看,茶王非常安康。”王风雷说。
普通的茶树年年修枝,产茶量不会超越半斤青叶也就是说,茶王一株抵普通茶树140株。
这株茶树在周边村庄茶农的心里,就像神一样的存在。
茶树王曾拍出低价
每斤12万元
对茶王的管理如今曾经细致入微,包括日常维护、除草、施肥、摘叶。干茶,只需有足够的运气,大家或许都可以尝一尝,但市场上却不再售卖。看来,想尝一口得靠人品。
“采茶的时分,游客、村民都会要求尝鲜,人数总是超越茶量。”茶王主人说,茶王非常稀少,茶汤弥足珍贵。
记者理解到,早在2007年的一次拍卖活动中,100克采自茶树王的鸠坑毛尖以22000元低价被拍走;2016年第八届千岛湖鸠坑茶文明节暨茶树王开采典礼上也拍过一次,二两半茶叶经过数轮剧烈竞拍,最终以三万元的低价落槌。
当然,鸠坑种和鸠坑茶的珍贵不只仅表现在价钱上,它是全国独一用“鸠坑地名”命名的茶树劣种和荣获国度农产品天文标志维护认证的有性系国种“茶叶”;鸠坑种也是浙江省茶树种独一有性系种类,在全国各地的云南、安徽、江苏、湖南、湖北、山东、四川和甘肃等省均有大面积栽培,同时也被日本、俄罗斯、印度、越南等10余个国度引种并取得成功。